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41期(总期91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强调面对经济新下行压力要有效实施预调微调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情况汇报,要求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群众关切和用好政府资金抓实工作;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会议指出,围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近期国务院在全国16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督查工作创新方式、直插基层,既注重督促政策落实,又注重帮扶地方、企业解决问题。从督查情况看,今年以来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抓好既定政策落实和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依法依规问责,确保整改到位,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要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对一些地方减税降费打折扣、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升成本、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问题,要采取措施推动解决。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新困难,有效实施预调微调。二要努力化解民生堵点痛点,把民生期盼放在心上,解决好督查中发现的有的地方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民生实事没有办好办实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群众温暖过冬,保经济平稳运行和就业稳定。三要规范有效用好政府公共支出。杜绝"面子"工程,注重"里子"建设,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支持市场主体和保障基本民生上。会议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庸政""懒政"等行为。对地方实施成效大、企业和群众欢迎的举措加以推广,对地方反映的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研究拿出办法。
  会议指出,"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要立足国情农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是稳定农业生产。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二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支持农业科技基础研究。聚焦种子、农机装备等加快研发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融合。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五是加快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六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
 
李克强要求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不合理限制
 
  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市场监管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
  李克强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市场主体成倍增加。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做好"六保"工作特别是前"三保",推进改革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努力爬坡过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行稳致远。
  李克强指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市场主体,市场化改革成果很重要的是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1亿多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要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普惠直达市场主体,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职业培训。做好电力、煤炭等保供稳价。采取有力措施提振工业经济运行。
  李克强说,要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好便企惠民。继续推动通关便利化,促进扩大国际合作和吸引外资。各部门要主动担起责任,为市场主体发展排忧解难。
 
中国版TLAC监管规则落地
 
  10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与国际标准一致,《办法》明确,我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须于2025年1月1日实施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TLAC监管指标有两个:一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2025年须达到16%、2028年须达到18%。同时还需满足储备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二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2025年须达到6%、2028年须达到6.75%。
  所谓总损失吸收能力,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TLAC合格工具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相较于近年来银行业聚焦补充的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等巴塞尔协议Ⅲ所确定的资本要求,TLAC监管要求是"升级版",专门针对G-SIBs名单内的银行提出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从国际实践看,G-SIBs若需满足TLAC监管要求,需要一些符合条件的"工具"支持。《办法》明确了TLAC合格工具的类别,既包括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也包括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前几类在国内市场已发展多年,而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则是一种新型TLAC工具,从是否实缴、有无担保、期限要求、发行主体、赎回安排、次级属性、减记转股等方面对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的合格标准作出规定,明确七类负债为"除外负债"不可计入总损失吸收能力。
  央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25年初达到相应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目前距离达标时点还有三年多的过渡期。央行、银保监会和财政部将指导和推动相关银行建立完善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分阶段达标规划,稳妥有序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逐步达到监管要求,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总体看,实施《办法》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影响正面,将引导其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稳健经营水平,更加注重业务发展与风险抵御能力相匹配,有利于控制其非理性扩张和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促进其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型。同时,《办法》对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对我国银行参与全球化竞争也具有积极意义。"上述负责人称。
 
证监会发布规则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披质量
 
  10月29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招股说明书是注册制下股票发行阶段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上市过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篇幅冗长、针对性不足、合规性信息过多、投资决策作用偏弱、语言不够简明等问题。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帮助投资者更好甄别和利用有效信息,提升市场各方对注册制改革的认知和评价,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措施。
  《指导意见》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基本原则。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坚持综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撰写与编制高质量的招股说明书。发行人及相关人员应当确保招股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依法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工作;各中介机构应当归位尽责,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招股说明书撰写与编制工作。在撰写招股说明书时,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应当减少合规性信息和冗余信息,紧密结合发行人自身特点进行披露,并注重优化招股说明书语言表述和版式设计。三是充分发挥行政监管、自律监管和市场约束机制作用,引导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相关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应当通过加强审核引导、完善制度规则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引导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四是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严格执法,守住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底线。依法从严打击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用足用好法律资源,对于虽不构成信息披露造假,但招股说明书内容表述不清、逻辑混乱、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等粗制滥造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北交所主要规则基本配齐
 
  10月30日,证监会和北交所发布了主要制度规则,包括北交所发行上市、再融资、持续监管规章以及上市与审核4件基本业务规则及6件配套细则和指引,涵盖了发行融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监督管理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规则的实施日期均为11月15日,基本上确定了开市的大方向。随着日后技术准备的充分、北交所会员和交易规则的发布,开市时间将最终确定,并由相关部门择期公布,届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将全部平移进入北交所。
  发行、再融资等基础规章发布
  证监会正式发布的主要规则包括北交所发行上市、再融资、持续监管三件规章以及相关的十一件规范性文件;同时,为做好制度衔接,进一步丰富全国股转系统融资工具,配套修改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两件规章,制定了挂牌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两件内容与格式准则。
  此前,证监会于9月3日、9月17日分别就上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的规则有了部分修改。具体而言,有意见提出,《发行注册办法》中,为强化发行人相关主体合规运作意识,对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立案侦查、公开谴责、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情形,应当设置相应的发行上市方面的准入条件。证监会认为相关建议合理,已予以采纳,相关情形将作为北交所上市条件,由北交所上市规则作出具体规定。
  《再融资办法》中,关于持续融资品种,有意见提出,应当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发行除普通股、可转债、优先股外的其他融资品种预留制度空间。证监会采纳了相关建议,将第三条修改为"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可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也可以向特定对象发行"。
  《持续监管办法》中,关于公司治理,有意见提出,建议要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要求独立董事对公司连续不分红的合理性发表意见等。经证监会研究,考虑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暂不做强制要求,后续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评估完善。关于股权激励,有意见提出,建议对于核心人员等激励对象,不强制设定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等考核指标。经证监会研究,修改相关条款,不对考核指标具体类型作规定,以便公司灵活设置行权条件。
  证监会表示,要充分发挥好北京证券交易所"龙头"撬动作用,不断强化与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的制度联动,激发市场整体活力,努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律规则悉数到位
  目前,精选层公司为68家,另有12家公司已完成公开发行,有望陆续在精选层挂牌。北交所开市后,精选层公司将全部平移为北交所上市公司。
  北交所也在同一日发布相关自律规则,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简称《上市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试行)》(简称《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试行)》(简称《再融资审核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试行)》(简称《重组审核规则》)4件基本业务规则,以及6件配套细则和指引。
  公开发行并上市方面,总体平移精选层关于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晋层标准作为上市条件,保持包容性和精准性。同时,落实注册制试点要求,明确了交易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衔接分工,组建上市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把关作用。发行承销制度保留询价、直接定价等多样化发行定价方式;同时对余股配售进行优化调整,由"按时间优先"调整为"按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缓解投资者集中申购压力;强化报价行为监管,维护发行市场秩序。
  上市公司融资并购方面,《再融资审核规则》、《重组审核规则》及相关细则明确了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程序与自律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构建了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并行的多元化融资工具体系。在发行机制上明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需由证券公司保荐承销,明确了主承销商在发行定价、发售过程中的责任,同时引入竞价发行机制;设立并购重组委员会,提高重组审核的专业性和透明度。
  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市场针对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融资并购业务规则提出的意见建议主要是规则细化、适用方面的问题。北交所表示,将在后续相关配套细则、指引和指南中予以明确。
  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方面,制度要求与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接轨,不再实行主办券商制度,由保荐机构履行规定期限的持续督导;同时充分考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公司自治和市场约束。相较于征求意见稿,《上市规则》主要有四方面调整:一是明确上市负面清单中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的影响期要求,即申报前36个月内未按规定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的,不得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二是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适当延长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的持续督导期延长至3年和2年。三是保持制度延续性,明确新三板挂牌期间依法实施的股权激励可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继续实施,限售、行权等安排保持不变。四是为防止公司通过披露不可信的财务报告规避财务类强制退市,在保持财务类退市指标总体不交叉适用的前提下,对审计报告类型适当从严要求。
  另外,北交所基本业务规则中的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规则也将于近日发布。
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近日表示,在下一步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建设中,将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一段时间内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实践中,对市值、财务指标、业绩波动等方面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放松审核。
 
北交所交易、会员管理规则正式发布
 
  11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正式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试行)》2件基本业务规则,及31件配套细则、指引、指南。上述业务规则自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
  至此,北交所7件基本业务规则已全部发布,市场开市运行的基础制度准备完成。
  此前,北交所已于9月17日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业务指南,并于10月30日发布了涉及上市与审核的4件基本业务规则及6件配套细则和指引。
  11月2日发布的规则及配套规则总体延续了全国股转系统精选层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并按照与试点注册制、上市公司监管和交易所职责相关的上位法,对既有制度作出了调整优化。
  下一步,北交所还将陆续发布涉及QFII和RQFII证券交易、发行上市审核标准的适用要求等相关业务规则,持续做好市场制度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培训、投资者教育、会员接纳等规则实施的准备工作,为北交所顺利开市和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交易基本沿用精选层原有制度
  与新三板精选层交易制度相比,北交所的交易规则仅做了发布主体、体例等适应性调整,主体内容没有变化。
  全国股转公司认为,精选层开市以来,市场运行始终较为平稳,二级市场质量显著改善,企业价值进一步被发掘,投资财富效应开始显现,精选层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整体符合预期。
  因此,北交所交易规则整体延续精选层以连续竞价为核心的交易制度,涨跌幅限制等其他主要规定也都保持不变,不改变投资者交易习惯,不增加市场负担,既体现中小企业股票交易特点,也确保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券商在北交所展业需申请取得会员资格
  按照相关规则,北交所将探索与公司制交易所相契合的会员管理制度,会员是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资格载体。
  与《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等上位规章相配套,北交所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试行)》。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建立会员资格与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会员资格取得、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并对会员日常业务管理机制提出要求。
  明确会员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要求,重点加强交易风险防控,健全信息隔离制度。
  强化会员客户管理职责,要求会员对客户与产品进行适当性匹配,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证券交易,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规范信息使用和技术系统管理,要求会员有效管理客户使用交易信息的行为,不得滥用证券交易信息,保障交易及相关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加强会员监督管理,明确交易所可对会员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对违反业务规则的情形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据了解,《北京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北交所收到各方关于会员管理规则的意见建议16条,并据此调整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修改了会员应报告情形,对"最近年度经审计财务报表和净资本计算表"不再要求变更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向北交所报告。二是根据交易所可采取的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种类,对会员管理规则相关规定进行了配套修改。
  按照规定,已取得全国股转系统主办券商资格的证券公司,如拟在北交所开展业务,需要申请取得北交所会员资格。北交所将为主办券商及其投行子公司申请会员资格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申请通道,保障证券公司相关业务的有序衔接。
  申报与审核按试点注册制要求优化完善
  11月2日发布的配套细则之一,《股票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业务指南第1号--申报与审查》充分吸收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的审查经验,并按照试点注册制要求,作出了以下优化和完善:
  增加了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事项的相关规定。完善内幕报备文件格式、明显异常交易的处理与披露要求,与重组、再融资等其他业务实践保持一致。
  增加了监事会关于招股说明书的意见、审计报告基准日后的财务报表及审阅报告(如有)等文件。
  为便利操作,增加了撤回申报与终止发行的决议、信息披露规定;简化了延期回复与委员回避申请的程序、由发行人或保荐机构盖章即可。
  增加了与注册程序衔接的相关规定,包括:增加中国证监会要求进一步问询、反馈回复以及函件领取送达的具体要求,增加上市委会议后至上市交易前的重大事项处理。
 
北交所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规则发布
 
  11月2日晚间,北交所联合中国结算发布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细则》(简称《转让细则》),用来满足北交所市场参与人特定股份转让需求,规范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行为。
  《转让规则》明确,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由北交所和中国结算集中统一办理,严禁进行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和转让活动。
  当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具有六方面情形时,就可以向北交所和中国结算申请办理协议转让手续,包括一是与上市公司收购及股东权益变动相关,且单个受让方受让的股份数量不低于公司总股本5%的协议转让二是转让双方存在实际控制关系,或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的;三是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所涉及的协议转让;四是根据经北交所认可的股东间业绩承诺及补偿等特殊条款,特定投资者之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的协议转让;五是行政划转上市公司股份;六是北交所和中国结算认定的其他情形。股份转让双方可以就转让价格进行协商,转让价格应当不低于转让协议签署日该股票大宗交易价格范围的下限。
  根据《转让规则》,股份持有人拟转让其持有的股份,应当向中国结算和北交所提出申请,北交所对股份转让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核,自受理股份转让申请后的3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确认的决定。需要相关当事人补充文件的,办理时限自补充文件齐备之日起重新起算。取得北交所对股份转让的确认文件后,股份转让双方应向中国结算申请办理股份转让过户登记,中国结算对过户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审核通过的,于收到过户税费后3个交易日内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股份持有人转让其持有的股份,涉及四类情形的,包括拟转让股份由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或者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拟转让股份的,需提供上市公司董事会说明本次股份转让不违反限售及公司章程相关规定的证明文件; 转让双方存在实际控制关系,或者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的,需提供可证明上述关系存在的法律文件; 涉及在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30%且符合免于发出要约情形的,需提供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涉及国有主体需要国资委批准或备案的,需提供相关文件;涉及业绩承诺或补偿等特殊条款的,需提供相关文件和中介意见;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达到或超过总股本5%的,需提供监管机构的批准文件等,在办理股份转让确认及过户登记时,还应当根据北交所和中国结算的要求提交相关文件。
根据规则,股份过户完成3个月内,同一股份受让人不得就其受让的股份再次向北交所和中国结算提出有关协议转让的申请。相关主体在办理协议转让业务过程中,如存在违规行为,北交所可以对其采取相应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本规则自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
 
