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05期(总期05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方面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患病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军队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
  习近平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举措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
  会议强调,要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只有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的疫情控制住了,才能从根本上尽快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要重点抓好防治力量的区域统筹,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防控,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疫情监测,集中救治患者,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完善和强化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的措施。各地区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要做好春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人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防控责任,加强乘客健康监测和交通工具场站消毒通风。
  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这是当前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务。集中收治医院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继续根据需要从全国调派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同时保护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要统筹做好人员调配,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及时推广各医院救治重症病人的有效做法。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安保工作,全力维护医疗、隔离秩序。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
  会议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动员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加快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要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
  会议指出,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要保障煤电油气供应。要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会议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要继续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促进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
  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
  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习近平要求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等。
  习近平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国务院要求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确定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督促协调,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围绕大局主动履责,敢于担当,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要集全国之力优先保障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医护人员需求。在抓紧做好现有企业复工、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督促相关国企尽快转产扩能,充分调动民企等社会力量积极性,帮助解决资金、资质、生产场地、设备购置和原材料采购等实际困难,推动全产业链协调联动,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鼓励地方采取缓缴社保费等方式促进企业稳岗。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二要强化地方首责,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推动相关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加快开工复产,投放库存玉米,保证养殖业生产需要,增加肉蛋奶供给。
  三要加强交通运输保障。及时制止擅自设卡拦截、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突出保障重点地区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运输,畅通"菜篮子"产品绿色通道,严格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和优先便捷通行。
  会议决定,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出台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自1月1日起暂采取以下措施: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这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邮政快递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相关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加大对药品和疫苗研发的支持;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会议确定,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会议强调,宏观政策支持要精准到位,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保证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借机骗取套取财政和信贷资金的违法行为坚决严惩不贷。
 
李克强要求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
 
  2月6日,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指出,要坚持依法科学有力有序,有针对性加强全国防控工作。当前,要继续集中力量抓好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这一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未来几天围绕提高收治能力,对武汉市,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床位供给,通过调派外部支援力量、挖掘当地潜力再增加医护人员;对湖北省其他地区,通过挖掘现有定点医院潜能、新建专科医院、设置集中隔离点等增加床位供给,通过本地挖潜和组织16个省(区、市)对口支援,增加相关市县医护力量。同时要按照已定部署,继续抓好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保障。
  会议指出,当前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总体稳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必要恐慌,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既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鼓励企业创新方式,降低工作场所人流密度,采取倒班制保障满负荷生产。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督促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及时协调解决机器、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抓好原辅料、重要零部件等稳供保障,保障全产业链正常运行。制定煤电油气供应保障预案,防止集中复产可能带来的区域性、时段性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各类学校可根据防控需要适当推迟开学、错峰开学。
  会议指出,要强化属地政府和企业责任,切实做好恢复正常生产后疫情防控。按照合理、适度、管用原则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健全和落实工作场所人员防护制度。制定人员流动信息确认卡,分类明确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返岗条件。加强人员输入输出地衔接,有序依规协助做好人员返岗。铁路、民航等部门要统筹运力,尽量采取隔座乘车、乘机等措施,实现人员错峰返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有关地区可暂时停止实行私家车尾号限行政策或作出特殊安排。
  会议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力量加强对疫情变化的研判,有针对性研究后续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国务院要求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措施,既要切实做好春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要求,一要推动分批有序错峰返程返岗,统筹制定分类分批覆工复产方案,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乡运行、医用物资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产、饲料生产、市场流通销售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领域,要保障条件立即推动复工复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员工要及时返岗、尽早开工。二要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铁路、民航等要统筹运力做好重点群体运输,并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三要分级分类提升核酸检测等快速筛查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筛查速度。四要加强重点人群隔离和病例收治。五要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各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认真做好复工复产前以及生产过程中检测筛查、通勤保障、个体防护等疫情防控工作。六要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机器、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抓好原辅料、重要零部件等稳供保障。七要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做好防疫物资、仓储物流、运输配送等重点企业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八要努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公共服务岗位防护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通知》强调,各地区要压实企业和属地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群防群控,推动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李克强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更好保障供给。
  会议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保障重点防疫物资和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汇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在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同时,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供应量快速提升,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裕,煤电油气等能源得到较好保障。通过错峰等多项措施避免了节后返程大规模人流。相关部门汇报,预计未来一周也不会出现往年那样的出行高峰。
  会议要求,一是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湖北省当前首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同时要保证疫情防控、城市运行等必需的相关企业正常运转,落实生活必需品供应。其他省份要根据实情分类精准防控,感染人数较少的大多数地市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二是推动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尽快达产,协调解决设备、人工、资金、原辅料等问题,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和统一调配,确保一线防控需要。三是制定方案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返岗。主要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要做好农民工等重点人群返岗的对接和服务。纠正对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刀切"劝返等做法。四是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通过减免国有物业房租、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实施临时性支持措施。五是落实地方"菜篮子"、"米袋子"负责制,加强粮油菜和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依法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抓好春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保障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供应和运输畅通。六是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切实保障重要交通干线及关键物流枢纽正常运行,疫情较轻地区要在做好防疫前提下,有序恢复公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等服务。七是推动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和建设。各地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用工、土地、资金、用能等保障。八是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引导因疫情无法外出的农民工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会议强调,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做好"六稳"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及时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维护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商务部围绕稳外资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于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延缓等因素,一些地方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和招商引资活动受到影响。2月10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稳外资目标,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千方百计做好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
  一是积极帮助外资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协助做好复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大力支持外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对于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类外资企业,要按照统一部署特事特办,迅速组织复工达产、全力满足需求。积极协助企业采购必要防护物资;指导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疫情应对工作方案,严格做好各项内部防控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协调帮助解决外资企业复产存在的困难,妥善处理外资企业投诉。切实关心企业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家属的生活,帮助做好防护工作。
  二是加强外资大项目服务保障。密切跟踪在谈外资大项目进展,及时了解外商决策进展,加大沟通力度,积极促成投资合作,推动项目尽早签约落地。推动在建外资大项目建设,优化网上政务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快速通道,协调相关部门在用地、用工、水电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保障企业投资按计划进行,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建立健全重点外资大项目联系机制,不添乱、多帮忙,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开展全流程对接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困难。
  三是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针对当前人员流动受阻等难题,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整合各类招商资源,积极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推进网上招商,持续不断推进投资促进和招商工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筛选一批有吸引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网发布,与外商做好前期对接。充分利用国家和各地海外招商机构平台,加大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境外各类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合作,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组织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争取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
  四是因地制宜精准帮扶。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及时、真实、准确、完整。优化和加强外资统计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研判和预警,及时掌握各行业、各领域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强化与各地外资企业协会和外国商会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投资动向,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和指导。聚焦疫情对各类外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分类施策,一企一策,会同相关部门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3号)等法规政策,加强宣传解读,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梳理国家和各地近期出台的各类援企稳岗政策,指导外资企业用好用足财政、金融、税收、社保、就业以及政府采购等各类帮扶解困政策,做到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外商投资指引,发布办事指南、项目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等,为外商投资提供服务和便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商务部要求指导帮助"走出去"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2月1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指导帮助走出去企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通知》,围绕保持走出去平稳健康发展,对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指导帮助走出去企业做好应对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积极指导本地区走出去企业严格落实相关复工管理制度和防疫措施,做好应急工作预案,强化疫情防控。要根据"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商务外出计划,在国家正式宣布疫情解除前,原则上能不外派就不外派,能暂缓外派就暂缓外派。确有必要派出的,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做好人员审核和派遣工作,暂缓从疫情严重地区招选人员,并对拟派人员出境前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和社会接触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健康派出。同时要指导已在外人员认真落实防控要求,做好科学防护,减少聚集活动,加强人员排查、日常监测、内部消毒等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二是收集情况,跟进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走出去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面了解本地区走出去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和相关诉求。对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可建立联系制度。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协调解决。指导企业及时根据合同相关规定向业主提出不可抗力主张,尽可能降低损失。向企业提供入境管理、风险预警等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加强研判,出台政策举措,提出工作建议。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从本地区和走出去企业实际出发,加强疫情对走出去相关影响分析研判,迅速行动,重点着眼于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的抗风险能力,出台本地区帮扶政策和支持举措,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同时积极向商务部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为下一步做好应对、精准施策,推动业务发展打下基础。
 
五部委出台金融30条战"疫"
 
  据报道,随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关键阶段,疫情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潜在冲击也日益受到关注。为稳定市场信心,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30条举措,重点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业内人士呼吁,此次疫情对经济的总量影响不容忽视,从结构上看,短期内服务业受到的负面冲击预计较大,金融业在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同时,也要做好受困企业的金融支持,合理调整到期融资安排。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要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做好预案并适度提前实施。
  快速响应疫情防控融资需求
  其实,金融应对疫情防控的举措在春节期间就已陆续落地,尤其是银行保险机构早已抓紧行动。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关于差异化优惠信贷支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部署与此次《通知》中的部分内容一脉相承。
  《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消毒液、红外测温仪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央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要求获得再贷款资金的银行向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1月31日上午,央行已经召集有关银行召开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与名单内的相关企业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全力满足重点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保障受困企业和个人金融需求
  疫情防控的特殊期间,除了要保障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事业单位的融资需求外,人民群众日常基本的金融服务和受困企业、个人的金融需求也需要及时保障。
  《通知》强调,要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如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央行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时间,支持金融机构线上办理人民币交存款等业务。开通疫情防控专用通道,保障境内外救援和捐赠资金及时划拨到位、社会资金流转高效顺畅。鼓励清算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特定领域或区域特约商户实行支付服务手续费优惠等。
  对受困的个人而言,贷款还款安排也有望作出相应调整。《通知》明确,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
  从目前监管部门和银行保险机构出台的政策举措看,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呼吁,经济金融政策要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
  "从经济结构来看,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第三产业,消费、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短期内受冲击较大,这些也是小微企业聚集和就业密集的领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小微企业经营和个人就业会面临一定压力,一些小微企业甚至会出现亏损,进而导致现金流出现紧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为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或个人,如果疫情对他们的收入可持续性产生影响,进而造成还款困难,银行要考虑贷款重组等方式,优化还款时间,做到不抽贷、不压贷。
  《通知》也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发改委发文放宽防疫相关企业债审核标准
 
  据悉,国家发改委办公厅2月8日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债券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支持疫情地区和疫情防控企业的债券融资需求。
  《通知》提出,支持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医疗服务、科研攻关、医药产品制造以及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在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该类项目收益覆盖要求。申报阶段,支持企业债券资金用于处于前期阶段的该类项目建设,但应全面详尽披露最新的项目合法合规信息。
  《通知》明确,允许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或置换前期因疫情防控工作产生的项目贷款。鼓励信用优良企业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允许债券发行人使用不超过40%的债券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同时将委托贷款集中度的要求放宽为"对单个委贷对象发放的委贷资金累计余额不得超过5000万元且不得超过小微债募集资金总规模的10%"。
  对于自身资产质量优良、募投项目运营良好,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允许申请发行新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偿还2020年内即将到期的企业债券本金及利息。
  《通知》明确,最大限度简便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债券业务办理。设立申报"绿色通道",实行非现场业务办理。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企业债券批复文件在2020年2月至6月期间到期的,相关批文有效期统一自动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并豁免发行人履行延期申请程序。
 
国税总局发布12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近日,财税部门联合发布系列公告,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有效缓解防疫特殊时期企业经营困难。为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总局2月11日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从支持防护救治、支持物资供应、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复工复产四个方面对12项政策逐一进行解读。
  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涉及个人所得税2项政策,即对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支持物资供应方面,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3个税种5项政策,即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在鼓励公益捐赠方面,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税2费4项政策,即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扩大捐赠免税进口范围。
  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涉及企业所得税1项政策,即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资金实力不足,所以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疫情对他们的影响特别明显。此次发布的《指引》,明确了相关税收优惠事项,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对中小微企业走出当前困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是当前各级税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以更高的要求、更硬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继续打好政策服务精准防疫组合拳,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等便利举措,确保办税缴费安全便捷高效,另一方面持续抓好各项硬核优惠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三部委鼓励企业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
 
  据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2月9日联合发布《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通知》要求,鼓励企业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加强地方应急物资政府收储,支持企业对扩大的产能适时转产,完善重点支持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依法加强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通知》还公布了《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第一批)》。
  《通知》提出,鼓励企业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支持生产《产品目录》所列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的企业抓紧释放已有产能,进一步增加产量,尽快实现满负荷复工复产,支持有关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转产,重点生产应对疫情急需的紧缺医疗物资。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资质、生产场地、设备购置和原材料采购等实际困难,促进上下游生产良性循环,提高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指导企业科学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通知》要求,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方面,将《产品目录》中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品种增列储备物资目录,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现有收储制度和办法,对《产品目录》中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收储物资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调拨。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要认真研究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和物资储备短板,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扩大收储范围,增加储备规模,特别是要增加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物资的政府储备规模,在项目立项建设、资金补贴、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通知》还提出,支持企业对扩大的产能适时转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鼓励相关企业对扩大的产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转产,推动产品生产由《产品目录》类型向市场需求量大的其他类型、标准或型号转变,在满足重点医疗物资需要的同时向满足工业或消费需要转变,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对转型生产企业保留适当产能,鼓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在一定期限内予以相应支持的政策措施。
 
工信部推出五项措施帮扶工业通信业复工复产
 
  2月11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工业通信业企业稳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各项防控工作正有力有序开展。但应当看到,随着疫情发展,工业通信业领域受到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经济活动停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要素保障困难,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预期转弱,扩产能力面临制约。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稳步有序恢复工业通信业正常生产,稳定物资供应和社会预期,已成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会议强调,当务之急是继续做好科学防控,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迅速、务实、管用为导向,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实际困难,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企业稳步有序复工复产。
  一是要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疫情严重地区特别是湖北省仍然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其他地区在做好防控的同时,要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细化明确分批复工方案。要推动大企业重点项目顺次复工复产,要对复工复产的要素进行保障,对照省里下达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力以赴把1-2月份的欠账补回来。同时,要组织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医用口罩、负压救护车等重点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产扩产,进一步增强防护物资的保障能力;要抓好消杀用品、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要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企业的复工复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
  二是要保证运输链正常运转。贯彻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关于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重要交通干线及关键物流枢纽正常运行,在疫情不扩散的前提下,疏通物流最前、最后一公里,原材料和产品物流推行全程供应链管理,运输车辆统一消毒。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沟通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疫情防控物资运输服务保障。
  三是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表率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央企、地方国企充分发掘自身产能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扩产、转产、新建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能,优先增加重点医疗应急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支持央企、地方国企和大企业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组织开展产业链协作,保障重点物资生产。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投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中小企业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稳定社会预期、缓解社会焦虑具有重要作用。要用好用足五部门《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研究制定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熟练工人返岗复工的实施方案,采取分时上班、错峰上下班、在线办公、员工包车通勤等多种措施,指导做好员工防护。组织企业制定防疫方案,保证企业复工所需的防疫物资,细化防疫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五是要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措施应对当前各项挑战,支持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的相关防控工作与内外部条件准备。密切跟踪监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服务上门、工作下沉、精准对接、因企施策,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指导企业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
 
十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十九部门2月10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要经过3-5年努力,工作协同、政策协调的机制更加顺畅,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返乡入乡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左右。
  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降低返乡入乡创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或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设立返乡入乡创业资金,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和企业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带动促进返乡创业。允许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建设项目。
  此外,还将实施税费减免。对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入驻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场所或租用各类园区标准化厂房生产的返乡入乡创业企业,各地可对厂房租金、卫生费、管理费等给予一定额度减免。
  在创新金融服务,缓解返乡入乡创业融资难题方面,要加大贷款支持、引导直接融资、创新担保方式及扩大抵押物范围。具体而言,将切实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各地的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返乡入乡创业。进一步放开资本市场,积极利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债券产品创新,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企业通过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等进行融资。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据悉,农业农村部2月10日发布《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简称《要点》)。
  在目标任务上,《要点》突出“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守底线”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优结构”就是继续优化种植结构。巩固区域结构调整成果,调优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质量”就是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要点》提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总额稳定,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创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遴选发布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和新品牌,集成示范一批粮食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要点》提出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稳定蔬菜面积,保障供应总量平衡,促进季节、区域、品种结构均衡及质量安全,特别是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产,稳定北方冬季设施蔬菜面积,稳步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强对关系民生的26种大宗蔬菜、5种水果市场价格和产销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产销衔接,引导科学种植、顺畅销售。
  《要点》提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对特色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长效扶贫产业发展。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力推广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种植业专家组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产需衔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提高扶贫产业质量效益。
  同时,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种植业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继续开展测土化验、肥效试验和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运用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系统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十五年大数据,分区域、分作物提出科学施肥意见。推动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选择3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种肥同播、小麦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产品,示范带动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系统总结“十三五”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验做法,探索形成化肥减量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确定目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意见》就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五个方面政策措施。一要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便利通关机制。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中长期安全保存。二要强化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全国统筹、分工协作的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强化育种创新基础。三要建立健全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实施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保护机制。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实行统一身份信息管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四要推进开发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组织实施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深入推进种业科研人才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建立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五要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基础保障。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用地,科学设置畜禽种质资源疫病防控缓冲区。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
 
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资金逾700亿
 
  2月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央行、审计署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工作。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18.5亿元,中央财政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出台和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透露,央行将于2月10日发放首批专项再贷款。
  截至2月8日下午6点,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18.5亿元,实际支出315.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安排172.9亿元。刘昆表示,财政部门要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要,继续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他同时提出,要切实落实落细各项财税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出台和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门2月7日发布的《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发改委、工信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动态调整。对名单内企业,央行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刘国强介绍,专项再贷款期限为1年。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上限为贷款发放时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贷款基础利率)减100基点,目前为3.15%。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不高于利率上限,鼓励银行以更低的利率发放贷款。此次财政部等五部门发文已明确财政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刘国强还介绍,专项再贷款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9家主要全国性银行,以及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北京、上海等10个重点省市地方法人银行,每个省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选择辖内不超过3家地方法人银行。
  刘国强建议,10个重点省市政府尽快将地方性重点企业名单报发改委和工信部备案。金融机构拿到企业名单之后,原则上1天,最长2天,要将贷款发放到位。各方面要把好关,管好用好专项再贷款这一救急、救命的钱。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切实把好事办好。
  《通知》要求,对于挪用优惠信贷资金用于偿还企业其他债务,或金融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未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或对生产的物资不服从国家统一调配的企业,一经发现,取消享受优惠政策支持资格,追回中央财政贴息和优惠信贷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地方不配合国家对重要物资统一调配的,取消当地企业相关政策支持。
 