商务部发布新版国家级经开区考评办法
 
  据悉,商务部近日印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新的《考核评价办法》专门设置"对外开放"一级指标,并新增进出口总额增速、进出口额占所在地级市进出口额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等二级指标。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与开放发展相关二级指标数量由6项增加到9项,权重由14%增加到36%,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定位和导向,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更好发挥稳外贸稳外资生力军作用,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11月2日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考核评价办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考核评价办法》相比,新《考核评价办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发展目标导向,对考核评价指标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与完善,有利于更好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探测器"作用。
  新《考核评价办法》将原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一级指标,调整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五大类一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新《考核评价办法》大幅精简考核评价二级指标数量,由原来的53项减少为30项,减少了43%,这将大大减轻各方面数据报送负担。
  同时,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在"绿色发展"一级指标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2项负向二级指标,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探索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径。为促进共享协调发展,新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二级指标,推动国家级经开区为促进就业作出更大贡献;专门设置了相关考核指标鼓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
  新《考核评价办法》专门设置"对外开放"一级指标,还新增进出口总额增速、进出口额占所在地级市进出口额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等二级指标,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与开放发展相关二级指标数量由6项增加到9项,权重由14%增加到36%。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表示,这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定位和导向,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更好发挥稳外贸稳外资生力军作用,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此前考核评价对发展快的国家级经开区激励不够,对长期排位落后的国家级经开区倒逼退出不够的问题,新《考核评价办法》从三个层面加大倒逼力度:一是按东、中、西部地区分类考核排名,解决东部、中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无退出压力的问题。二是加大退出频次,即连续三年内有两次进入本地区最后5名的纳入降级备选名单,商务部根据两次考核平均得分情况分地区研提降级建议名单,报国务院批准后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三是在原有考核规模、比重指标为主基础上,新增"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5项增速类指标,解决国家级经开区过去以考核存量为主、考核位次固化的问题。
新的考评办法将于2022年起正式实施,用于考核国家级经开区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发展水平。
 
五部门将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情况实施监测评价
 
  据悉,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度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1年,各省(自治区)要对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监测评价,各直辖市要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自评。
  《通知》提出,2021年度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重点围绕确定发展目标、落实支持政策、建立工作机制、严格监督管理、取得工作成效等五个方面开展监测评价,并明确了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
  《通知》明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园区企业、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建设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应尽快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在"十四五"期间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争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例达到30%及以上。
  在落实支持政策方面,《通知》提出,要出台落实国办发〔2021〕22号文件的具体操作办法,重点明确本地区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流程及工作要求等;要对现有各类政策支持租赁住房进行梳理,符合规定的均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
  在建立工作机制方面明确,《通知》提出,要建立市县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联合审查,建立与税务部门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单位的联动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沟通对接。
  严格监督管理方面明确,《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要根据不同的建设筹集方式,结合实际,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小户型的具体面积标准以及低租金的具体标准;要出台具体措施,坚决防止保障性租赁住房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
  《通知》提出,要提高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满意度;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要促进本地区住房租赁市场稳定,市场平均租金价格变动在合理区间内,也要促进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稳定,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变动在合理区间内。
  《通知》指出,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围绕重点监测评价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监测评价指标和评分规则,明确工作程序,研究制定本地区2021年度监测评价具体办法,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尽快组织实施,并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对城市政府的绩效考核。
 
发改委发文要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若干意见》提出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
  《意见》强调,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服务。加强普惠性服务机构(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
  《意见》从场地设施、品牌建设、人力资源、数字化赋能、市场培育、营商环境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补短板举措。一是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完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强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保障。二是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创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三是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四是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服务数据开放共享。五是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因地制宜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推进服务业业态融合创新,促进城市生活服务品质提升,激活县乡生活服务消费,开展生活服务消费促进行动。六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权益保障。
  《意见》指出,要加强财税和投资支持,强化政府投入保障,统筹各类资源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各地安排的相关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服务。落实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完善价格和用地等支持。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
  《意见》要求,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相关建设行动,抓好相关领域和行业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要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完善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探索逐步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动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推广新做法新经验新机制,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公布
 
  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
  《方案》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方案》从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方案》提出,将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米糠、麸皮、胚芽、油料粕、薯渣薯液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
  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方面,《方案》提出,将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支持餐饮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将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米糠、麸皮、胚芽、油料粕、薯渣薯液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
  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方面,《方案》提出,将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展示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做好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
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方面,《方案》提出,将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引导企业开展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攻关,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布局以粮食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提升副产物利用技术水平。
 
政策要闻
 
▲中保协发布保险机构独立董事人才库管理办法
 
  据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保险业协会)近日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保险机构独立董事人才库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积极推进保险机构独立董事人才库开发建设工作,促进保险机构独立董事自觉提升履职效能,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独立董事人才库开发已完成,进入系统测试阶段。
  《办法》明确,保险机构独立董事人才库由保险业协会建设及管理,是独立董事推荐选任、履职评价、奖惩声誉、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的平台。保险机构应当将所有在任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及评价结果在独立董事人才库进行公开披露,加强社会监督。
  《办法》还确定了备选独立董事人才入库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士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方式申请加入独立董事人才库。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将独立董事人才库相关统计信息作为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进行监管评价的信息来源。
  同时,保险业协会还启动了保险机构在任独立董事信息收集和备选独立董事人才推荐工作,将结合保险业独立董事自律管理要求,继续研究完善独立董事人才库,持续助力保险机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增强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基协上线量化私募基金月度运行报表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向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布《关于上线"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的通知》。《通知》发布后,量化私募基金管理人报送运行数据的频率将从季度提高到月度。
  《通知》主要包含三个关键内容:一是中基协将于2021年11月1日上线"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月度报表;二是首批报送任务时间节点为2021年11月15日前(含),相关管理人需及时完成,此后于每月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含)完成报送任务;三是不报送或逾期报送达到两次及以上的管理人,将被列入信息报送异常机构,协会将予以公示,并视情况进一步采取自律措施。
  量化私募管理人监测报表分为两张。一是管理人基本信息表,内容包括管理人名称、管理人编码、管理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是否存在境外关联方或子公司、境外关联方和子公司名称、境外关联方和子公司管理基金总资产、境外关联方和子公司管理基金净资产、境外关联方和子公司投资境内股票交易服务商名称、管理人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二是量化基金统计表,内容包括基金基本信息、策略、净值表现、投资情况、申赎情况等,涵盖了量化主辅策略、股票投资金额、日均持有股票数量、日均股票成交金额(单边)等更加细分的指标。
  此前,私募量化是按照季度报送运行情况。根据此次《通知》的要求,相当于将报送频率提高至月度。沪上某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表示,此次运行报表上线主要是对市场上量化私募的一次整体摸排,对于后续有效监管、量化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十五部门发布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施方案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发改社会〔2021〕150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落实好9方面32条重点任务。一是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为员工制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家政服务新模式。二是推动家政进社区。设立家政社区服务网点,提高社区家政供需对接效率,为重点人群提供家政服务,优化供给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家政院校进社区。三是打造知名家政品牌。开展家政服务机构评价,积极开展优质家政企业交流活动。四是持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家政进校园,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深入开展岗位培训。五是提高家政从业人员待遇。实行技能等级认定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提供更好体检服务,给予公共服务便利及保障,提高职业保障水平。六是引领家政产业集聚发展。科学谋划产业集聚,建设家政产业园区,搭建区域间供需协作机制。七是推动家政领域信用建设。搭建家政信用服务平台,完善家政信息录入机制,开展家政企业信用建设专项行动,进行家政诚信宣传。八是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九是推动家政服务标准化。加强家政行业规范发展,规范服务价格秩序,促进家政行业协会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要强化保障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行动方案,加强督促落实。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形成政策合力,支持领跑城市申报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双创带动就业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等项目,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报领跑城市评估排名,对领跑城市进行动态调整。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法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水平,11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法治理念更加强化、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优化、组织机构更加健全、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作用发挥更加有效,法治建设取得更大进展,部分企业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企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负责人介绍,一流的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等"硬实力",也要有一流的法治工作等"软实力"作为支撑保障。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对世界一流法治工作标准开展专题研究,后续将指导中央企业持续深化对标、加快补齐短板,推动部分企业法治工作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方面,《意见》提出,一是着力提升引领支撑能力,推动企业法务人员紧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央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全程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并购等重大项目,加强法律审核把关,严控法律合规风险。二是着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坚持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100%的同时,持续提升审核质量,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处置,针对共性风险及时开展预警,有效防范化解。三是着力提升涉外保障能力,健全涉外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境外重点企业、区域或项目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法务人员,完善涉外重大项目和重要业务法务人员全程参与制度。四是着力提升主动维权能力,加大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力度,深化案件管理"压存控增、提质创效"专项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解决。五是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合规管理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法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
  《意见》并要求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法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探索智能化应用场景,有效提高管理效能。深化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合规管理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将法律审核嵌入重大决策、重要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实现法律合规风险在线识别、分析、评估、防控。推动法务管理系统向各级子企业和重要项目延伸,2025年实现上下贯通、全面覆盖。推动法务管理系统与财务、产权、投资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做好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的对接,促进业务数据相互融合、风险防范共同响应。
  事实上,在推进法治央企建设方面,早在2015年,国务院国资委就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打造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目标。此外,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进一步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结合国资委此前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5月13日,88家央企集团在董事会明确推进法治建设专门委员会,90家将依法治企要求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大力度,推动中央企业认真落实《意见》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建设领导机构作用,把法治工作纳入中央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指导企业制定"十四五"法治建设实施方案,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对子企业的考核体系。
 
自主创新
 
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增长6.4%
 
  据国家统计局10月29日披露,经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4%。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266.3、209.7、319.8和174.7,分别比上年增长6.3%、5.4%、8.5%和3.8%。测算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创新能力和水平保持持续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投入继续增加,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创新环境指数。2020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266.3,比上年增长6.3%。该领域的5个评价指标指数四升一降,其中,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理工科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3%、13.1%和12.4%;人均GDP指数增长2.2%;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下降8.4%。
  (二)创新投入指数。2020年创新投入指数为209.7,比上年增长5.4%。该领域的6个评价指标指数均不同程度实现增长,其中,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R&D经费占GDP比重指数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8.9%和7.2%;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数、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分别增长6.9%、4.9%和3.8%;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增长0.9%。
  (三)创新产出指数。2020年创新产出指数为319.8,比上年增长8.5%。该领域的5个评价指标指数四升一降,其中,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24.6%、19.1%和17.6%;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增长0.1%;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下降13.8%。
  (四)创新成效指数。2020年创新成效指数为174.7,比上年增长3.8%。该领域的5个评价指标指数均不同程度实现增长,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增长较快,增速为9.9%;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分别增长5.9%和2.5%;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和单位GDP能耗指数分别增长0.8%和0.2%。
 
节能减排
 
两部门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
 
  据悉,为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高清洁高效水平,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不同煤耗水平煤电机组实际情况,分类提出改造实施方案。其中,对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要求"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
  《方案》指出,目前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比重超过40%,是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进一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对实现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统筹考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外送和就近消纳调峰需要,以区域电网为基本单元,在相关地区妥善安排配套煤电调峰电源改造升级,提升煤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调峰能力。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27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机组。设计工况下供电煤耗高于28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煤电机组和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煤电机组不允许新建。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
  根据《方案》,在节煤降耗改造方面,对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应加快创造条件实施节能改造,对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并视情况将具备条件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
  在供热改造方面,鼓励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替代供热,积极关停采暖和工业供汽小锅炉,对具备供热条件的纯凝机组开展供热改造,在落实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此外,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方案》要求,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关而不拆",原则上全部创造条件转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确有必要进行拆除的,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同意。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可用于容量替代新建清洁高效煤电机组。
 