政策要闻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据悉,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5日。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文件确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完成这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短板必须补上。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政策措施必须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最高检要求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行为 
 
  2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和最高检机关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检察机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军要求,检察机关在疫情防控中要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最高检要组织、协调、指导各级检察机关抓好办案工作,特别要按照中央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售伪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防疫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积极、主动、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依法从严从快坚决惩治恶性犯罪,回应社会关切,震慑潜在违法犯罪行为。
  "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以高度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抓紧抓好各项检察工作,做到日常工作不放松。"张军强调,工作形式可以结合防疫情况适当变通,但各项检察工作不能等、不能拖、更不能推。要更加负责地落实好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等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为实现"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持续发力。
  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最高检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强化对下指导,提出明确要求。1月27日,成立最高检机关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高检院关于防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办法》。1月30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刑事案件办理问题,特别下发了《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刑事案件办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组织六大商会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
 
  当前,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为积极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商务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克服困难减少损失的通知》,指导纺织、轻工、五矿、食土、机电、医保等六家商会,全力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证明、法律咨询、参展协调、供需对接等相关服务。
  《通知》要求,各商会将协助有需求的企业,无偿出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交货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将针对因疫情引发的相关贸易限制措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务;将协调国内外组展机构,帮助因疫情无法出国参展的企业妥善处理已付费用等相关问题;将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及时共享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各商会协助企业出具不可抗力证明符合法律法规,有利于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还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能交货尽量交货,不能交货的也要维持着供应关系。尽管当前形势下不可能保证一单生意不丢,但是不能丢渠道关系。
  对于《通知》中参展协调一项,白明表示,可能还需要在具体落实中进一步细化。总体来说,当前应按照尽量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的目标,政府、国内外组展机构和企业一起努力,克服当前困难。
 
    ▲财政部鼓励金融企业实施精准捐赠
 
  2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国有金融企业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捐赠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国有金融企业实施精准捐赠,切实将疫情防控捐赠资金使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鼓励金融企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捐赠。
  《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职能定位、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结合疫情防控需要,确定疫情防控捐赠事项,包括捐赠金额、捐赠对象、使用方向等。
  《通知》称,鼓励金融企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捐赠。鼓励大型金融企业强化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境外机构作用,组织采购境内短缺的防疫物资,向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以及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鼓励保险机构立足主业,发挥风险保障功能,向一线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捐赠保险产品。
 
    ▲两部门要求切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据悉,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扶贫部门和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化解疫情影响,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帮助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尽快恢复生产,实现稳定脱贫,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知明确,各级扶贫部门和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要尽快摸排本地区受疫情影响情况,指导承办银行机构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延长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含续贷、展期)、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鼓励承办银行机构适当降低延期期间贷款利率。同时,简化业务流程手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期间发生逾期的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
  通知要求,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稳定性,不抬高贷款门槛,不缩短贷款期限。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基层力量作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和贷款使用跟踪指导。强化监测预防风险,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还款压力较大的重点地区,持续予以关注,加强业务指导,切实防范信用风险。
 
▲银保监会发文推广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广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
  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是保险公司在保单犹豫期内,依托互联网等技术,对投保人验证客户身份真实性,确认投保人知悉合同主要内容和犹豫期等相关权利的回访。
  《通知》主要从适用范围、系统要求、身份验证、质量管控等方面对电子化回访工作进行了规定。一是明确了电子化回访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将电子化回访的范围扩展到所有应回访的人身险新单业务。二是规定了保险公司开展电子化回访的条件,包括应具备的信息系统和管理制度条件,禁止保险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回访,确保数据信息安全。三是要求保险公司保障投保人自主选择回访方式的权利,并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验证客户身份真实性。四是对回访内容、完成回访、回访质量管控等作出了规定,从防止销售人员干预回访、问题件处理、回访质量抽检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五是明确了监管部门在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进行统计和评价时,认可电子化回访的效力。
  《通知》的发布,对推动人身保险公司利用新技术优化回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关键时期,通过线上回访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和面对面接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银保监会摸底保险公司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
 
  2月10日,银保监会向各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下发《关于报送财产保险业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情况的函》(下称文件),主要是为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了解行业现阶段在疫情防控、保险服务和市场应对等方面存在的迫切困难和意见建议。
  文件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报告工作:
  一是,公司经营和服务情况。
  公司干部员工健康状况;公司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复工情况,包括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能否稳定运行,客服电话是否保持通畅,线上业务是否正常开展,能否保障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保险服务等;公司相关机构是否存在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业、人员不足等问题,是否存在不能正常承保出单、不能及时查勘定损、投诉率上升等情况;公司健康险、营业中断险等疫情相关险种经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疫情对公司经营状况、财险市场状况的初步影响预估等。
  二是,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公司采取的主要疫情应对措施,包括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调整、人员轮岗政策、办公流程改造、营业网点防疫、营业时间调整等;公司采取的特色保险服务举措,例如开通绿色通道、推动线上服务、简化承保理赔流程和材料等;公司采取的其他疫情防控支持措施,包括捐赠保险产品情况、捐赠物品及款项情况等;公司在疫情防控和保险服务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事迹。
  三是,各公司当前面临的困难及意见建议。
  在当前内外部条件下,公司经营和服务工作存在哪些实际困难?对更好地发挥财险业和再保险业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支持保障作用有哪些意见建议?对财险监管工作有哪些意见建议?
 
  ▲自然资源部支持疫情防控建设项目先行使用土地
 
  据悉,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月11日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对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土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
  通知说,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视作重大项目允许占用。使用期满不需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使用结束后恢复原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不再补办用地手续。需要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待疫情结束后及时完善用地手续。同时,要做好被占地单位和群众的补偿安置。
  通知要求,保障疫情防控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对疫情防控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计划指标挂账使用。地方计划指标不足的,疫情结束后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形成项目用地批准清单,由国家统一核销计划指标。
  通知还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可采取影像比对等方式,暂时取消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实地踏勘论证等户外要求。围绕落实好"六稳"工作部署,抓紧做好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持续做好用地保障。
  通知重申,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与防控疫情无关的项目搭便车违规用地。
 
▲文旅部宣布暂退旅行社80%质量保证金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决定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通知》明确,暂退范围为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被法院冻结的保证金不在此次暂退范围之内。
  自通知印发之日起两年内,接受暂退保证金的各旅行社应在2022年2月5日前将本次暂退的保证金如数交还。
  通知强调,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抓紧组织实施,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一个月之内完成暂退保证金工作;要建立工作台账,指导和督促相关旅行社企业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及时完成保证金信息变更和备案工作;要加强监管,对未按期交还保证金的旅行社要依法依规查处,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各地于2020年3月15日前将保证金退还情况报送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农业农村部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
 
  据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月12日印发《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退出机制,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农药企业。此外,要求组织制定《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十四五"农药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并在农药生产布局、产能规模、产品结构和政策措施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促进农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严格审批标准,优化审批服务,建立退出机制,完善进出口管理。在农药生产方面,严把农药生产许可延续关,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或者不符合农药生产企业条件要求的,不予生产许可延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退出一批竞争力弱的小农药企业。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药进出口管理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通知还指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毒农药淘汰方案,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2020年选择2-3种高毒农药,开展风险评估论证,适时采取禁用措施。
 
  ▲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据悉,为做好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业农村部2月13日印发《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发布生产操作指南,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实责任,守好底线,为保供给、保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要点》还指出,要加强以品种为主线的全产业链标准顶层设计。加快制修订一批对接国际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健全优化一批提质导向的绿色标准,支持制定一批带动产业升级的优质标准,研发一批引领健康消费的营养标准,推动制定一批农村领域标准。建立健全标准制修订、绩效考核和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农业行业标准200项。
  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重点领域标准比对分析。探索建立针对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人员的安全用药强制性培训制度,宣贯禁限用农药、兽药品种和安全用药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开展标准进村入户活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
  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重点领域标准比对分析。探索建立针对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人员的安全用药强制性培训制度,宣贯禁限用农药、兽药品种和安全用药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开展标准进村入户活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通过部地共建,联合打造一批创标、制标、用标、达标的示范典型。稳步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推介。
  要大力推动智慧监管。谋划建设智慧农安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将前端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购买、生产过程用药、上市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等数据关联匹配,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推动传统"人盯人"监管向线上智慧监管转变。
 
国资改革
 
"双百企业"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两项操作指引出台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行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决策部署,指导"双百企业"率先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在系统总结梳理相关政策和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双百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操作指引》和《"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以下简称两个《操作指引》)。
  《操作指引》对经理层成员的薪酬制度和退出管理作出了明确翔实的安排;并且再次提出,鼓励"双百企业"探索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不断丰富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
  总体来说,两个《操作指引》重点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基本概念、范围和职责。两个《操作指引》分别明确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概念和实施范围,厘清了"双百企业"控股股东及党组织、本企业党组织和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在相关工作中的职责。
  二是明确了基本操作流程。两个《操作指引》分别明确了"双百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一般应遵循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方案、履行决策审批程序、签订契约、开展考核、结果应用等,并对每个流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释说明。
  三是明确了各主要环节的操作要点。两个《操作指引》分别就任期制管理、契约化管理等两个环节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等四个环节,明确了任期管理、权责划分、契约签订、考核实施、薪酬管理等具体操作要点,为"双百企业"规范实施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是明确了监督管理相关环节的操作要点。两个《操作指引》重点就严格任期、履职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操作要点,特别是就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组织人事关系管理、出国(境)管理、培养发展、保密管理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鼓励探索中长期激励
  根据《操作指引》,"经理层成员"一般包括"双百企业"的总经理(总裁、行长等)、副总经理(副总裁、副行长等)、财务负责人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操作指引》,对于确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双百企业",原则上应当在高级管理人员中全面推行。
  在薪酬管理方面,经理层成员的薪酬结构一般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等。其中,基本年薪是年度基本收入,按月固定发放。绩效年薪是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的浮动收入,原则上占年度薪酬(基本年薪与绩效年薪之和)的比例不低于60%。任期激励则是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明确,鼓励"双百企业"综合运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探索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不断丰富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
  两个《操作指引》还提出,"双百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建立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在岗位聘任协议中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
  经理层市场化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退出管理"。对此,《操作指引》明确,经理层成员经考核认定不适宜继续任职的,应当中止任期、免去现职。例如: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未达到完成底线(如百分制低于70分),或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指标未达到完成底线(如完成率低于70%)的。还有,连续两年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再如,任期综合考核评价不称职,或者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中总经理得分连续两年靠后、其他经理层成员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经分析研判确属不胜任或者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以及,对违规经营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等等。
  分析人士表示,两个《操作指引》的出台,为"双百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操作指南,为加快培育一批国企改革尖兵、更好发挥"双百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撑,有利于下一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效率。
 
上海市国企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实施细则公布
 
  2月11日,上海市国资委印发《关于本市国有企业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以落实企业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
  根据《实施细则》,对于已签约承租实施主体自有经营性房产从事生产、办公、商业配套等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由房产所属国有企业免除2020年2月、3月两个月租金。对免除2个月租金后仍有较大困难的中小企业,各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减免缓收标准,进一步给予支持。对政策性减免租金其他未尽事项,由各监管企业、委托监管单位、区国资委,明确操作办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实施细则》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为上海市市属、区属国有企业集团(含委托监管企业)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下属企业。适用对象为承租上述主体自有经营性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其中,中小企业范围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有关规定,根据所属行业予以确定。
 
劳动用工
 
各地人社部门出台系列惠企惠民政策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月10日披露,各地人社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应对,出台系列惠企惠民政策。
  一、实施援企稳岗。 各地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天津阶段性降低本市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单位费率及职工个人费率均为0.5%,执行至2021年7月31日。
  二、延缴缓缴社会保险费。 各地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未能按时办理社会保险缴费业务的,延长至疫情解除后补办。参保单位逾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影响参保职工个人权益记录,相关补缴手续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四川出台缓缴社会保险费规定,对在缴费期间难以足额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可按规定申请缓缴,缓缴期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
  三、疫情防控企业重点扶持。 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建立专门工作组,帮助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协调解决用工、原材料、运输等实际困难。天津建立重点企业用工输送奖励机制,对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重点缺工企业一次性输送30人以上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每人最高600元标准给予奖励;对职业院校一次性输送毕业生或实习学生30人以上且就业或实习3个月以上的,按照每人最高1000元标准给予奖励。安徽结合定点生产企业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生产期间加班加点用工情况,根据加班时间和日在岗人数(含临时用工),给予每人每天不超过200元标准的一次性就业奖补。福建对连续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就业奖补,对为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引进劳动力的,提高用工服务奖补标准,对坚持在生产一线工作的职工给予生活补助。湖南建立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用工缺口动态清零机制,深入摸排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及时提供岗位推广、人岗匹配和线上招聘等用工服务。山东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群众生活保障物资生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按照每个企业借款人最多不超过(含)3名合伙人,每人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标准,可申请不超过4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四、中小企业创业扶持。 黑龙江、江西、重庆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山东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园、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给予最长3个月的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减免租金的30%,最高50万元。
  五、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还款。 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西、重庆、海南、陕西对已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受疫情影响还款出现困难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
  六、提供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四川对中小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七、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 上海对受疫情影响的本市各类企业,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各区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按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平台企业(电商企业)以及新业态企业可参照执行。
  八、阶段性延长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 山东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对受疫情影响坚持不裁员且正常发放工资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2月4日后到期的,阶段性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
  九、扩大以工代训补贴范围。 黑龙江对参保企业新吸纳劳动者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十、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 河北自2月3日起至疫情防控结束,毕业生就业手续原则上不实行现场咨询和办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在线提交就业报到证、协议书等材料电子版进行预审,审核通过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将相关材料邮寄至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结手续将由省政务服务中心专门邮寄返还。疫情期间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未能按时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为由拒收毕业生。
  十一、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储备。 重庆支持社区(村)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优先招用身体健康、熟悉当地情况的就业困难人员和城乡劳动者,用于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和社区(村)就业服务等相关工作,充实一线防疫力量。从2020年2月起按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补贴。吉林开发储备公益特岗5000个,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给予3至6个月的临时性兜底安置。
  十二、确保失业保险金发放。 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向社会公布失业保险金申领网上经办平台。山东、河南延长失业保险金申领时限,确保失业人员不因疫情影响失业保险金申领。
 
人社部宣布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的受益面
 
  2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30人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超过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企业在目前的停工期间、疫情的恢复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的,可以纳入现有的补贴类培训范围。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以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展期还款并继续给予贴息。
 
交通运输部要求全力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
 
  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从精心开展运输组织、严格控制包车客座率、切实保障通行顺畅、全面落实防疫措施、强化接驳运输管理和服务、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等6方面全力做好农民工返岗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更好服务企业复产用工需求。
  《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要按照省级统筹、市级对接、县级组织的原则,加强协调联动,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配合下,通过广播、电视、交通运输出行出台、就业信息平台等方式摸清农民工群体集中返岗出行需求。指导运输企业一车一策精心制定运输组织方案,"专人、专车、专厂、专线",实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
  《通知》强调,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控制各类交通工具客座率的决策部署,对省际、市际客运包车(市内运行、保障员工通勤的包车除外)按照核定载客人数的50%控制客座率,为乘客分散就坐创造条件,切实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通知》明确,用工输出省份交通运输部门要配合卫健部门指导做好农民工出行前健康检查,坚决防止农民工带病出行。用工输入省份交通运输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集中到达人员的体温检测。
 
节能减排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发布
 
  2月13日,《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具体包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举、污染防治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措施细化、量化、具体化、责任化,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刺之年。行动计划设定2020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为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全市、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三年滑动平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达到24%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下降到28%以内;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为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全市及各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据了解,行动计划将各区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实施严格的考核问责。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共治,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在大气方面,2020年蓝天保卫战将继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生产生活源治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精细治理,针对扬尘污染,执行道路清扫保洁一级标准,道路尘土残存量不高于10克/平方米。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继续聚焦重型柴油车,坚持"换、限、查、管"并举,力争实现全市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7年减少30%。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各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平方公里·月左右。
  水污染防治方面,2020年碧水保卫战将统筹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持续改善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源地保护,完成供水量在"万人千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环境风险排查和问题整治。深化水环境治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开展小微水体(含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启动治理试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净土保卫战,2020年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聚焦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领域,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继续推进详查监测,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点企业方面,更新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调整更新分类清单,根据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与评价结果,调整更新农用地分类清单。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公布
 
  据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2月10日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要求从2020年12月1日起,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规定共三十条,包括禁塑名录、替代品全流程追溯制度、地方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对禁塑工作的责任分工、禁止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范围、替代产品供给、流通环节监管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以及法律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对替代品产业优惠政策、公众宣传教育、废弃塑料制品回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此前印发的《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海南在2020年12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前,海南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禁塑名录中的所有塑料制品。
 
MSCI推出气候风险估值模型
 
  2月11日,知名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宣布推出一项有助投资者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解决方案。
  由MSCI ESG Research LLC 开发的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MSCI Climate Value-At-Risk,简称Climate VaR)提供具前瞻性及以回报为基础的估值评估,以衡量气候变化对公司估值的潜在影响。
  该工具协助金融机构(包括投资经理、银行、资产拥有者及保险公司),透过特定证券模型识别在气候变化最坏情境下资产的风险状况,同时协助机构发掘创新的低碳投资机会。
  该工具针对投资组合的潜在受压市场估值及下行风险提供分析见解,将与气候相关的成本翻译为对潜在估值的影响。该工具涵盖超过10000家公司,分析亦包含其所有关联股票和公司债券的评估。
  评估框架亦紧遵G20峰会金融稳定委员会气候相关披露专责小组的标准,协助投资者根据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制定报告。
  MSCI ESG业务全球负责人Remy Briand 表示:"应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驱动,全球迈向低碳经济的趋势日趋显著,世界日益正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当前的临界点,投资者已公开呼吁必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迫切的现实,并促请投资同业积极效法。 因此,管理气候风险已成为投资过程中愈来愈重要的原则,投资者期望能衡量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投资组合以抵御相关风险。"
  "过去,投资者并没有相关工具衡量转型或物理风险的潜在影响,或气候变化对经济的作用将如何影响其投资组合。 我们推出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旨在创建解决方案,为投资者把ESG因素纳入投资组合,以满足他们的急切需求,实践我们的服务承诺。我们于2019年收购Carbon Delta,而MSCI气候风险估值模型正好结合MSCI在ESG风险管理上的领先实力及Carbon Delta 在气候变化情境分析方面的专长。"
 