上海出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发展方案
 
  据悉,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多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提出统筹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2025年底前,市级财政按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比例出资,统筹安排本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重点支持车辆示范应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等。
  同时,按照"总量控制"原则,除公交领域外,相关领域市级补贴(奖励)资金全部在统筹资金确定的规模中安排。上海市原则上按照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的比例安排市级财政资金,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调整,上海市同等调整市级财政投入规模。
  业内人士表示,《若干政策》中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财政的二级补贴。按照1:1:1直接估算,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总的奖励资金额度有可能超过50亿元。
  按照每1积分20万元给予奖励
  《若干政策》共八条,涉及支持整车应用、支持关键零部件发展等六部分政策安排,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比如,在整车购置奖励领域,2025年前,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市开展示范应用,符合上海市有关要求,并取得国家综合评定积分的,上海市按照每1积分20万元标准奖励相关车辆生产厂商。
  为了支持关键零部件生产,相关企业生产的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瓶阀等关键零部件,用于国内示范城市群车辆应用,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每1积分奖励3万元。
  对在2025年前完成竣工验收、并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车用氢气)的加氢站,按照不超过核定投资总额的30%给予补贴。其中,2022年、2023年、2024年至2025年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每座加氢站补贴资金最高分别不超过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资金分三年拨付。
  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2020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政部将分别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两个领域给予示范城市群补贴,补贴的具体方式是通过积分核算,即补贴金额上限为17亿元。此次上海《若干政策》的出台,业内预计总体补助金额或将超过50亿元。
  后续还将有配套政策出台
  根据《若干政策》,上海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住建委围绕支持整车应用、支持关键零部件发展等六项安排,分别牵头制定相关政策细则并负责实施。
  其中,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制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含运营)奖励实施细则,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牵头制订加氢站建设及运营专项补助细则,市交通委制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补贴细则。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上海重点发展地区结合本政策举措有关要求,细化本地区支持举措,制订相关管理细则,落实配套资金。相关企业可结合业务实际,待上述部门制订出台各项操作细则后,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补贴。
 
河北省发文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日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现"零突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创建省级森林乡村750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构建与京津相匹配的城乡绿色发展新格局
  优化区域绿色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突出抓好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冀西北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京津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雄安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建立绿色积分体系,探索生态资源定价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加快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积极推动洋河、桑干河、清水河等永定河上游、白河等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构建京北防护林体系,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草原保护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湿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草原生态示范区和草原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到2035年,全面建成京津冀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在设市城市建成区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设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0%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快公园体系建设,持续办好省园林博览会,到2025年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传统手工艺等新业态。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厕所粪污及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立健全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拓展农村散煤治理成果,有效减少燃煤消耗,扩大新能源使用比重。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3年所有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
  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2025年全省新建星级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50%以上。扩大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规模,到2025年累计建设近零能耗建筑1340万平方米以上。鼓励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建设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10个以上。
  加快近零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区和石家庄、保定、唐山近零能耗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高碑店、大城、任丘、广平、沙河等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近零能耗建筑"一区三基地多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产业渗透、延伸,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
  构筑支撑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京津冀一体化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依托既有铁路资源,积极研究开行市域(郊)列车,加快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慧停车及无障碍基础设施。
  提升绿色建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绿色保护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抓好雄安新区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等制度机制,推动绿色化维护修缮、更新改造、合理利用。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强制分类区域的居民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持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到202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06亿立方米以内。
 
川渝探索建立环评"白名单"机制和区域碳交易市场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订相关协议,探索建立跨区域环评协商共享机制、推动共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过去,在川渝邻近区域建设项目,可能会造成相互环境影响,项目环评耗时较长,影响项目建设速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此次签订的区域环境准入、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建立川渝邻近区域建设项目"白名单"机制,对于进入"白名单"的建设项目,环评可不跨区域征求意见,这将大大缩短环评审批时间。
  此外,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依托双方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共同探索推进川渝两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开展碳普惠机制调研。
 
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炉
 
  据悉,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美丽江苏展现新风貌,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取得稳定改善,环境风险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强调要坚持源头治理、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分门别类从治气、治水、治土以及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到2025年,江苏要全面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在推进"双碳"行动上,《规划》明确从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等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主要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实施"绿屋顶"计划,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500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深化国家和省级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城镇、社区、园区、企业等积极开展碳达峰先行区、碳中和示范区创建,建设一批"近零碳"园区和工厂,加快形成符合江苏省特色的"零碳"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无散煤"省份建设,2021年底前,13个设区市建成区实现无散煤,2023年底前,全省实现散煤清零。
  《规划》明确,坚持控源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全省骨干河道和重点湖泊排污口排查,统一建立排污口档案。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2025年底前完成其他骨干河道和重点湖泊排污口及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开展"拯救江豚行动",保护珍稀物种生境。
 
"绿金30条"为江苏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
 
  11月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省内13家部门单位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一批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新举措被重点提及。
  "绿色金融"旨在通过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对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形成有力的金融支撑。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江苏省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江苏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共同起草了《指导意见》,共有30条主要内容,简称"绿金30条",从任务目标、序时进度、职能分工等方面对江苏绿色金融发展作出科学、系统规划。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郭大勇介绍,此番出台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等8个方面提出了25条具体举措。如,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依托,定期对融资主体进行动态绿色评级,实现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自动化、精准化;大力推广"环保贷""节水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并推广水权、用能权、竹林碳汇、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等。
  郭大勇表示:"绿色金融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改革创新,加强风险防范,以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周建林表示,早在2019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贴息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4份文件,对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绿色产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投保企业及绿色担保机构等绿色金融主体给予具体的政策扶持。近三年来,省级财政还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累计安排绿色金融奖补资金共计1.45亿元,积极引导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体系,探索实现"双碳"目标新路径
  《指导意见》提出,要搭建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框架,制定全省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实施方案,在绿色融资企业评价、绿色融资项目评价、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重要领域建立标准、予以规范,努力打造体现江苏特色、有公信力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此目标之上,江苏在绿色金融产品端已经进行了先期试验,一批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先后推出:江苏银行作为国内城商行首家赤道银行,推出了全国首笔再贷款支持、挂钩碳账户绿色贷款产品--苏碳融;苏州人保财险落地全省首单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江苏金融租赁发行境内首只国内外双重认证的绿色债券(总规模10亿元)。
  《指导意见》还明确,在平台方面,将健全完善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功能,探索启动水权、用能权等交易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为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主体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在服务机构方面,鼓励大型银行在江苏分支机构和主要法人银行机构建立"专项规模、专职团队、专属产品、专业流程、专门风控和专有考核"的"六专"运营模式等。
郭大勇表示,为了给全省绿色金融工作提供支持保障,《指导意见》还将该项工作纳入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并建立了全省督办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探索在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中纳入绿色金融"因子"。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将发挥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职责,协调发改、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并积极协调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驻苏机构,争取更多绿色金融政策和项目落地江苏,争取江苏更多地区能参与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点试验。
 
海南出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据悉,为推进海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地实施,近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清单》),提出将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严格禁止污染严重、破坏性强、超出工程区承载能力的围填海造地项目建设,防止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今年年初,海南印发了《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为此,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国家与地方标准制定了《清单》。《清单》中对海南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列出了禁止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污染物替代、污染控制措施、土壤风险防控、人居环境安全风险防控、近岸海域、水资源等多个具体的要求。
  《清单》提出,海南将全面淘汰关停海南省列入禁塑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在2025年年底前,建立并完善回收治理体系和优惠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所有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在自然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外,全省禁止填海。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另外,海南将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限制生产或停产专项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标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一律停业关闭。
  《清单》显示,海南单独划定了海南岛周边水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并从2022年1月1日起,海南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比其他沿海水域更加严格的船舶排放控制标准。其中要求海船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2022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或进行船用柴油发动机重大改装的,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和内河控制区的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所使用的单缸排量大于或等于30L的船用柴油发动机应满足《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第三阶段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鼓励中国航运企业和经营人船舶加装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并在排放控制区内具备岸电供应能力的泊位停泊时使用岸电。
  此外,海南将实施海口湾、秀英港、八门湾、小海、老爷海、新村港、铁炉港、三亚湾、洋浦工业港区、后水湾、东水港等重点海湾、港口、潟湖的污染治理。在清洁能源方面,海南将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大力推行"削煤减油",禁止新增煤电,分阶段逐步淘汰现有燃煤机组。力争到203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70%以上。
 
俄罗斯发布2050年前低碳发展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11月1日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称,俄罗斯将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并计划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战略》对俄罗斯低碳发展和减排前景提出以提高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实现能源转型为基础的"目标计划"。俄将按照"目标计划"中的发展路径实现减排和碳中和,确保俄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脱碳"发展。
  依据上述计划,俄罗斯将在实现经济增长同时达到温室气体低排放目标,即到2050年前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2019年该排放水平上减少60%,同时比1990年的这一排放水平减少80%,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战略》指出,俄罗斯计划支持低碳和无碳技术的应用和拓展,刺激二次能源使用,调整税收、海关和预算政策等。同时,俄罗斯还将发展绿色金融,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森林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升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将在6个月内制定实施《战略》的行动计划。米舒斯京表示,气候项目最早将于明年起开始落实。俄罗斯最早将于2023年启动企业强制性碳报告制度。
 
劳动用工
 
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开始
 
  据悉,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节前,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
  通知要求,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办结,让被欠薪农民工及时拿到应得的工资返乡过年,确保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或恶性极端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知提出,各地区要坚持早预防、早介入、早化解,结合本地区欠薪形势特点,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早开展隐患排查化解。加强欠薪预警监测和智慧监管,结合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和历史欠薪举报投诉情况,进行精准摸排。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分类精准施策,强化部门联动,定人定责、盯住不放,防止隐患"发酵"。对已排除风险隐患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回头看",持续关注、动态监管,防止问题复发。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相关成员单位要进一步畅通欠薪维权绿色通道,确保欠薪案件快立快处。
  对欠薪线索,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基层难以化解的复杂疑难欠薪案件,采取领导包案的方式,加强提级办理。对涉及人数较多、金额较大、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重大欠薪案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专案组,挂牌办理,一查到底。对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的,严查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各地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欠薪案件能够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各项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责令限期整改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逾期不改的,依法严肃惩处。对可能涉及恶意欠薪的,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规定,依法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和相关当事人房产、车辆情况,对查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欠薪违法行为符合"黑名单"条件的,应列尽列,予以曝光,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使欠薪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对欠薪裁决判决"执行难"问题,各地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同级司法机关实施集中执行活动,推动裁决判决执行到位。
 
人社部强调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
 
  据悉,人社部11月2日发布"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合理制定公开招聘资格条件要求,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通知旨在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通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资格条件中的专业条件要求,应当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所需具备的管理能力、专业素质或者技能水平为依据,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指导目录设置,或者参考考试录用公务员、高等学校、职业教育、技工院校等专业目录设置,并将所参考目录在招聘公告中予以明确。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者不再设置学历要求。在符合专业等其他条件的前提下,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
  通知还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要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导履行职责任务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在考试中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双人赛项前7名、三人赛项前5名的选手)的,可作为高技能人才按规定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
 
重庆21条措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据悉,为贯彻落实人社部等8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11月3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等11个部门(单位)联合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从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优化服务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二十一条具体措施。
  近年来,快递员、网约货车司机、网约车驾驶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何切实保障这部分群体的正当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规范用工,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方面,《实施意见》指出,企业应认真履行用工责任,依法依规用工。区分三种用工情形,明确相关责任: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责任;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的,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涵盖基本劳动权益必要条款的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与合作企业依法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在健全制度,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公平就业、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支付保障、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社会保险、民主管理等系列制度。劳动报酬方面,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制度保障范围。休息休假方面,要求推动相关行业科学确定劳动定额定员和工作时间标准,督促平台企业优化规则算法,避免超强度劳动;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可参照《劳动法》相关规定或按照双方约定执行,支付的劳动报酬应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方面,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同时,为强化职业伤害保障,组织开展国家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民主管理方面,督促和指导企业就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等有关事项,与企业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开展集体协商,依法订立行业集体合同或协议。
  在优化服务,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效能方面,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劳动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难点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了优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职业技能培训、城市建设、文化教育供给等方面的服务措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创新提出了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就业,以及解决劳动者停车难、饮水难、热饭难,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向劳动者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等具体举措。
  在多方联动,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将保障劳动者权益纳入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拓宽工会组织维权和服务范围,探索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特点的建会入会方式。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争议案件处理效能,加大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专家论坛
 