自主创新
 
上海要求加快培育原创新药、无人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2月10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在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同时,也要坚持化危为机,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同时,要加快培育原创新药、网络诊疗、医疗器械、网络购物、在线教育、数字娱乐、位置导航、无人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健康经济等,支持更多创新型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共同打好疫情阻击战。
 
专家论坛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稳定期
 
    现在,有一些人困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没有底,可谓非常悲观。对此, 北京日报日前发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没那么差,中国经济有底,而且正在进入一个中速增长的稳定期。对下一步中国经济可以有信心。
  中速增长平台有可能维持十年左右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减速现象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变化,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依次出现转换。随着转换逐步到位,中国经济实际上在2016年的第三季度第一次触底,开始进入中速增长平台。此后,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期待:经济下行这么长时间了,应该出现反弹了。所以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新周期”言论,实际上是希望经济增速大幅反弹。我们明确提出,所谓触底就是进入中速增长平台,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幅度下行了,但是也不会出现大的V型或U型的反弹,更不可能重返过去高增长的轨道。
  大家可能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翻番的目标。经过最近一次的经济普查,2020年中国经济以略低于6%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
  中国经济下一步将会进入一个5%-6%的中速增长平台。根据国际经验和我们的一些预测性研究,这样一个平台将会稳定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期,它是有底的,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发生重大的意外冲击。
  在讨论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到不确定性,但是,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进入这样一个中速增长平台以后,在增长的速度含义上,中国经济的确定性是在增加的。
  10年前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会持续二三十年,现在又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没有底,这些预测背后都是对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逻辑缺少关注和理解。按经济规律办事,就是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增长逻辑讲清楚。从增长阶段逻辑上讲,中国经济会稳下来。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挖掘与中速增长期配套的新的结构性动能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怎么走上去?当然,这里所说的走上去,不是速度再提上去,而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要走上去。
  需要指出的是,5%-6%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不低了。即使增长5%,每年新增量在世界上依然是最大的。以后要维持这样一个中速增长平台的新增量,将会是非常大的挑战。中国之所以增速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有结构性动能。过去高速增长的结构性动能是基建、房地产、出口等,进入中速增长期后,这些老的增长动能对存量稳定依然重要,但对增长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下一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挖掘与中速增长期配套的新的结构性动能。
  第一个新动能是通过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中国今后10年,新的经济动能70%-80%以上来自大都市圈。大都市圈提供的能量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大都市圈是“小分散、大集中”,在疏解原有核心城市过重负担的同时,还可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农村人口进城,也包括人口的城际流动。可以预见,中国将会出现三五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圈,上亿人口的城市群、城市带。其二,制造业从城市中心转到都市圈周边小镇,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分享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好处。此外,大都市圈城市网络扩张也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带来新机会。都市圈的发展面临一个瓶颈问题是农村土地改革。现在一方面农民要继续进城,另一方面城市人口也要下乡,后一方面看起来面临着更多的体制机制政策的约束。下一步需要推动改革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大都市圈的增长潜力可能即使看得见,也抓不住。
  第二个新动能是低效率部门的改进。中国经济中还有不少低效率的洼地,主要问题是基础产业领域市场准入不够,缺少竞争。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都比较高。如何通过实质性的改革降低这些成本,不仅包括制造业的成本,也包括服务业的成本,还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成本。
  第三个新动能是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提升。农村就业者和大城市就业者的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可能很大,但他们的能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营养不良,上学的时候缺少机会,工作的时候也缺少门路。他们在整个经济社会关系中处于一种机会不公平的状态。所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根本上说,还是要促进机会公平,重点是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而教育是贫困地区年轻一代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个新动能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对这部分人来说,尤其对城市人口来说,商品消费已经比较充分,服务型消费则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这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消费等。另外,生产性服务也非常重要,包括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这些产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第五个新动能是前沿性创新。数字经济是中国近些年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这方面,中国的优势明显。首先是市场大,收入处在快速增长期。数字经济对市场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只有比较大的市场才能形成商业模式。其次,中国产业配套能力强。我们看到中国在数字领域已经有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但是,在创新方面,我们最大的短板是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滞后。中国的创新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基础研究跟不上,创新到一定阶段将会后劲不足。
  第六个新动能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环境治理,还包括绿色的消费、绿色的制造、绿色的融资、绿色的创新。中国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绿色经济体系。绿色经济不仅是做减法,更多是做加法和乘法。
  维持中速增长有更高的体制政策要求
  文章指出,上述几个与中速增长期配套的增长潜能,对体制政策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问题,这些新潜能很可能是看得见却抓不住。下一步,应该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所谓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近期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在与国际组织谈判中涉及的一些改革议题,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国资国企改革、产业政策转型、改革补贴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这些改革并不是别人让我们改革,而是我们自己要改。十八大以来的很多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了这些方面的改革,问题是如何真正落实。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要把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改革开放的动力。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从改革的机制来讲,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过时。有人问,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我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吗?想说的是,40年前、30年前、20年前我们面临的那条河和现在的河不一样。我们要讲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就是我们要过河,它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指方向,往东还是往西,方向不能偏;第二个是划底线,什么事不能干,什么要避免。
  接下来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有多少块石头,这些石头到底在什么地方?这需要我们去尝试。中速增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到底如何推进,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要让尽可能多的主体去尝试,而非只靠政府去尝试。应该发挥各个地方、基层、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大量试错找到对的符合实际的管用的办法。这是很重要的改革方法论。按照这样的改革方法和机制,下一步要切实推进土地、金融、财税、社保、国资国企的改革进程,使各方面新增长动能得以充分释放,推动中国经济有活力、有韧性地高质量发展。
 
理性应对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据悉,东方网日前发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文章认为,对中国宏观经济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特别是世卫组织的决定是典型的负向外生冲击,短期内会重创国民经济活动,但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会出现反弹,回归正常运行轨道。
  文章认为,面对周期性波动和下行压力之下的经济现状,当下中国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及时制定并采取一篮子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工具,熨平经济周期,稳定国民经济发展。
  SARS对当年全年GDP增速影响有限
  文章分析,基于当前的病例和疫情持续情况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比2003年非典的致死率低,但潜伏期长、传播性强,好在各地医疗资源正在向疫区集中,多数感染者在得到及时救治后症状平稳,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多为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而至于这场疫情将持续多久,则主要取决于医疗资源配备速度是否能超过病毒传播速度、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何时出台以及病毒是否有变异可能等,据有关专家估计,此次疫情大概率将持续一定时间。
  但是,市场大可不必对此产生过度担忧情绪,短期的非理性行为引发的"羊群效应"只会使经济雪上加霜,基于经济基本面的理性预期和资源合理配置才是当前市场所亟需的。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不少经济学家担忧病毒肆虐将会引发又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但实际上疫情从2002年11月首次被发现到次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非典患者人数和疑似病例人数不再增加共持续8个月,对中国GDP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2003年第二季度,对当年全年GDP增速影响有限。
  具体来看,SARS导致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出现阶段性下滑,从11.1%下降至10.1%,其中以交通运输、休闲服务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第二产业和农林渔牧业更大,如铁路、公路和民航客运量连续三个季度累计同比增长为负,酒店、旅游和人工景点等行业下跌行情明显。此外,消费受到的冲击也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自当年1月份开始下滑,从10%下降至5月份的4.3%低值。但以上影响均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疫情结束,各项指标也均得到恢复。
  调节总需求管理,避免经济出现进一步下行危机
  文章表示,参考非典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除了疫情防治本身耗费的巨大经济成本,最重要的是限制人口流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一是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减少,二是企业部门生产和投资的减少,三是国外部门进出口贸易降低,四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国民经济指标恶化。
  为遏制疫情扩散,各地纷纷实行交通管制,并劝告市民宅在家中欢度春节,旅游景区、酒店餐饮、零售娱乐等本该火爆的行业也相继宣布暂停营业,被动的需求减少使大多数服务行业开门红的愿景泡汤。此外,为配合防控疫情,多地宣布延迟企业复工时间,这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投资活动,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产能非正常运转、订单违约、盈利不及预期等经营风险。若疫情进一步扩大,国外部门的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将受到影响,处于本国居民安全考虑,外商或将选择进口限制策略或推迟来华投资,这对当下正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中国来说无疑造成不小的影响。
  这些影响反映在重要国民经济指标上,将造成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短期升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阶段性降低等,为对冲危机,此时国家必然通过放松货币和信贷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等方式来调节总需求管理,避免经济出现进一步下行危机。但同时还要把握好稳定总需求和释放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合理引导的同时让市场自身发挥重要的修复作用。
  实际上,任何危机对一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在挑战短期需求,其实是在考验着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部署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来,政府对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从先前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不再单纯依赖传统"三驾马车",而是通过改革、转型和创新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即便是相比于2003年中国没有了人口红利,没有了强大的外需拉动,没有了政府部门低杠杆的环境,我们依然要对当前的经济结构有信心,相信凭借政府强有力的治理水平和充足的政策空间,我们可以平稳度过这一轮的疫情危机。
  政策建议:合理预期引导,防止市场情绪进入悲观通道
  文章提出,未来政策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应用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合理的降准降息来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资金流向短期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稳住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但不可以行政手段强制金融机构扩大贷款,因为部分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还未得到化解,任何宽松的政策都必须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
  二是扩大中央财政支出,编制针对疫情的特定财政预算。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区或行业,可考虑出台延长纳税申报期限、适当税收减免或提供一次性财政补贴等措施,将居民部门和实体经济的损失控制在更小范围内。同时这次疫情也提示未来的财政政策方向要注重风险管理,不仅是金融风险,也要包括公共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未来可能随时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降低到最低。
  三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在特定时间窗口提供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是否能顺利度过危机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来势汹汹的疫情使得相当一部分餐饮、旅游、交通、零售等服务业中小企业陷入寒冬,如果政府能牵头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缓解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压力的措施,甚至为部分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贴息,中小微企业或将平稳度过此次危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疫情所带来的困难时,不一定都要政府大包大揽,要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中小微企业的行动之中,特别是要发挥平台型企业的作用,鼓励其为平台内的生态企业提供相关帮助。比如,美团已经于2月2日宣布启动了七项商户帮扶措施,具体包括针对武汉地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措施;对湖北地区餐饮商户赠送1万套收银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3.5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携手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
  美团的这些举措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首先是因为免除佣金、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以及提供优惠利率小微贷款等措施直指商户痛点,一方面降低了商户的成本,减轻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则为商户熬过疫情期后东山再起提供了资金保障,这都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当前最需要的帮助;其次是让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平台型的大企业也看到,自己也可以基于自身能力和特点为困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2月4日,美团首批商户扶持贷款宣布到位,由美团生意贷联合两家商业银行共同为云海肴、周麻婆分别提供1000万元贷款。该笔款项将用于员工工资、店铺租金等方面支出,用以帮助商户平稳度过疫情。
  四是培育新经济主体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与非典时期最大的不同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一轮消费和投资,这使得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资源共享,网购带来的社会零售总额缓解了疫情的消费冲击。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创新模式正应运而生,比如疫情之下部分电商选择春节不打烊、《囧妈》改变以往院线上映的单一渠道、外卖提供超市采购服务等,所以应鼓励互联网创新,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五是注重合理的预期引导,防止市场情绪进入悲观通道。比恐惧更可怕的是恐惧本身,政府要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公众预期,防止哄抬物价,多方征求民意,管控舆论方向,并为失业人群提供临时性生活补助,尽可能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稳定,为后续政策发力创造良好的施策环境。
 