全面深化改革需导入不确定性思维
 
  据悉,北京日报11月1日刊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的文章指出,在改革推进与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类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挑战。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意味着原有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方法已不完全适用,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突破。
  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其说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如说是"确定性思维"泛化导致的一种后果。这种思维的突出特征是以确定性为基本假设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把改革视为一项"工程",以工程设计的理念来设计改革方案和路径。我们知道,无论多么复杂的工程,都必须以"确定性"为前提,地基的地质构造、工程结构、建筑材料等等,都可以通过精确计量而确定下来,然后再按设计图精准施工,可以有一定误差,但不能存在不确定性,否则会有垮塌的风险。这种思维蔓延到改革过程之中,就出现了"离市场经济还有多远"、"离共同富裕还有多远"等概念和说法。显然,改革不可能都像工程施工,先设计一个蓝图,然后按部就班地施工就能万事大吉。倘若如此简单,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预期"改革工程"的完工日期。以共同富裕为例,我们显然无法非常确切地提出一个实现时点,绝不可能设计出一个非常精准的改革"施工图"或"路线图"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在现实社会中,有无数未知因素是我们现有的确定性知识体系无法驾驭的,制度、组织、成员等社会"硬件"和观念、意识、价值等社会"软件"也都处于互动和变化状态,现有的确定性知识体系还无法精确计算社会的演进过程。因此,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能过度依赖确定性的"工程思维",而应更多导入不确定性的"社会思维"。
  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持续深化改革的方向,这也是社会共识。市场化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改革只能以公共风险为导向,不可能以工程施工的方式来推进和深化。只有在公共风险导向下,推动改革以及如何改革的共识才更有可能形成,才能真正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据不确定性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类型,我们可以对改革的路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基本判断。改革本身源于公共风险--落后体制下的低效率、不公平、贫富差距等等风险。因此,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应该是:公共风险是降低了还是扩大了。改革路径的选择、改革进度的快慢以及改革结果的可接受性,都可以基于公共风险来衡量。凡是有助于降低公共风险的改革,就可以判定为"正确"的改革;凡有可能引致新的公共风险或进一步扩大公共风险的改革,很可能就是一项"错误"的改革。
 
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经济日报》11月5日刊发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杜玉华的文章指出,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所谓“橄榄型分配结构”,是指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比较少,而中等收入群体占绝大多数的一种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结构,其“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与橄榄相似。一般认为,橄榄型分配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分配结构。总的来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维护人民利益。
  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基本适应的收入分配结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够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等。根据战略安排,2020年到2035年是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关系。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首先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基础性制度安排上做好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协调配套。这三种分配制度各有功能优势,互为补充。初次分配就是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一种分配,注重“效率”,既要坚持按劳分配,维护劳动收入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主要由政府主导,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在各收入群体之间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在较大程度上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三次分配则更加强调“责任”,主要是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再分配。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三种分配的占比会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占比会逐渐增加,但总的来说,三次分配都只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推动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公益和慈善机构、企业和高收入群体回报、奉献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在三次分配中积极发挥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的关系。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要通过差别化的引导和激励政策来缩小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其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关键,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基础,规范和调节高收入是抓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重点对象,改善居民收入结构,多渠道增加收入,特别是要提高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创造条件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主要是提高劳动报酬,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并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低收入者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规范和调节高收入,不是要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强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三是要处理好城乡、区域、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城乡、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点是要坚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缩小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刚脱贫摘帽的集中连片地区要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深化东西部对口协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自身特点,增强其致富能力。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主要是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加强行业工资水平的监督和管理。总的来看,要立足于制度创新和加快体制改革,切实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努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经济学出发点是“个体的需求”
 
据悉,深圳特区报11月2日刊发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的文章指出,从方法论个体主义角度来看,经济学是帮助个体更具有“理性”的科学,也就是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由于个体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个体的利益所在,有助于社会的行为就是有助于个体自己利益的行为。
  在古典经济学时代,经济学是考察一国的财富或生产力问题的学问,但是,在边际革命之后,这一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边际革命之后,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个体的需求”,方法论个体主义成为经济学的主流方法。
  社会不会有痛,只有个体才有酸甜苦辣。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个体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必须把有限的手段予以合理的使用。当他满足一个需求时,就必须放弃其他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说,他总是面临利弊权衡的问题。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从新产品来说,更为迫切的需求不是已经给定的,而是企业家发现的。比如在企业家发明汽车之前,人们的需求可能是更舒服的马车。如企业家确实满足了消费者更为迫切的需求,他会获得利润。消费者或企业家都需要借助于价格信号来进行利弊的权衡或投资决策,这被米塞斯称为“经济计算”。资源的有效配置应该理解为更为迫切的需求的不断满足,这是在无数个体的“经济计算”中实现的。在这个市场过程中,价格和利润等协调无数个体的行动,发挥基本的作用。
  然而,干预主义以整体目标的追求来取代个体的经济计算。很多人也会误认为,当实现那些整体目标时,他们的利益就增进了。但是,如果不是市场的自发调节,追求这些目标会降低大众的生活水平。
  并且,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免费”的,有时是以牺牲个体的利益为代价的,这种代价是否值得,往往并不由个体所考虑,即排除了“经济计算”的可能性。如排除了个体的经济计算,资源的配置就是盲目的。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更好的满足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主观的和个体的,不可能用是否实现某个“指标”来衡量。
  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干预主义取消了个体在特定领域做出自己决定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取消利润和价格信号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必然会导致协调的失败,使个体的需求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在干预主义越是严重的领域,协调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没有价格信号,甚至干预主义者自己也无法实现目标。这是因为干预主义者也需要信号来进行决策,但是,干预主义恰恰是扭曲了这样的信号,这使干预主义者自己失去决策的依据,从而陷入到盲目决策中,他们的盲目行为必然会进一步地破坏社会的协调。干预主义政策的最终结果是使经济社会面临解体的威胁,这时干预者也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或实行更加全面的管制政策。
  经济学帮助个体选择合适的手段来增进自己的利益,这里的手段包括社会、国家、制度和政策等等,这些都是个体选择的对象。如大众缺乏经济学知识,他们可能会真的认为干预主义者采取的手段真的能够促进他们的利益,对那些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没有感觉,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当一个个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出台时,他们甚至会为之叫好。所以,如个体缺乏经济学知识,那么“社会”这艘大船就会偏离方向,这对船上的每个个体来说都是灾难。
  因此,从方法论个体主义角度来看,经济学是帮助个体更具有“理性”的科学,也就是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由于个体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个体的利益所在,有助于社会的行为就是有助于个体自己利益的行为。因此,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或识时务者为俊杰等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理性,因为这样的行为并没有推动社会进步,当社会没有进步时,也意味着个体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改善。
  以尊重个人选择为主的市场经济与推行干预主义为主的计划经济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建立在方法论个体主义之上,强调个体的行为应该遵循普遍的一般性法则,而后者是以实现某个目标为导向,个体为某个目标服务。在干预主义者看来,只要有助于实现某个目标,都是合法的。
  可以说,在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基础上,法则、正义和效率是统一的。而干预主义背离了方法论个体主义,其行为在经济上是无效的,在道德上也是不正义的。
 
中小企业
 
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运营
 
近日,云南省成立了股权交易中心,该中心具体是做什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又有什么帮助呢?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二处二级调研员杨占祥在做客《金色热线》时介绍,经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业运营。“股权交易中心就是大众讲的四板市场,主要为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的发行、转让以及有关的活动提供设施和服务的场所。”
  杨占祥表示,中小微企业可以到股权交易中心非公开的发行转让中小微企业的股票和可以转化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同时还可以有国务院有关部委认可的相关证券。
  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的成立,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对到不了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杨占祥提醒,如果企业想到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要注意两点内容:第一、企业要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要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最近一个财务年度财务报表不能有虚假的记录,公司不能存在持续状态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符合到股交中心或者挂牌或者发行证券的相关规则要求。第二、要到股交中心进行挂牌或者发行证券,首先要提交申请文件,股交中心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挂牌的条件或者发行证券的条件就可以。
 
调查分析
 
全国工商联报告称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上升
 
  据报道,在11月1日召开的2021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德江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准入不断放开,创新创业政策力度加大,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上升。
  今年8月至10月,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了该项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行业的大中小微民营企业。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上升。营商环境百分制评价总分由2019年68.71分、2020年74.46分上升到2021年77.18分。2021年,76.86%的样本企业认为所在城市总体营商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
  其中,政务环境方面,企业获得感最强、认可度最高的3项举措分别是税费缴纳便利、网上办事便利和开办企业便利。在要素环境方面,企业对公共要素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较去年有所提升,其中,对用水、物流满意度最高。对金融支持政策满意度也在上升,总体评价4.07分,显著优于去年的3.58分,上升幅度达13.69%。
  此外,市场环境方面,样本企业反映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降低最明显的3个领域是教育、医疗和养老。
  在创新环境方面,样本企业对科创资源与创新氛围、创新政策等满意度均有明显上升。在科创资源与创新氛围方面,企业对科技项目立项审批、创新创业政策力度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帮扶满意度评分最高。在创新政策方面,企业对创新政策科学合理性、含金量和落实效果的评分,较去年大幅提升。
  赵德江表示,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商贸不确定性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多重挑战,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在多个方面获得感突出。
  "强大的内需、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等都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日前表示,下一步将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在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自身主业的同时,利用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与中小企业在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联动发展。
    
经贸态势
 
广西出台对接RCEP经贸新规措施
 
  据悉,由东盟发起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作为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RCEP的签署为广西发挥区位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机遇。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将深耕东盟传统市场,拓展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贸易空间。
  《若干措施》包含5大板块24条具体举措。分别是"加快拓展货物贸易"板块包括深耕东盟传统市场、落实贸易便利化措施等4方面措施;"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板块包括用好RCEP原产地规则、以"加工贸易+"带动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优势跨境产业链、保障区域跨境供应链畅通等6个方面措施;"深化投资与服务贸易双向合作"板块包括推进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等5方面措施;"建设高水平合作平台"板块包括加快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推动设立中国(南宁)RCEP国际博览中心等4方面措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板块包括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水平等5方面措施。
  据了解,目前RCEP尚未生效实施,《若干措施》是在对RCEP规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特点和RCEP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和短期内能够推进实施的工作提出的相关政策举措。下一步,广西将在拓展与东盟、日韩澳新货物贸易,推进RCEP数字经济合作,实施RCEP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构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工程的跨境物流体系等方面推动《若干措施》落实落细,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美国宣布将对从欧盟进口钢铝产品实施关税配额制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10月31日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美国将以关税配额制取代在“232条款”下对欧盟输美钢铝产品征收的现有关税,以缓和美欧已持续三年的钢铝关税争端。
  美国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说,根据关税配额制,美国将允许基于以往进口数据的欧盟钢铝产品豁免“232条款”关税进入美国市场,以满足美国钢铝下游行业用户需求。
  具体来讲,美国为欧盟钢铝产品设定的年度进口配额分别是54种钢铁产品总计330万吨和16种铝产品总计38.4万吨,超过进口配额限制的欧盟钢铝产品仍需分别缴纳25%和10%的“232条款”关税。
  作为交换,欧盟方面宣布,将暂停实施2018年6月因美加征钢铝关税而出台的反制措施,同时暂停实施原定于今年12月1日生效的进一步反制措施。此外,美欧双方同意在世界贸易组织暂停与“232条款”关税相关的贸易诉讼。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美方有关钢铝关税的决定缓和了阻碍欧美贸易关系的一项棘手问题。
  美国商界和制造商欢迎美欧暂缓钢铝关税争端,但对于关税配额制表达担忧。美国全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会长杰克·科尔文说,关税配额制会削弱竞争和增加供应链成本,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更大,将继续给大西洋两岸的工人和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美国金属制造商与用户联盟担心用关税配额取代“232条款”关税会损害美国制造商利益。该联盟表示,美国政府对原材料进口的限制和干预会造成“市场操纵”,小型制造商将更处于竞争劣势。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遭到美国业界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并引发美欧钢铝关税持久争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据报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11月2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
  另据报道,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国务部长菲尔·特怀福德11月3日宣布,新西兰已于2日正式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据外,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朱林11月1日表示,泰国已于10月28日向东盟秘书长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这意味着泰国正式完成RCEP核准程序。
  RCEP谈判于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2019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除印度外的15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2020年11月,15个RCEP成员国正式签署该协定。
  根据协定,RCEP在6个东盟成员国和3个非东盟成员国获批准后,即可在这些批准的国家之间相互生效。
 
投资视点
 
上海银保监局持续优化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市场准入服务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市场准入工作的通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银行业机构和高管准入管理实施细则(2021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保险分支机构设立、迁址、撤销事后报告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简化上海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申请材料,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营造公平公开、便捷高效的银行业保险业市场准入环境。
  据介绍,优化市场准入服务以"透明、便捷、服务、高效"为工作原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全覆盖。在上海范围内,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纳入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优服务。深化优化审批服务改革,推动行政许可减材料、简程序、减环节。三是转方式。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加大改革试点力度,进一步简化银行保险分支机构设立变更、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事后报告事项的材料要求,提高办理效率。
  上述优化方案具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简政放权总体要求,明确监管层级。如上海辖内非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外资法人银行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由上海银保监局核准;上海辖内政策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筹建申请由银保监会受理,开业申请由上海银保监局受理。
  二是简化准入事项,提供便捷服务。首先是部分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按规定报告。如对上海辖内省级分公司以外的其他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助理,支公司、营业部经理由审批制改为报告制;对在上海辖内已取得任职资格核准的人员,在符合有关条件下,可在全国范围内同类保险公司担任同级或下级机构职务,只需按规定报告,不需重新核准;保险公司因变更名称、股权、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前置审批事项修改公司章程的,章程不需再次审批,改为事后报告。其次是缩短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事后报告事项颁发送达许可证时限。事后报告完成后,涉及颁发、送达许可证的,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三是最大程度精简申请和报告材料要求。一方面,让数据多跑路、让申请人少跑腿。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用平台和监管信息平台,有效发挥信息查询分析功能,减轻申请材料报送负担。如,对申请人免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许可证复印件;在拟任人书面承诺前提下免提供相关征信报告等材料;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外从事股权投资及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审批中,申请人免于提供被投资方股东(大)会同意吸收商业银行投资的决议等材料;在保险公司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形式审批中,申请人免于提供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申请材料中的偿付能力报告等材料。另一方面,大幅简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内,事后报告事项的材料要求。不再要求就报告事项提供证明材料,改为由机构填表陈述和承诺,在强调市场主体责任的同时将材料要求降至"最简"。
上海银保监局表示,将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行政许可申请和报告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所涉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性、适当性。同时,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科技赋能,与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风险,严惩违法违规问题,不断提升全流程监管能力。
 
辽宁省25项措施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日前,辽宁省委、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为"十四五"时期辽宁省税收改革发展确立了总体规划和蓝图框架。
  《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辽宁省要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基本建成税务执法、税费服务、税务监管新体系;到2025年,全省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为此,《实施方案》在6个方面提出25项改革措施:
  在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方面,强调要贯彻落实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纲要,提升"以数治税"能力,深化大数据运用,打造"三篇大文章"系列和税收经济运行监测等税收分析拳头产品。
  在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方面,突出提升税务执法精确度,重点抓好健全地方税费法规政策、规范税收管理和执法行为、推进税务执法区域协同、加强税务执法内部控制和监督等任务落实。
  在提供高效智能税费服务方面,提出推进智能型个性化服务,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减轻办税缴费负担,改进办税缴费方式,压减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维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在精准实施税务监管方面,要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健全服务与监管机制。
  在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方面,将通过加强部门协作、社会协同、税收司法保障、国际税收合作,健全税费共治制度体系。
  在切实强化税务组织保障方面,强调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完善税收岗责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税务执法队伍,全面支持保障税收征管改革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领导小组由省税务、财政、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30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辽宁省税务局,在依法依规征税收费、落实减税降费、推进税收共治等方面,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供支持,确保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QDLP试点将从深圳扩容到广东全省
 
  据悉,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日正式发布《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意味着,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QDLP)试点将从深圳扩容到广东全省。
  "QDLP试点",是指允许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向境内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海外市场。11月2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相关情况时介绍,继深圳获批试点后,广东省一直在积极争取扩大QDLP试点。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广东起草了《广东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共分为十一章、51条具体细则,已于今年10月29日正式印发实施。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表示,目前,全国开展QDLP试点的地区不到10个,全省获批开展QDLP试点意义重大。
  QDLP作为地方性试点政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相关事项做了差异化规定。此次广东发布的《暂行办法》除了总则、监督管理、附则外,主要提出了试点基金管理企业、试点基金、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市场主体的条件,并明确了试点申请、购付汇及对外投资流程、基金管理、企业额度和投资管理、信息披露等流程性规定。
  根据《暂行办法》,试点基金管理企业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或等值外币),具备至少1名5年以上以及2名3年以上境外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主要投资管理人员,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或执行事务合伙人应为持牌金融机构或其控股50%以上的一级子公司,或上一会计年度管理基金规模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的基金管理企业。要求试点基金认缴出资金额/初始募集规模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等。
  目前,广东省的私募基金管理企业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珠海、横琴合作区等地,从兼顾便利和风险把控角度考虑,广东将QDLP审批权下放到广州、珠海和横琴合作区,是全国首个将审批权限下放给相关地市区金融监管部门的省份。除广州、深圳、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试点基金管理企业和试点基金的全部申请材料由所在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受理并进行初审。
 
广西加快推进经开区改革提升行动方案出台
 
  近日,广西自治区政府印发《加快推进广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提升行动方案》,从提升外向型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六大方面提出20项"真金白银"支持措施,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区经开区发展水平有综合提升,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优化外商投资导向。《方案》提出,对符合外资鼓励类产业或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含金融业)且自然年内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新设或增资项目、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跨国公司总部或者地区总部,按其实际到位外资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财政补助。对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按所获国家专项支持资金的1∶1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自今年起3年内,国家级经开区上划自治区税收较上年增长的,对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当年全区平均增幅20%以上的部分,今年按照50%奖励,奖励比例按照10%逐年退坡。国家级经开区所在设区市已享受类似政策的按"从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支持相关设区市优化平台经济项目税收征管服务,鼓励优质平台落户经开区。
  《方案》加强了激励考核,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经开区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奖励,对首次进入国家级考核评价排名前50名(含)、前100名(含)和前150名(含)的国家级经开区,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500万元和300万元奖励。此外,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融资、用地、人才和政策等要素保障上,《方案》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
 
G20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
 
  据悉,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10月31日在罗马闭幕,会议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推动实现绿色公平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宣言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特别关注最脆弱群体的需求。领导人决心运用所有可用工具,以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将继续维持经济复苏,避免过早退出支持措施,同时维护金融稳定和长期财政可持续性,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溢出效应,对供应链中断等影响经济的全球挑战保持警惕。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强调疫苗是抗击疫情最重要工具之一,重申疫苗广泛接种是全球公共产品,将加大努力,确保及时、公平、普遍获取安全、可负担、高质量、有效的疫苗、治疗和诊断工具,特别关注中低收入国家需求。宣言说:"我们将采取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加疫苗、关键医疗产品和原料供应,解决相关供应和融资限制。"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重申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在这关键十年采取减缓、适应和资金行动,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并考虑不同国情。领导人表示依然承诺《巴黎协定》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
  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所知最好的合作形式是多边主义",如果没有合作,人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等问题上将一事无成。他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加快共同行动,以有效应对全球挑战。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印度尼西亚将接任明年的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美联储11月起缩减QE
 
  11月4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声明称,鉴于2020年12月以来,美国经济朝着委员会的目标取得了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委员会决定开始减少每月净资产购买规模,其中美国债每月减少100亿美元净购买量,按揭抵押债券(MBS)每月减少50亿美元净购买量。
  具体实施路径方面,美联储将在11月份稍晚时候,购买7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此前分别为8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12月将分别购买6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未来还将适时调整缩债步伐。
  "如果美联储未来保持这种缩债步伐,明年6月将完全结束资产购买。"富国银行全球经济学家布莱森表示,如果就业市场复苏快于预期或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或会加快缩债步伐。
  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在0%至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维持在0.15%不变,将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
  加息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一部分。当日,鲍威尔持续淡化加息预期。
  "现在是缩债时候,因为相较去年12月的双重政策目标,经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现在还不是加息的时候。"鲍威尔当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疫情影响下,部分细分行业就业复苏缓慢,整个就业市场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通胀方面,鲍威尔认为目前通胀情况仍远高于长期政策目标,供应链紧张问题也较此前预期的更持久,但货币政策工具无法解决供应链问题。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强调缩债行动与加息没有联系,但在通胀上升压力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明年6月首次加息25个基点,这比美联储的预期要提前半年。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年率达到4.4%,是近30多年来最大同比增幅。美联储青睐的核心PCE同比增长3.6%,创1991年5月以来新高。
  "今年年初,许多投资者都认同鲍威尔'高通胀只是暂时的'论调,现在这一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重新开放推升需求,供应链限制和劳动力短缺成为现实,预计通胀将继续保持高位,并在明年年中开始回落。"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周一表示,美联储最早将于明年年中加息。
 
拜登公布1.7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框架
 
  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0月28日公布总额达1.75万亿美元一揽子支出计划框架,以指导民主党议员起草相关立法。该计划将通过对富人和大企业加税来筹集资金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扩大社会福利支出。但一些关键民主党议员尚未公开表态予以支持,国会立法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这项计划框架包括:投资555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清洁能源;4000亿美元用于提供两年免费学前教育和降低普通家庭育儿成本;2000亿美元用于育儿税收抵扣和低收入者所得税抵扣;1500亿美元用于住房建设。
  该框架还包括改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护理服务、扩大联邦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降低《平价医疗法案》下的医保费用、增加高中以上教育支出和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如果再加上改革移民系统的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整个框架的支出规模将达到1.85万亿美元。但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尚不清楚参议院的立法规则是否允许将移民政策纳入一揽子支出计划。
  该框架拟通过对企业利润在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大企业和富人加税为一揽子支出计划筹集资金。
  拜登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说,这一框架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旨在增加美国民生投资,帮助重建中产阶级,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同时确保大企业和富人公平纳税。
  美国媒体指出,拜登当天公布的一揽子计划框架的支出规模低于早些时候提议的3.5万亿美元,但伯尼·桑德斯、乔·曼钦等关键民主党参议员尚未公开表态支持这一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容还有待协商,国会审批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
 
美众议院推迟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投票
 
  10月28日,在美国总统拜登于当日上午公布了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的计划框架后,众议院以358票对59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将高速公路拨款延长至12月3日的决定,从而推迟对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的投票。
  据悉,此次对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的推迟是由于众议院民主党进步派仍然拒绝支持该法案。民主党进步派表示,尽管拜登于28日上午公开了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的计划框架,但他们需要明确的立法文本以达成协议。
  高速公路拨款原定于10月31日到期,众议院交通和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彼得·德法齐奥(Peter DeFazio)表示,对高速公路拨款的延长可以避免近4000名交通部工作人员的无薪休假。
 
高德胜:对美国经济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环球时报11月5日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副行长、独立经济学者高德胜的文章指出,对美国经济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11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正式启动缩减购债的规模。这一举动标志着超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它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呢?
  美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长率为2.0%。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年化增长率分别达到6.7%和6.3%,美国经济正在经历2020年第二季度暴跌31.2%以来最慢的GDP增长阶段。一项最新民调显示, 65%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经济很差。
  不过,仍有高官、学者对美国经济的未来表示乐观,他们的依据是从9月中旬到10月,城际航班、餐厅用餐和酒店住宿等消费活动已经恢复,因此“第四季度会好得多”。彭博社的专栏作家卡尔·史密斯就说:“美国经济比看起来好。”笔者建议,这些美国人应该听听两名英国经济学家的警告,他们称,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
  这两位经济学家分别是英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前英格兰银行利率委员会成员布兰奇弗劳和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教授布莱森。他们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消费者信心下降是经济衰退的先导指标。由于最近几个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这种变化与2008年经济大衰退前的情形惊人相似,这表明美国经济已经亮起警报,他们预测,美国经济在年内将走向衰退。这两位经济学家专注研究自1978年以来消费者情绪与经济景气的联系,据此比别人更早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他们坚信这次他们的预测也是对的。两位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判断,还基于美国劳工市场与通货膨胀的持续恶化。
  他们的观点并不孤单。如今“滞胀”已成谷歌搜索的高频热词。从高盛、美银、摩根到IMF都发出美国“滞胀”的警告,高盛最近下调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美银认为美国长期国债息差的崩溃表明滞胀或衰退正在到来。“末日博士”鲁比尼预言美国将面临上世纪70年代的“大滞胀”,著名投资家罗杰斯最近更断言全球及美国正逼近“我们有生以来最大的熊市”。
  这些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实际上美国经济正深陷多重危机的泥潭,它们交互作用并彼此加剧:通货膨胀高烧不退,巨额政府债务面临上限,就业市场出现劳工荒,供应链危机持续恶化。短缺、限购、涨价、延误困扰着美国消费者和企业,8月美国工业产值下降0.4%,9月下降1.3%,供应链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正在显现。
  美国的供应链崩溃已持续数月。港口拥堵、货船滞留、运力不足,陈旧的公路铁路系统,导致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而零售店货架空空如也,供应链与物流系统濒临崩溃。装卸工、卡车司机、仓储工人等极度短缺是供应链危机的诱因。业内人士预计,美国供应链瓶颈的困扰将持续至少一到两年。
  愈演愈烈的供应链危机暴露了美国深层社会结构问题。疫情以来特朗普和拜登比赛式地大撒钱与失业补贴,使不少美国人有了“躺着挣钱”的依靠,这可能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意愿。即使疫情失业补贴已陆续到期,但很多人已不再愿意回到工作岗位,或者主动辞职以寻求薪酬更高的职业,那些艰苦、低薪或近距离接触顾客的职位乏人问津。
  疫情以来,美国财富分配加速两极化,亿万富翁财富暴增,而中下层民众在通胀下承受收入缩水和生活质量下降的痛苦。顶层依靠资本在食利,而底层则选择“躺平”。这导致美国一面是上千万的用工缺口,一面是大规模的自主离职潮。8月份美国430万人主动辞职,而那些底层的码头工人、仓储工人、卡车司机、零售店和餐厅服务员、制造业工人、护士等工作岗位首当其冲。伴随劳工辞职潮,美国又遭遇罢工潮,目前美国约10万工人正在罢工或计划罢工。罢工浪潮正席卷美国的机械、采矿、石油、食品、医疗、电影制作等众多行业,进一步加剧美国劳工短缺的危机。
  劳动力短缺抬升了工资水平,这又导致“工资—物价”螺旋上涨的循环,加剧通胀预期,打击消费信心。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和密歇根大学最近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年内高点分别下降25.3和18.4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供应延误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悲观情绪也在企业主中间蔓延。在全球能源短缺、大宗商品价格新一波上涨、国际物流困难等诸多压力下,美国供应短缺与高通胀短期难以消除。
  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支撑。随着年初1.9万亿美元刺激措施逐步到期,政策刺激效应逐渐消退。同时,持续高通胀的压力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考虑缩减购债规模。
一旦离开美联储这部得心应手的印钞机,华盛顿的财政刺激就成了无源之水,经济复苏面临釜底抽薪,严重高估的股市泡沫也面临刺破的危险,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将是伤筋动骨,并引发金融市场巨震。劳工短缺、供应链瓶颈及政策刺激效应消退已经削弱增长动能,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极可能是压垮美国经济的又一根稻草,到那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或滞胀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经合组织成员国9月整体通胀率升至4.6%
 