中小企业
 
工信部出台20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据悉,工信部2月9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采取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通知》指出,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重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的同时,推动其他生产性企业完成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在疫情防控达标后有序复工复产。工信部门将推动有关单位对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 "措施。
  各地工信部门还将协助纳入中央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本地中小企业按政策规定申请贴息支持和税收优惠。湖北、北京、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上海 等省(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针对纳入本地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中的中小企业,鼓励在中央贷款贴息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再予以进一步支持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各地依法依规减免税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台减免物业租金、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税款、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等财政支持政策,减轻中小企业成本负担。
 
北京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6条措施
 
    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16条措施,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和稳定发展。
  《措施》提出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疫情期间,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占道费;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受疫情影响纳税申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成本;缓解疫情造成的突出影响。
  与此同时,《措施》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捷性,加强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和网络建设,开展“网上畅融工程”快速对接服务,充分发挥银企对接系统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进一步降低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区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此外,《措施》强调要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保障企业正常安全生产需求。各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生产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加大政府采购和中小微企业购买产品服务支持力度;精心做好企业服务。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功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湖北出台18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因应疫情
 
  据悉,湖北省政府办公厅2月8日下发通知,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等四方面入手,出台18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渡难关。相关政策即日起施行,有效期暂定6个月。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月1号到6月30号,全省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缓缴的各项费用,免收滞纳金,对参与生活物资保供的商贸流通和防疫药品、医疗设备、物资器材等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的中小微企业,由企业注册所在地政府按销售目录电价中电度电价的30%给予电费补贴,省财政按地方政府实际补贴额的50%给予补助。
  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3个月房租免收、6个月房租减半。鼓励疫情期间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载体减免承租企业租金等相关费用,对减免入驻中小微企业厂房租金的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财政按照不超过租金减免总额的50%给予补助,每个基地补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浙江出台政策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近日,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降低要素成本支持、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外贸出口支持等17条政策,旨在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17条政策中,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方面有多项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新举措:包括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以及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政策。
  《意见》明确,因本次疫情导致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小微企业因疫情影响造成的资产损失,可依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小微企业,优先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优先核准延期缴纳税款。
  同时,《意见》还指出,对因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由企业申请,按规定批准后,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相关补缴手续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缓缴期满后,企业足额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权益。
  浙江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的安全防护,浙江税务部门已迅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防控疫情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延长了申报纳税期限,对按月申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将2020年2月份的法定申报纳税期限延长至2月24日;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按照"尽可能网上办"的原则,于1月29日向社会公布了《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关于防范新型冠状病毒 提倡网上办税缴费的服务提示》,建议纳税人、缴费人尽量选择通过浙江省电子税务局、浙江税务APP等网络途径办理办税缴费事项。
  据悉,目前浙江省已实现税务事项清单"网上办""掌上办"100%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浙江省税务局门户网站、浙江税务征纳沟通平台、浙江税务微信公众号及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在线咨询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咨询功能,及时解答对纳税人、缴费人在办税缴费过程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和需求。
 
调查分析
 
南非2019年第四季度失业率持续高位
 
  据悉,南非统计局2月11日公布的《季度劳动力调查报告》显示,南非2019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仍维持在29.1%的高位。
  报告说,与2019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就业人口数量增加4.5万,就业人口达1640万。失业人口数量减少8000,失业人口总数为670万。其中,社区与社会服务、金融与交通运输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大户。而贸易、制造业以及公共事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员现象。
  报告还提到,第四季度南非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数为2040万,其中40.1%的人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接受教育或技能培训,这一比例比第三季度减少0.3%。
  南非知名投资公司埃菲西恩特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鲁特说,由于经济发展迟缓,第四季度的失业率并不令人意外。他认为,第四季度包含圣诞假期,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额外的临时工作,因此失业率数字通常会好看一些。但如果经济发展停滞,就不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曾表示,创造就业以及为年轻人提供技能培训是本届政府工作的最重要任务。
 
经贸态势
 
中国调整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2月6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2019年9月1日起已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5%;已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调整为2.5%。除上述措施外,其他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继续按规定执行。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继续开展。
  税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8月23日,中国对美实施第三轮关税反制,发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三批)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9〕4号)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9〕5号),对美约750亿美元商品分两批加征10%、5%关税,对此前暂停加征关税的美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25%、5%关税。其中,对750亿美元清单一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已于2019年9月1日起实施;对750亿美元清单二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以及对美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关税的措施,原定于2019年12月15日起实施。2019年12月15日,税委会已公告,对原定于当日加征关税的750亿美元清单二商品,暂不征收10%、5%关税,对美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
  税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1月16日,美方发布公告,自2020年2月14日起,已于2019年9月1日起加征15%关税的12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由15%调整为7.5%,下调比例1/2。为缓解经贸摩擦,扩大经贸合作,中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
  税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税委会进一步调整关税反制措施,自2020年2月14日13时01分起,对750亿美元清单一已实施加征10%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由10%下调至5%;已实施加征5%关税的商品,加征税率由5%下调至2.5%。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将按规定继续开展。此前已公布的排除措施继续有效。
  税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调整,主要取决于中美经贸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希望,与美方一道朝着最终取消全部加征关税的方向努力。"
 
亚投行将对中国提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设施项目贷款
 
  2月10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宣布,正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磋商,协助中国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经董事会批准后,亚投行将对华提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以支持中国应对当前和未来公共卫生需求。
  "亚投行的员工来自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他们都以中国为家。此次疫情带来的全面影响仍是未知之数,作为中国的居民,我们希望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我们正与中国政府商讨确定有效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阻止未来疫情的快速扩散,这与亚投行的使命是一致的。"
  中国是亚投行的东道国,也是亚投行全体职员的居住地。为表达对中国的回馈和感谢,亚投行及全体员工正在捐款用于购置医疗物资,全力支持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最终可使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直接受益(例如排污)或间接受益(例如公共卫生教育)。亚投行等多边伙伴机构的投资,有助于加强中国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并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长远影响。
  "我们期待与其他的多边发展银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合作,支持中国和其他亚投行成员提高应对疫情和其他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不但有助改善中国公民的健康,同时更为公共卫生防疫和教育工作带来全球性的影响。"金立群说。
 