  11月4日,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数据称,受能源及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经合组织成员国9月整体的年度通胀率升至4.6%,高出8月0.3个百分点。其中,欧元区通胀率由8月的3%升至9月的3.4%,美国的通胀率则在9月升至5.4%。
  数据还显示,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当中,9月的能源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8.9%,这是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通胀率。而食品价格的通胀率在9月则升至4.5%,比8月高出1个百分点。除去能源和食品,经合组织成员国9月整体的年度通胀率已达到3.2%,这是自2002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
 
欧元区通胀10月再创新高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10月29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上涨及供应链瓶颈等因素影响,10月欧元区通胀率持续攀升,按年率计算达4.1%,创13年新高。
  数据显示,10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3.5%,是拉高当月通胀的主因;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0%;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0%。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2.1%。
  从国别来看,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10月通胀率为4.6%,西班牙为5.5%,法国为3.2%,意大利为3.1%,均维持在高位。
  尽管通胀率持续升高,欧洲央行10月28日仍决定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保持现有利率水平。欧洲央行表示,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需求复苏和供应瓶颈正在推高通胀,但预计这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将在明年有所缓解。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中期通胀水平仍低于其2%的目标。
 
德国经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1.8%
 
  据悉,德国联邦统计局10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德国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8%。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报告说,德国经济复苏在夏季得以继续,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家庭消费支出增加。
  德国联邦统计局当天将德国经济第二季度环比增幅从1.6%调整为1.9%。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环比下降了2.0%。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此前发布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下调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6%,比4月份预测低0.9个百分点。
 
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2.2%
 
  据悉,欧盟统计局10月29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欧元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3.7%;欧盟GDP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3.9%。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奥地利、法国、葡萄牙经济表现相对更好,GDP环比增幅分别达到3.3%、3.0%和2.9%。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欧元区和欧盟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出现环比下滑。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有所复苏,分别增长2.1%和2.0%。
  知名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表示,随着欧洲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放松,服务业复苏是三季度欧元区GDP增长的强劲推进因素,促进了部分欧洲经济体状况的好转。但该机构同时警告说,受供应链问题加剧、通胀飙升等因素影响,未来欧洲经济增长将受到阻碍。
 
香港第三季经济放慢至5.4%
 
  据报道,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月1日公布2021年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较上年同期实质上升5.4%。与第二季7.6%的升幅相比,增速有所放缓。
  按本地生产总值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费开支在2021年第三季同比上升7%。政府消费开支同比上升4.1%。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上升11%。货品出口总额在第三季也同比上升14.3%,货品进口同比上升16.5%。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随着环球经济活动持续恢复和本地疫情稳定,香港的经济复苏在第三季更稳固。货物出口在第三季维持显著增长,与消费相关的活动进一步恢复。但访港旅游业仍然几近冰封,制约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全社会必须保持警惕,努力实现更广泛的疫苗接种,这将有助提高经济的韧性,并为更全面的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研究员陈蒋辉表示,从细分项看,私人消费开支第三季度同比上升7%,部分是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下失业率的持续下降,部分也是受益于消费券的刺激提振;在政府多项纾困措施和环球经济及疫情好转的支持下,社会营商信心持续改善,本地投资在第三季度录得11%的增长。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认为,香港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虽较二季度略有回落,但经济复苏的态势相当稳固。香港经济受内地疫情受控影响,进出口强劲复苏,带动香港经济。同时香港疫情逐步受控后,消费和投资都有较好恢复,特区政府推出的消费券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令香港经济表现畅旺。
展望未来,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环球经济复苏应为香港的货物出口提供进一步支持。然而,疫情的发展,尤其是更具传染性变种病毒的威胁,以及许多经济体出现供应瓶颈,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前景带来下行风险。此外,能源价格飙升以及美国和欧洲的通胀压力偏高,为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带来不确定性。
 
投资分析点评
 
▲特变电工拟60亿元投建高纯工业硅项目
 
  11月4日晚间,特变电工(600089)公告称,公司与达茂旗人民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计划投建年产40万吨高纯工业硅和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其中,高纯工业硅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二期建设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
  协议显示,4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预计投资60亿元,其中一期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拟投资30亿元,在取得项目用地、相关建设审批手续,具备开工条件后1个月内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开工后12个月内建成投产。二期2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将根据市场、政策等情况推进。
  关于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则将根据包头市"十四五"新能源开发建设规划和电网接入消纳的情况以及能源主管部门各类型新能源申报政策要求,积极参与申报并及时开发建设。
  特变电工表示,此次签约是为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号召,充分发挥包头市人才、风光资源、产业链及区位等优势,确保新特能源内蒙古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供应链安全,充分发挥公司大型光伏、风电资源开发优势。
  据介绍,本次签约的核心就是为了保障公司多晶硅供应链安全,此前公司已计划扩建多晶硅产能。今年2月,公司宣布,旗下新特能源计划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投建多晶硅及配套产业,建设内容包括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
  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将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及投资5GW的新能源电站。根据特变电工的公告,1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88亿元,建设期为18个月。
  新特能源是目前国内主流硅料供应商之一,上述扩产计划背后主要是由于硅料市场供不应求,而新特能源今年以来也陆续签订了多个硅料销售大单,亟需补充产能。
  另外,今年9月,云南工业硅生产商因"能耗双控"遭遇限产,特变电工投建工业硅项目的意图还在于保障供应链。
 
▲吉林化纤拟募资不超过12亿 
 
  据悉,吉林化纤(000420)11月3日晚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和偿还银行借款。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吉林化纤所在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区内已经在碳纤维产业上下游领域形成了产业聚集和配套。
  2021年8月,吉林省政府2021年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指出碳纤维是吉林省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要依托吉林化纤等重点企业,围绕原材料、制造装备、下游应用等,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吉林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制造技术及其在汽车、轨道客车和风电叶片产品上的应用"。
  吉林化纤本次募投项目主要采用拉挤工艺生产碳纤维拉挤板材。募投项目产品主要用于风电叶片的生产,运用路径为碳纤维-拉挤成型-碳板,之后就直接进入叶片的大总成的环节。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吉林化纤就已经逐步向碳纤维复材领域延伸:
  2017年12月7日,吉林化纤与国兴材料签署《碳纤维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国兴材料将其持有的吉林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吉林宝旌)18%股权,转让给吉林化纤。2018年4月17日,吉林化纤与国兴材料签署《碳纤维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国兴材料将其持有的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25%股权转让给吉林化纤。
  今年9月,国兴材料将持有的吉林宝旌31%股权转让给公司。至此,吉林化纤逐步持有吉林宝旌49%的股权,成为其主要股东。
  今年2月5日晚间,吉林化纤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凯美克决定引进国际国内先进设备,生产1K、3K小丝束特殊领域应用的碳纤维,形成年产碳纤维600吨的产品规模,总投资估算为1.98亿元。之后,吉林化纤9月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凯美克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今年有碳纤维产品销售及产值。10月28日,凯美克年产600吨1K、3K碳纤维的一条生产线开车成功,另一条生产线也在调试中。
 
▲亿纬锂能拟在荆门投建锂电项目
 
  11月4日晚间,亿纬锂能(300014)发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计划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征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
  公告显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结合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实际情况及未来经营发展规划,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2021年11月4日,亿纬锂能与荆门市政府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同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公告,亿纬锂能将通过其注册在荆门市掇刀区的子公司,拟在荆门分期投资305.21亿元,建设年产152.61GWh的锂电池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6.11亿元,已建成年产28.5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在建及新建投资219.1亿元,建设年产124.11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同时,公司在提升新能源行业影响力的基础上,在荆门市掇刀区引入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实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据了解,亿纬锂能于2017年9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高新路89号,注册资本为20.23亿元。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融创出售贝壳股票套现35亿元
 
  10月29日,融创中国(01918.HK)在港交所公告称,于6月1日至10月28日期间,累计出售约1863.9万股贝壳美国存托股票(ADS),相当于约5591.7万股贝壳A类普通股,总代价约为5.54亿美元。贝壳找房是于2020年8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
  融创中国预计,此次出售事项将于2021年度实现税前亏损约为27.2亿元。并称,自投资贝壳起至出售事项完成后,融创中国出售股票实现税前溢利约为24.3亿元。
  对于此次出售贝壳股份的原因,融创中国于公告中解释称,投资贝壳已逾四年,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该集团持续看好贝壳未来的发展,出售事项是按计划收回财务投资。
  据悉,2017年1月,融创以26亿元收购链家(贝壳当时还叫链家)6.25%股份,这也是链家的C轮融资。
  经过贝壳几轮融资后,融创中国持股比例有所稀释,但仍有约4.4%的股份。
  贝壳是融创中国战投项目中首个美股IPO项目。彼时融创中国就表示,看好中国房地产存量房交易市场的发展空间,且北京链家已经在该市场建立了绝对优势。
 
▲极兔68亿元收购百世快递业务
 
  10月29日,极兔速递和百世集团(NYSE:BEST)签订收购协议,百世集团同意将国内快递业务以6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极兔。
  百世快递由百世集团在2010年收购汇通快递之后更名而来,并成为百世集团核心业务,最高的时候中国区快递业务占集团营收近六成。
  据了解,百世集团向极兔速递转让旗下国内快递业务,与其自身的经营情况不佳密切相关。百世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快递和快运,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百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韶宁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格局,执行集团的长远战略规划。百世将集中精力和资源,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快运、国际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快业务的发展,打造国际化的综合智慧供应链服务。"
  据悉,由OPPO印尼业务创始人李杰在2015年创建的极兔速递在2019年通过收购龙邦速运在国内起网,在此之前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个涉及快递、快运、仓储以及供应链业务的物流运营网络。
  按照官网的数据,极兔速递在全球拥有近35万名员工,在中国省市覆盖率已达100%,已建立74个转运中心。
  该交易还需得到监管的审批,百世目前预期将于2022年一季度完成交易。交易如果完成,极兔快递将能承接阿里巴巴的物流订单。
 
  ▲字节跳动业务整合
 
  据报道,在张一鸣卸任半年后,字节跳动新任CEO梁汝波烧出第一把火。11月2日,梁汝波发布全员邮件宣布组织调整,实行业务线BU化(Business Unit,业务单元),成立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六大业务板块,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均向梁汝波汇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抖音,该板块负责国内信息和服务业务的整体发展。这一调整无疑确立了抖音在字节跳动版图中的支柱地位。
  此外,字节跳动员工发展部门的部分职能转型为职业教育方向,并入大力教育板块。该板块致力于建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覆盖智慧学习、成人教育、智能硬件、校园合作等领域。飞书、EE(企业效率部门)、EA(企业应用部门)合并成飞书板块,聚焦提供企业协作与管理服务。朝夕光年板块负责游戏研发与发行。TikTok板块负责TikTok平台业务,同时支持海外电商等延伸业务的发展。火山引擎板块聚焦打造企业级技术服务云平台。
  据悉,此次字节跳动的业务调整按照"紧密配合的业务和团队合并为业务板块,通用性中台发展为企业服务业务"的原则展开,旨在应对业务变复杂及团队规模变大的挑战。
  今年5月,张一鸣在内部全员信中称,他和梁汝波将于年底前完成字节跳动CEO职责的过渡交接。此次组织调整,意味着交接如期完成。
  两位CEO交接,有着传承意味。字节跳动实行业务线BU化的做法,更像是张一鸣理念的延伸。2017年,彼时作为字节跳动CEO的张一鸣在演讲中提出context(集合)与control(控制)两种模式。
  张一鸣认为,作为初创企业,CEO应发挥超级计算的作用,用control的思维覆盖公司业务的全流程,提高执行效率。但随着公司发展,公司规模与行业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应转向context模式,企业的决策不应依赖CEO一人,应按照不同业务的需求,将决策权力与企业资源下放到不同BU中,张一鸣将这一思路称为"分布式运算"带来的集体智慧。
  张一鸣表示,"BU化"并非万能,公司应注意过早"BU化"带来的弊端,业务部门之间若此前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成熟的业务模式,很有可能造成此后企业部门之间"沟壑纵横",沟通协同效率下降,形成大量部门内冗余,拖垮企业整体效率。
 