2019年英国对中国商品出口创新高
 
  据悉,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约264亿英镑(约合34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去年英国商品出口总额为3720.35亿英镑(约合4821.20亿美元),对华出口占7%。中国成为英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英中贸易协会负责人卢墨雪(英文名马修·劳斯)说,这一数据显示出更紧密的对华贸易关系让英国经济受益匪浅。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战疫'的关键阶段,但这些数字提醒我们两国长期合作的巨大潜力不会改变。"卢墨雪说。
  卢墨雪说,英国对华出口在一系列领域保持稳健增长,包括零售、科技、健康等行业,这将有利于两国互利共赢,并为英国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美国修改认定标准降低反补贴调查门槛
 
  据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月10日发布一项通知,缩减此前认定的发展中经济体名单,这使得美国政府今后更容易对部分经济体启动反补贴调查和征收惩罚性关税。
  美方10日公布的发展中经济体名单中剔除了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20多个经济体。中国也不在美方公布的发展中经济体名单之上。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说,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和美国反补贴法,在反补贴调查中,通常补贴金额不足产品价值1%的被视为微量补贴,应终止反补贴调查;但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这一门槛可放宽至2%,美国国会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对享有该资格的世贸组织成员进行认定。
  通知说,美国贸易代表曾于1998年公布美国反补贴调查中可被认定为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名单,但这一名单现在已经过时。美方决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人均国民总收入)、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和其他因素来决定一些经济体是否继续适用2%的微量补贴标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如果某经济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1.2375万美元(即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占全球贸易比重在0.5%以上、为经合组织成员、欧盟成员或二十国集团成员,则美方将认定该经济体为发达经济体,不再适用2%的微量补贴标准。
 
投资视点
 
地方政府纾困企业措施接连出台
 
  据报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袭下,企业生产普遍受到影响,中央和地方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正在陆续落地。
  就在2月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进一步加大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优化政府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5方面共20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口罩等防控物资购置问题;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企业,允许延期至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补办补缴。
  《政策措施》还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准许企业延期申报纳税。对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企业,依法延长不超过三个月的税款缴纳期限。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企业,依法合理予以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民营承租企业免收第一个月租金,减半收取第二、三个月租金;鼓励其他物业持有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租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和减免利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湖北省则出台17条财税支持政策,从全面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支持农副产品和医护物资供给、实施农贸市场经营户摊位租金补贴、推动无接触餐饮配送行业发展等4个方面入手,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鼓励企业支持疫情防控,支持一线抗疫医护人员,确保群众生活物资供应。
  山西也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其中指出,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总额不下降。疫情期间,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到期贷款,不得抽贷、断贷、压贷,要及时办理展期或无还本续贷,期限不低于3个月。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免收2020年2月、3月房租。
  黑龙江省银保监局在6日下午发布消息,截至目前已为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此外,黑龙江银保监局引导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确保企业正常经营运转。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给予合理展期或续贷。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各银行业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通过采取续贷、展期等其他信贷政策安排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而在近日举行的深圳市国资系统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情况通报会也透露,拟免除深圳市属国企园区内民营企业租户2个月租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6日已至少有超过16个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这些措施多涉及稳定就业岗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内容。
  日前,财政部出台新举措支持金融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提到降低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费。中央财政要求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取消反担保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将减半收取再担保费,切实降低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目前,许多企业依旧面临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用工难。以房地产行业来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6日发布《关于在房地产领域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复工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省、市关于企业复产复工有关工作安排,全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应严格执行不早于2020年2月9日24时前复工营业的要求。2月10日后,各房地产企业应根据深圳市及所在辖区疫情防控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按程序备案后方可复工营业。
 
北京以安全作为企业复产复工的前提和基础
 
  据2月12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披露,北京以安全作为企业复产复工的前提和基础,要求企业正确处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并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
  "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大考。"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东洲说,2月1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进一步调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企业正确处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展开复工复产。
  企业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开展人员健康摸底排查,对返京返岗的职工严格落实登记、观察等措施,严防传染源输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宿舍、食堂、车间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单位入口体温检测制度。召开必要会议或组织培训时,尽可能采取电视电话、网络会议,防止人员聚集。
  企业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复工前要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工复产方案,对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进行全面自查,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职工。针对风险隐患,要建立隐患台账,做到重大隐患不消除绝不开工不复工。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和企业领导现场带班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故。
  李东洲指出,应急管理部门将督促企业克服盲目乐观情绪、侥幸心理和松懈麻痹思想,防止企业抢工期、赶进度甚至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京沪出台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减负政策
 
  2月3日,北京上海两地同时发布抗疫期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的政策,从返还失业保险、延迟社保缴费等方面采取措施,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北京还特别提出,对于因受疫情影响在股票质押、公司债兑付、信息披露等方面遇到困难的企业,将指导其用好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相关政策,通过适当展期、发新还旧和延期披露等方式,化解流动性危机,渡过难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为进一步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北京市政府出台19项措施。其中,在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解决经营困难方面,文件提出,将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对于旅游、住宿、餐饮、会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教育培训、文艺演出、影视剧院、冰雪体育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给予失业保险费返还。
  上海市提出的企业减负新政中,明确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0年,上海市将继续对不裁员、少减员、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返还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允许受疫情影响的参保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在疫情结束后补办。参保单位逾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向本市社保经办机构报备后,不收取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个人权益记录,相关补缴手续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
  此外,上海市还提出了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从今年起将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年度(含职工医保年度)的起止日期调整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推迟3个月。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费予清介绍,预计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措施,在2020年将会有约14万家用人单位受益,减负约26亿元;实施、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措施,当年度将为本市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101亿元。
  北京市文件中还回应了广大租户对于减免租金的呼声,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
 
北京启动新三板精选层辅导备案
 
  据报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同时,新三板的精选层准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京证监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将启动辖区挂牌公司公开发行验收工作,自2月10日开始接收保荐机构报送辅导备案材料,这也意味着,北京地区精选层公开发行工作全面启动。新三板投资机构、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这是全国地方证监局官方发出的首份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通知,这份通知让各地证监局有了直接参照的样本,也让辅导券商有了政策依据,更让众多新三板拟精选层企业吃了定心丸。
  截至目前,共有贝特瑞、创元科技、新安洁等二十多家企业拟冲刺精选层。其中,部分公司发布了关于精选层挂牌辅导备案的提示性公告,如贝特瑞已于1月23日向深圳证监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的辅导备案材料,目前辅导备案已获深圳证监局受理。
  根据北京证监局的通知,北京将重点对保荐机构对辅导对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证券市场的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进行培训的效果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将向保荐机构出具《辅导工作无异议函》。
  对于已经辅导备案的挂牌公司,保荐机构仅需报送关于拟变更目标板块的申请,无需撤回重新申请辅导备案,北京证监局不再重新出具受理函;已完成辅导验收的挂牌公司,保荐机构可直接申报,无需重新辅导验收。
  据接近全国股转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已经通过创业板等A股板块验收的公司,可以不用重新辅导,直接转为精选层。
  按照规则,辅导备案是精选层准备的第一步,在这之后还有证监局辅导、全国股转公司审核、证监会复核等流程才能公开发行。
  市场普遍预期,首批精选层企业挂牌或延后,"因为疫情结束的时间无法预测,辅导期又必须有现场调研等环节,监管部门及保荐机构的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精选层的推出可能会延期,赶不上5月份的分层时点。"
  目前已经有一些政策支持,如全国股转公司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新三板所有申报材料均改为电子申报,采用非现场、绿色通道、专人对接等新方式和新手段来推进改革落地,尤其是精选层政策的落地和首批精选层企业的挂牌,疫情结束后恢复正常申报方式;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16条"措施,明确指出积极推进拟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采取非现场等灵活高效方式进行辅导验收。
 
北京市发布多条安责险相关措施
 
  日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下发《关于北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持参保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措施》指出,北京安责险各保险服务机构对于参加安责险的企业,在不增加保费的基础上适当延长保险期限;进一步扩大安责险预防费用的适用范围,可根据参保企业申请,将预防费优先用于参保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安责险各保险服务机构要加大对防疫物资采购的支持力度,安责险宣传费用可优先采购防疫物资,用于参保企业和基层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复工复产的企业,可优先安排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服务,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还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为参保企业提供多种形式支持,如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培训等;对疫情防控期间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对次年的保险费再给予相应的减免优惠。
  《措施》要求,北京安责险各保险服务机构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落实上述要求,尽快出台工作举措并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发布,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并于2020年2月28日前将落实以上措施情况,同时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
 