  ▲现代投资拟参与竞购湘衡公司51%股权
 
  据报道,根据湖南国资"主业归核"的要求,现代投资持续增强路产主业。在竞购长韶娄高速之后,其瞄准了湖南国资下辖的另一条优质高速路产。10月28日,现代投资(000900.SZ)发布公告称,湖南高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投发公司") 10月8日在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拟转让湖南湘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简称"湘衡公司"或"标的公司")51%股权,挂牌底价为人民币14.59亿元。公司拟参与竞购湘衡公司51%股权,于2021年10月28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竞购湖南湘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51%股权的议案》,同意公司以独立方式参与竞购湖南湘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51%股权。
  公告说,本次参与项目竞购如获成功,一方面公司将经营和管理更多高速公路资产,有助于实现路网覆盖湖南全省、路产贯通纵向和横向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湖南省高速公路行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交易完成后,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提升长期盈利能力,保障公司全体股东长远利益。
  "湖南湘衡下辖潭衡西高速是湖南国资旗下可转让经营性高速公路中成长性较好的路产,本次挂牌转让是湖南国资加快产业整合的举动之一,若现代投资最终顺利竞购,也将有利于上市公司高速路产主业的持续发展。"湖南国资相关人士表示。
 
▲宿华辞任快手CEO仍任董事长
 
  10月29日晚间,快手(1024.HK)在港交所公告称,宿华将卸任公司CEO,快手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程一笑将成为公司CEO,并向宿华汇报。快手长期以两人为首的"双核心"领导格局由此松动。
  公告称,宿华此后将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制定公司长期战略及探索新方向,宿华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简单来说,快手这次的高层变动是将CEO的职位从宿华的手中交给了程一笑,除此之外,两人原有的职位没有变化。宿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和薪酬委员会成员。
 
  ▲*ST康美原实控人被提起公诉
 
  据报道,康美药业( 600518.SH ,现*ST康美)破产重整又有了新进展,关键角色战投现身。与此同时,其原实际控制人、财务造假主谋马兴田也即将依法受审。11月2日晚间,*ST康美公告称,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10月27日指控*ST康美原实控人马兴田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操纵证券市场罪,向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同时,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还指控马兴田犯单位行贿罪,于同日立案审理。据起诉书,被告人马兴田等为谋求不正当利益,分别于2005年至2009年、2007年至2012年向陈某、钟某、万某行贿。
  据*ST康美公告,马兴田的上述违法行为均发生在10年前,2013年以后未再出现同类问题。马兴田此前已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目前,*ST康美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11月2日晚间,*ST康美披露了重整投资人招募进展:截至10月31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神农氏")向*ST康美重整管理人提交了《重整投资方案》。根据《重整投资方案》,参与本次重整的投资人拟向*ST康美投入不超过65亿元。
  神农氏的股东包括: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粤财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揭阳市金叶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ST康美此前的公告,最终的重整投资人确定后,将与管理人签订相应的《重整投资协议》,并且在签订后三个工作日内,向管理人支付3亿元投资保证金。
根据此前的公告,马兴田实际控制的普宁市康淳药业有限公司和普宁康都药业有限公司,非经营性占用*ST康美资金余额合计94.81亿元。根据最新公告,目前还有68亿元尚待归还。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7.6亿元
 
  近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6.7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约17.60亿元人民币。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方运舟,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工业设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上汽集团拟投资设立飞凡汽车
 
  据悉,上汽集团10月29日公告称,公司拟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将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的R品牌独立出来,由飞凡汽车以轻资产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加快开拓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飞凡汽车注册资本70亿元,其中公司占注册资本的95%,员工持股平台占注册资本的5%。
  公告称,飞凡汽车定位于"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以"科技兑现想象"为品牌主张,通过提升"汽车智能化体验和用户场景挖掘能力",并探索运用创新的公司运营方式、商业运作模式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努力成为上汽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助力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推动品牌向上。
 
▲上海集度汽车公司成立
 
  11月1日,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约3.1亿美元,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机动车充电销售等。
  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夏一平,董事长为梁志祥。该公司由集度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和6月,百度曾先后投资成立集度汽车有限公司、集度科技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拿下运动饮料BodyArmor全部股权
 
  11月1日,可口可乐宣布以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0亿元)收购运动饮料制造商BodyArmor的剩余股份,实现全部控股。
  可口可乐表示,其在2018年以折扣价收购了BodyArmor15%的股份,本次通过支付56亿美元现金收购了BodyArmor剩余85%的股份。
  收购完成后,BodyArmor将作为隶属于可口可乐北美运营部门的一项独立业务,并将继续以纽约为基地来运营。包括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Mike Repole和总裁Brent Hastie在内的领导团队仍将继续在BodyArmor效力。
  在销售渠道方面,BodyArmor仍将由美国可口可乐装瓶业务系统来进行分销。
  此外,可口可乐表示,今后双方还将在非碳酸饮料产品组合上进行合作,包括跨品牌的营销、包装和创新战略整合。
  这笔交易对BodyArmor估值为80亿美元,这是可口可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收购,超过其2018年为进军咖啡店业务收购咖世家(Costa Coffee)所支付的51亿美元。
  BodyArmor创办于2011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为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美国网球公开赛等赛事的官方指定运动饮料品牌。2019年9月,可口可乐将BodyArmor引进中国市场。
  在全球运动饮料领域,除BodyArmor位居零售市场第二名外,百事可乐旗下的佳得乐、可口可乐旗下的爆锐(Powerade)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
 
管理视点
 
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的建议
 
广州日报11月1日刊发潘建国博士的文章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我国“十四五”规划,将数字经济独立成篇,从经济、社会、政府、生态四个方面,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也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
  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的发展路径
  目前,多数企业在数字化运营转型时往往从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营销数字化;二是办公数字化;三是财务数字化。但是未来数字化运营转型,更需要我们从不同类型的资源中挖掘价值,让这些资源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反过来,挖掘出的价值也可以提升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双向促进的发展过程。相对来说,以上三个环节的数字化运营比较容易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论。
  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化运营真正支撑的是企业全面系统的经营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以上说到的营销、财务等部分环节。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和运作层面的活动。数字技术的赋能,就是要在各个层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撑,更好地创造价值。
  数字化运营转型的路径逻辑,是要先做管理,后做技术,顺序不能颠倒。做管理,要从制定数字化运营转型战略开始。首先,明确目标。如转型要解决什么问题,转型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之后,再考虑变革过程中,是否要引入、怎样引入一些相关的数字技术、方法、模式来进行匹配和支撑,助力管理方式变革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把数字技术融入到管理变革的过程中。
  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存在的挑战
  一是对数字化运营转型过于短视。不少企业在理论上说起数字化侃侃而谈、理论丰满,但一到实际投入人财物就担惊受怕、急于关注结果。比较关心近期产出绩效可以理解,但企业更加需要认识到的是,数字化运营转型本身就像是企业的研发R&D投入。只要数字化战略选择大概率正确,就要耐住寂寞,使慢工,做细活。尤其原来信息化基础投入少甚至信息化方向有过失误的企业,更加不能投鼠忌器、急于求成。
  二是对数字化运营转型过于片面。一些企业以为把原来线下的东西大部分搬到线上就能实现数字化运营转型了,弄不清转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终陷入迷茫。有的企业仅仅是使用了自动化的数字设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来取代原来靠人工实现的活动和业务,这实际上属于自动化升级改造的范畴。对企业来说,真正的数字化运营转型,就是要用数字技术把企业内外部的所有相关资源支撑起来,实现价值创造。难点在于,怎么把数字技术和内外部的相关资源充分融合,跨界联动。
  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的策略建议
  第一,企业要全面系统整体看待数字化运营转型。其中之一是要制定正确的数字化战略和方向,同时,战略制定后,还要全方位、大力度、高频率说服高管团队、宣贯中层骨干、落地专业团队。
  一个以工业化为主的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运营转型,一般要注重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设计、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管理、服务的多业态高度协同。数字化的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的赋能和加持,数字化手段一定也只能与这些环节的高度协同才能激发力量。
  其次,企业要动态发展前瞻看待数字化运营转型。不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强求取得多么大的结果绩效,只要战略和方向大概率正确,就要坚持和淡定,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调整,并优化加大投入,最终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第三,企业要科学利用外部资源数字化运营转型。数字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思路,就是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撑,把数据这一基本资源融入到各种社会资源之中,进而更好地创造价值。这其实就是数字经济中常说的“跨界”和“融合”理念。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跨界”和“融合”的主要角色不是自己建立庞大的数字化团队,而是在已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整合社会各类数字化工具、技术和方法,赋能和加持自己。
 
信息化建设
 
最高法将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司法规制
 
  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10月29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人民法院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
  《意见》表示,最高法将出台反垄断民事纠纷司法解释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发挥"红绿灯"作用,明确司法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意见》提出,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司法规制,依法严惩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意见》从工作要求、公正司法、提升效能、深化改革四个方面,就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20条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和对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及时有效阻遏侵权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行为的规制力度,防止滥用知识产权,推进知识产权诉讼诚信体系建设。
  《意见》同时强调,加强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构建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的审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知识产权审判融合促进,提升信息化水平。
 
市场监管总局拟对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管理
 
  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综合考虑用户规模、业务种类以及限制能力,将互联网平台分为超级平台、大型平台和中小平台。《指南》明确要求,超大型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审查与内控机制,对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处理、数据跨境流动,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数据开发行为,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确保数据安全。
  《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结合我国平台发展现状,依据平台的连接对象和主要功能,将平台分为网络销售类、生活服务类、社交娱乐类、信息资讯类、金融服务类、计算应用类等六类。同时,综合考虑用户规模、业务种类以及限制能力,《指南》将互联网平台分为三级:超级平台、大型平台、中小平台。其中,《指南》明确超级平台指同时具备超大用户规模、超广业务种类、超高经济体量和超强限制能力的平台。其中,超大用户规模,即平台上年度在中国的年活跃用户不低于5亿;超广业务种类,即平台核心业务至少涉及两类平台业务,该业务涉及网络销售、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金融服务、计算应用等六大方面;超高经济体量,即平台上年底市值(估值)不低于10000亿人民币;超强限制能力,即平台具有超强的限制商户接触消费者(用户)的能力。
  《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从公平竞争示范、平等治理、开放生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算法规则、价格行为规范等34个方面提出要求。针对超大型平台经营者,《指南》单独从9个方面进行规范。其中,在公平竞争示范方面,要求超大型平台经营者在与平台内经营者开展公平竞争时,无正当理由,不使用平台内经营者及其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时产生或提供的非公开数据;平台内经营者或用户访问、注册、登录、获取其所需的平台服务时,不将使用其他关联平台提供的服务作为前提条件。
  而对于所有互联网平台经营者,《指南》要求,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违法删除、篡改相关用户评价内容,不得不当干预用户评价的正常呈现方式。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在实施经营者集中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申报义务,在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之前,不得实施集中。未经用户同意,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将经由平台服务所获取的个人数据与来自自身其他服务或第三方服务的个人数据合并使用。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限制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在其他互联网平台就业。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和纳税有关信息,并提示有关主体办理税务登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指南》强调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实施合理的分级分类的规范要求,而不是各种类型的平台"一刀切",是一种更加务实的做法。文件区分"超大型平台"与其他平台,针对二者提出共同但有区分的监管要求,抓住了重点,使得监管措施更加有针对性。
 
工信部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
 
  11月1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到2022年3月底,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简称"524"行动),其中的重点任务包括相关企业应建立已收集个人信息清单和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并在APP二级菜单中展示,方便用户查询,并要求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通知》明确,到2022年3月底,信息通信行业综合服务明显改善,用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通知》规定的重点任务分为三类,即服务举措"五优化"、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 服务能力"四提升"。
  其中,在优化服务措施方面,包括优化资费套餐设置展示方式、优化双千兆服务宣传方式、优化隐私政策和权限调用展示方式、优化APP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优化网盘类服务提供方式,且均需要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通知》规定,互联网企业应以简洁、清晰、易懂的方式,向用户提供APP产品隐私政策摘要;涉及调用用户终端中相册、通讯录、位置等敏感权限的,还应当以适当方式告知用户调用该权限的目的,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通知》要求APP开屏信息窗口不得使用整屏图片、视频等作为跳转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或易造成用户误点击,给用户带来不便。此外,《通知》还要求网盘类产品在同一网络条件下,向免费用户提供的上传和下载的最低速率应确保满足基本的下载需求。
  《通知》提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即各相关企业应建立已收集个人信息清单和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并在APP二级菜单中展示,方便用户查询。
  已收集个人信息清单应简洁、清晰列出APP(包括内嵌第三方软件工具开发包SDK)已经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包括信息种类、使用目的、使用场景等。
  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应简洁、清晰列出APP与第三方共享的用户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包括与第三方共享的个人信息种类、使用目的、使用场景和共享方式等。
  此外,在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包括提升跨区域通办能力、提升携号转网服务能力、提升APP关键责任链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和提升APP关键责任链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通知》指出,工信部将建立跟踪、约谈、排名、社会公示机制,及时交流、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同时,还将组织各地通信管理局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通知》还列出了首批设立"双清单"、提升客服热线响应能力、优化隐私政策和权限调用展示方式的互联网企业名单,一共有39家企业及其主要产品,如,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微信、QQ、腾讯视频、QQ音乐、QQ浏览器、腾讯新闻;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的快手极速版、快手;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的淘宝、天猫;支付宝(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支付宝;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百度地图、百度;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抖音、抖音极速版、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极速版、西瓜视频等。
 
四部门部署开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据悉,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求,深化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11月4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决定开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试点示范内容主要包括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先行区三个方面。
  通知并同时公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显著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先行区,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试点应用,探索形成具有行业区域特色的智能转型升级路径,开展大范围推广应用。
  《方案》提出,以"揭榜挂帅"方式推进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四部门将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明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挂帅任务。
  《方案》提出,将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纳入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范围。
  据悉,"十三五"期间,工信部等部门遴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5个,推动建设了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厂,组织培养了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临港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十四五"行动方案公布
 
  据悉,为深入贯彻国家部委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场景应用的决策部署,落实上海市委《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21〕20号)要求,加快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助力产业集聚,10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十四五"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至2025年底,在临港新片区实现"四类场景,千辆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形成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千亿级产业发展集群。基本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未来交通示范先行区"。
  去年推出的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3家左右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具国内领先的整车企业,智能网联整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四大重点任务:
  --建设应用支持型的创新基础环境,打造区域级开放测试场地,建设智慧化交通基础设施。
  --搭建技术保障型的测试监管平台,提升全链条研发测试能力,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
  --打造多样性规模化的示范应用场景,包括打造智慧民生场景、智慧物流场景、智慧配送场景、智慧作业场景等。
  --形成创新支撑的法规标准体系,支持行业发展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
  根据《方案》,临港新片区将建成投运4.3平方公里"AI+智慧交通综合测试示范基地",评估并逐步开放产城融合区500公里道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形成全车型、全出行链、全风险类别、全测试环节的测试场景。
  同时,临港新片区将开展车路协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研究,建设不低于80公里的智慧化道路。集成5G、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设施等技术应用,打造具备协同感知、协同决策新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此外,临港新片区还将不断完善和迭代升级已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并不断强化平台数据采集、能力分析、安全监管、运营调度、测试评估等功能。运行大数据全面纳入政府监督管理,确保新片区内部所有测试场景和车辆数据在本地存储、本地监管。
  在业内看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中规模最大、产业化条件最好的领域。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夜。临港新片区具备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独特优势,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历史赋予临港新片区的重大机遇。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接下来,临港新片区将从组织、政策、产业、人才等四个层面给予保障。
  政策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要制修订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发展的政策法规,适时修订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规章,为大规模测试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关于集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若干措施》《车路协同建设标准》等系列管理制度或技术标准,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制度。
  临港新片区还将引导建立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上下游融合发展体系,打造一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一大批集整车制造、环境感知、算法与芯片、执行控制、信息交互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
 
《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正式发布
 
  近日,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数字辽宁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到2035年,要高水平建成网络强省,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高质量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科技创新,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数字化倒逼改革,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数字蝶变",为全面建设"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数字辽宁,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辽宁省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实现行政村100%双覆盖;光缆线路长度164.5万公里,千兆光纤网络覆盖各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331.2万户,光纤接入宽带用户占比95.9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建成开通移动通信基站30.4万个,其中5G基站2.5万座。数字辽宁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下一步,辽宁省要构建高速敏捷、智能高效、泛在互联、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部署新型、智能、融合、绿色的融合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化发展"底座"。
  如何激发数字科技的活力?《规划》明确,要围绕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全力攻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安全等前沿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技术,构建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数字科技创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加强数字科技创新供给上,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在布局数字科技创新载体上,重点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创新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在促进数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上,要加强产业和社会场景应用,强化成果转化支撑。
  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是数字辽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做大新兴数字产业,全面提升数字产业的发展能级;以数字化重塑制造新优势、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以数字化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和积极推广新业态,深化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全方位融合、全链条改造,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立足全省产业基础和"一圈一带两区"空间布局,建设特色化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数字经济小微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建设数字辽宁,离不开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规划》指出,全省要一盘棋进行"数字政府"改革,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构建大数据深度科学辅助的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
  信息屏障是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常见现象,因此,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被摆在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突出位置。《规划》明确,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等手段实现"破壁"。此外,要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健全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迭代,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通过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省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进而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和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
  依托数字技术,建设智慧便民社会,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进化提升。《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医疗、教育、社保、民政等各类社会场景数字化,到2025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80%以上文化馆具备数字文化馆服务能力;建成50家左右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实现县级全覆盖。同时,建设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从"同城通办""同市通办"发展到"全省通办",并完善数字民政。
  此外,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化开放合作融入"数字丝路"、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等,《规划》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举措。
 
江苏省信息通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会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编制的《江苏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从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应用服务、推进区域城乡信息通信一体化发展、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构建新型行业管理体系等方面,明确"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规划》中提出的21个行业发展定量指标,13个指标立足基础设施方面。从《规划》可以发现基础设施内涵的变化--从传统电信网络设施,拓展为融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双千兆"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
  在"双千兆"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将建成超过25.5万个5G基站,5G网络实现城市、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大于90%;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的深度覆盖;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实现城镇地区千兆光网全覆盖,千兆宽带用户突破1000万户。
  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江苏省将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形成布局合理、云边协同、云网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70万,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提供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并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江苏省将推动利用5G、IPv6等技术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重点领域工业企业对接,升级改造企业内网;加强省内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和监管,支持苏州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建设。
  8个定量指标立足于应用普及方面。《规划》表明,江苏省将加速5G应用"扬帆远航",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深化大数据应用融合创新。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的5G应用将加快发展,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及老人照看等产品的物联网应用也将获得积极推广。由此可见,网络和信息服务的内涵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各类传统信息通信服务,向工业云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城市治理等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治理服务新业态扩展。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通信行业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也会在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跨领域协同监管等方面遇到新要求、新挑战。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切实推进《规划》落地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致信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奥康纳,代表中方向《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保存方新西兰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商务部表示,申请加入DEPA,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有助于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中方将按照DEPA有关程序,和各成员开展后续工作。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新加坡、智利、新西兰等三国于2020年6月12日线上签署。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DEPA目前是由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三国共同签署的三方协定,体现的是少数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发展的共识,并制定规则,以期引领行业朝着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种方式也是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鼓励的。
  张建平认为,数字经济领域的经贸规则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部分,中国申请加入DEPA也是中国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申请加入DEPA有助于中国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发展非常迅猛,加入DEPA,数字经济发展就有了规则保驾护航,将会带给相关产业主体更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DEPA的签署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规模并不大,但有其发展优势。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无纸化通关、单一窗口建设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张建平说。
  单一窗口是一种电子系统,通过允许贸易商在单一入口点输入标准化信息以满足所有进出口要求,从而实现进出口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加速。
 
推动中国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
 
北京日报11月1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的文章指出,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数据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但是,数字经济的出现时间并不算长,数字经济的发展仍然长路漫漫,对于这样一个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新兴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依然存在盲区,相关的政策和监管措施也亟待完善。基于此,我们研究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仅要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也需要有立体化的思维和多维度的视角,既要敢于有理论突破,又要注重技术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厘清监管边界。以下我就此谈一谈对推动中国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第一,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是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但相关研究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开始被大众所关注,随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正式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这是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将土地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和技术也被纳入生产要素当中。如今,我国又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和创新。但是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例如,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如何衡量数据在经济运行中的贡献、如何确定基础产权和原始产权、如何保护数据产生收益的权利、如何制定交易时的具体规则等要素在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当前除数据外,其它四个生产要素均有配套的立法来确定其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收益和管理的权利,即便是较为复杂的土地要素,也通过土地法对上述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但数据要素相关的立法还不够清晰,尤其是上位法缺位,使数据要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实践甚至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对数据生产要素的认识。
  第二,对数据经济的发展规律及统计标准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当前按照我国的统计标准,多地公布了其数字经济规模。很多地方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0%—40%,有的地方甚至更高。而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则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与之相比,数字经济规模却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如此高的占比。当前全球并没有发布类似统计标准的先例,因此我国现行统计标准的严谨性还有待商榷。此外关于数字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它所遵循的经济规律、产业规律同样值得研究。
  第三,对数据技术本身的研究还需要深化。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关于数据的界定范围,过去我们认为基本上所有运行的轨迹都可以界定为数据。关于数字方面技术本身的延展,我国同样走在世界前列,这和我国互联网推广以及互联网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我认为数据技术本身的研究还需要深化,要通过研究来确定未来数据技术研究的方向,明确哪些领域是明令禁止的,列出负面清单,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哪些领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在很多数据技术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第四,在数据应用方面还大有探讨的空间。数据是一个资源,首先它作为原始数据普遍存在于当今的社会当中。而数据在经过加工整理后又变成新数据,它还有相关的衍生品,这些原始数据和衍生数据怎么应用,哪些领域里面的应用是合法合规的,哪些应用是有效率的,在效率和合法合规之间能够找到什么样的规律,这也是需要讨论的。
  第五,在数据立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已经有了初步的立法,但从庞大的数据规模来看,未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补充。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需要扩充。第二个是隐私权。隐私权是建立在拥有产权的基础上的,只有拥有了所有权才有所谓的隐私权。关于隐私权,哪些属于刑法上的隐私,哪些属于道德上的隐私,还需要进一步解读。隐私权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权利是不是属于该公开的部分。金融体系里的实践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例如征信条例规定,拿到许可证明的机构才能收集信息。有些领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健康医疗的信息进行采集,而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当前仍缺乏有效的立法规定,该领域的立法空白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收集不畅,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所以在产业发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均衡过程中,要有动态的调节机制,这样才能保护我国的数据产业,我国的信息技术才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而造福人民。
  第六,数据领域反垄断要明确反垄断边界,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调查中,因其前所未有的调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我国的反垄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具体的监管实践过程中仍需注重政策落实的边界,把握好多方面的平衡。首先,要警惕“把反垄断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只有企业在使用自身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实施了垄断行为,让投资者支付了额外的成本,阻碍了创新企业的生存发展,限制了技术进步,才需要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其次,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当前的反垄断工作焦点仍聚集在民营企业,并未过多涉及国有企业的垄断。政府不是盈利机构,政府获取及运用数据不属于经济行为,因此其在某些方面的垄断具有合理性,但是国有企业也是企业,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如果其出现特许经营之外的垄断行为,同样需要治理,不能形成反垄断仅是反民企的垄断而无视国有企业存在垄断行为的现象。再次,要把握好反垄断与保护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平衡。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企业与其他经济体的企业竞争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大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短兵相接。因此,虽然大企业更容易出现垄断也更容易成为反垄断的对象,但仍需对反垄断政策实施力度进行综合考量,避免矫枉过正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毁长城”。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走在全球前列。要建设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需要关注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法规,使得对数据市场的监管更加理性、更加普惠、更有利于发展。
 
企业信息员园地
 
东华主持制定的又一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批准发布
 
  近日,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正式批准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主持制定的《集装箱空箱堆高机用板式链》(以下简称《堆高机板式链》)为“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品字标”标准),标准编号为T/ZZB 2574—2021,自2021 年10 月15 日起实施。这是东华继负责制定链传动领域首项“品字标”标准《带油杯梯级链条》后,再度主持制定的链传动产品标准被批准为“品字标”标准。东华集团成为浙江省链传动行业中同一单位名称企业主持制定完成“品字标”标准的首家企业,充分彰显了东华在链传动领域标准创新中发挥的积极引领作用。
  T/ZZB 2574—2021标准规定了《堆高机板式链》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和尺寸、产品标志、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承诺等。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浙江省链条企业乃至中国链传动行业高端板式链产品的制造水平。接着,按照“品字标”产品认证的相关要求,待这项标准的“品字标”认证实施细则发布后,东华即可提出对公司生产的堆高机板式链进行认证的申请,获得“品字标”产品认证证书。
  9月11日,省品联会组织专家评审组在东华总部对《堆高机板式链》标准进行了评审,专家评审组由来自标准化科研院、链传动检测机构、板式链产品用户、机械行业协会、认证认可机构的5位专家组成。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蒋建平担任评审专家组长;临平区市场监管局朱少华调研员等上级部门领导临莅指导;东华集团总工程师叶斌以及《堆高机板式链》标准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评审会。
  《堆高机板式链》按照“品字标”标准的定位和要求制定,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采纳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评审会上,专家组对标准送审稿依据“品字标”标准“三好”要求、“四精”理念及“五性并举”原则进行了认真讨论、质询、评审,对标准进行了综合审查,充分肯定了这项标准的先进性,认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品字标”品牌形象。在提出修改意见后,专家组顺利通过了对这项标准的评审。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