中关村出台10项措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据悉,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月7日出台10项措施,支持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和支撑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在防控治疗一线的转化应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贡献,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是高精尖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初步统计,2019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6.5万亿元,硬科技孵化累计毕业企业566家。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战疫"、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重点支持技术方向:应对疫情的检测诊断、治疗及防护等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及产业化;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在防控治疗相关服务、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生产制造以及无人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物联网、5G、高端芯片、虚拟现实等技术产品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创新应用;发挥环保节能等技术优势,参与各地应急病区建设;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保障。
  此外,具体举措还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两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方面,针对此次疫情急需的药品、试剂等产品,支持快速研发与落地。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抗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研发费用补贴。中关村企业还将在贷款、融资租赁等方面得到有针对性的支持。
  此前,中关村面向示范区企业收集可参与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供给信息,经梳理并核实相关信息后,形成了首批138项关于病毒检测、疫苗研发、临床治疗、医疗防护、智能诊断等项目清单,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深圳出台金融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据悉,为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近日多地密集出台金融政策,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2月8日,上海、深圳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指出要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稳定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
  2月8日上午,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28条综合政策举措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同天上午,深圳市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16条措施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稳定增长。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表示,《政策措施》)将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主要是针对受疫情影响资金困难的企业,从加大信贷投放、实行优惠利率、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加强融资担保等方面,着力纾解企业资金困难和降低融资成本。具体包括三条政策措施:一是多途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抗击疫情和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贷款利率参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至少减0.25个百分点。二是对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对到期还款困难企业予以支持,加快建立线上续贷机制。三是加强融资担保支持,2020年新增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比上年度增加30亿元以上,对新申请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费率降至0.5%/年。
  马春雷表示,本次发布政策的有效期自印发之日起至疫情结束后再顺延3个月,具体措施有明确期限规定的从其规定。
  关于外资企业待遇是否相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表示,上海市政府一视同仁,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同等政策。
  深圳市出台的《若干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在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并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
  《若干措施》鼓励各银行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力争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若干措施》表示,深圳产业资金优先用于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划拨10%的市级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对于疫情防控期内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最高100万元的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6个月。
 
上海"三四五"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2月9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严格标准、突出重点、稳定生产,扎实做好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
  通知要求加强物资生产。支持推动各类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想法设法扩大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各类紧缺应急物资;加强产业链协作,倡导企业间互助共济,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2月10日介绍,《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以下相关工作要求。
  一是依据"四优先"原则保障重点企业复工。从复工企业性质上,对事关国计民生、城市运行保障必须的单位优先保障复工。从复工企业贡献上,对经济贡献度高的企业优先保障复工。从复工岗位上,对核心管理人员、一线熟练操作工人优先保障复工。从生产条件上,对在手订单足、防控措施实的单位优先保障复工。
  二是抓好"三环节"制定落实制度规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管系统、系统管,管行业、行业管,管单位、单位管"的原则,落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标准规范指引,及时发布宣传企业复工、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工厂、办公楼宇防疫规范指引。属地督促检查指导,按照属地原则,督促各区、园区、街镇建立和落实复工单位派驻联系、信息日报和督促检查制度。
  三是按照"五到位"标准严格复工管理。防控机制到位,复工单位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复工生产及疫情防控的领导小组,复工前将相关工作方案报所在区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防控物资方面,配备防护口罩、红外测温仪、消毒水和洗手液等必须用品。应急预案到位,落实疫情防控管控专员和隔离场所,加强返岗返工人员健康检测,做好应急处置。内部管理到位,加强厂区、园区、楼宇卫生消毒,做好安全生产、食堂用餐管理。宣传教育方面,提高员工疫情防控意识,落实到具体车间、班组和工作岗位。
  同时,上海在三个方面加强重点服务保障。
  一是多措并举加强服务协调。比如反映较多的供应链问题和人工短缺问题。前期通过向外地企业发放公函、募集志愿者等办法,协调了64家外地产业链企业复工生产。后续还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
  二是落实防控物资供应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在于落实防护和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我们将千方百计加快生产,加大保障的力度,全力保障企业生产防疫需求。特别是涉及疫情防控企业和城市运行企业,让员工在确保自身防控的前提下保障正常运行。"目前电力、通信、石油化工等在沪央企实行了有序复工;各区、各重点园区根据实际错峰上下班。这种分批、有序、错峰复工和出行,平衡交通和防疫检查流量,减少潜在接触风险,值得倡导和推广。另外,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6个月以上云视频会议等云上办公服务,鼓励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商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培育电子商务、线上教育、线上咨询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三是强化分层分类督促检查。经信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通知》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拾遗补缺,确保落实。要指导各区落实属地责任,要发挥驻点督导组的督查作用,向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联络员,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并会同监管执法部门开展巡查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严肃追究责任。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16条政策助企业发展
 
  据悉,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2月10日发布《临港新片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通过16条政策,支持服务企业全力防控疫情和平稳健康发展。
  16条政策包括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稳妥推进企业和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等方面。其中提出,新片区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设立绿色通道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在治疗方法、药物研发、检测技术和医疗设备等方向开展科技攻关,给予最高总投资70%的专项资金支持。一线防控人员结合疫情临床防控开展的科技攻关研究,对取得重大突破的,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发挥新片区产业专项基金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相关医疗设备、药品研发生产企业。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若干政策措施》除了租金减免、信贷支持等常规举措,还提出要加快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领域,提前兑现企业应享受的产业扶持政策,缓解企业疫情期间资金流的压力。
  据介绍,新片区将设立流动资金困难企业专项帮扶资金。对受本次疫情影响较大导致贷款逾期、流动资金紧张的研发类、科创类、文旅类中小微企业,设立总额为1000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前期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可按简易程序申请。
  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强对重点企业员工住宿支持保障。筹集总量不低于1000套公租房、人才公寓和简易经济型旅店用于重点企业居家隔离和员工住宿;建立重点企业紧急安置协调服务机制。对返沪隔离观察14天而通过市场租房方式的中小企业员工,给予一次性租房补贴。
 
上海出台16条举措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
 
  2月10日,上海市科委发布《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提出扎实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有关科技支撑、支持本市创新创业载体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科技创新券支持力度、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服务保障等七项共16条举措,全力支持本市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
  通知提出,要扎实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有关科技支撑,根据国家应急科技攻关的总体部署,结合上海优势和基础,在检测试剂(盒)与设备开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和系统开发等领域积极布局市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推进相关企业开展疫情防控产品研发和生产。
  为促进创新创业载体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市科委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情况纳入2020年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估体系,对本市国有创新创业载体未落实该政策措施的,取消考评资格;对举措得力、成效显著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科委将加快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工作,2月14日发布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申请通知,取消专题赛、现场路演,实行网上评审,争取5月下达资金。创新资金优先支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应对疫情防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市科委提高了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2020年上海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谋求转型发展,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可根据创新需求,在"上海科技创新券平台"申领。
  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也扩大了。通知提出,除负面清单(办公空间、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工商注册、政策申报、专利代理等综合商业服务)外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均可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第一季度,将适时更新科技创新券服务目录。疫情防控期内,科技创新券审核流程不超过5个工作日;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审核流程不超过3个工作日。加速科技创新券兑付。
  科技金融服务方面,通知提出,缩短科技信贷产品审核周期,保证2020年科技信贷规模不低于同期。鼓励银行、担保、保险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应急转贷及配套金融服务。针对疫情防控涉及的防疫物资、防疫药品、国计民生重点和其他特殊情况的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科委鼓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鼓励保险公司、担保机构降低保险(担保)费率,确保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疫情防控期间,对科技信贷(科技履约贷、微贷通、小巨人信用贷)在贷企业,按照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的20%予以补贴;对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研究的企业和医疗机构投保"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的,保费补贴额度由50%提升到80%。
  在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市科委将对疫情防控企业优先予以支持。在国家和本市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实施中,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参与。对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科技企业,支持其申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基地。对在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支持其申报科技人才计划项目。
  通知提出,对积极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纳入信用良好记录,在科研项目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等方面给予优待。企业因疫情防控导致项目申报、合同签订、结题验收、年度绩效评价等延误,经报备审核后,不纳入失信记录。
 
上海银保监局要求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
 
  2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 支持企业发展保障民生服务的通知》,要求在沪银行保险机构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同时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改进绩效考核 内部定价方面进行倾斜支持
  根据上述通知,在沪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要主动与主要股东进行沟通,分支机构要主动与上级单位联系,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对疫情相关业务在内部定价方面进行倾斜支持,适当降低利润考核比重和预期增幅,提高不良容忍度、社会责任承担等非盈利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
  同时,根据近年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的良好经营情况,对利润分配、各类拨备运用政策进行调整,积极应对疫情对本单位经营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保障信贷投放 单列信贷计划
  就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方面,通知要求在沪银行业机构要准确评估疫情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多措并举,推动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合理增长,确保全年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低0.5个百分点。
  同时,在沪银行业机构要单列信贷计划,确保有充足的信贷资源投向防疫企业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对于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扩大的存量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要主动增加授信额度,不强制要求额外提供新资料,不强制要求新增增信措施,可随时提款,满足企业的临时资金需要。
  不抽贷、断贷、压贷 鼓励减息
  在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上,上述通知要求,在沪银行业机构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文化娱乐、会展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且近期有贷款到期的企业,精准施策,主动与客户协商具体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提前做好续贷安排,充分运用无还本续贷、年审制等方式,做到应续尽续。鼓励在沪银行业机构对于2020年6月30日前贷款到期但受疫情影响较大难以按期还款的客户主动进行续贷,续贷期限不超过一年。
  通知还提出,鼓励在沪银行业机构在自身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贷款减免一定期限的利息,具体减免方式各行可自行制定相应的细则。
  在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方面,通知提出各行可制定一定期间的政策宽限期(可视疫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在政策宽限期期间,受疫情影响相关行业的企业暂时无法正常归还到期贷款而发生逾期的,不计罚息及复利,不影响客户征信记录。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不强制要求此类逾期90天或60天以上的贷款归为不良。
  上述通知明确,在沪银行保险机构要对疫情期间的业务运营和政策落实情况建立监测监督机制,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未能尽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内部问责。辖内各法人银行机构应当制定特殊时期免责制度或免责行为清单,要积极向总行争取特殊时期各类免责政策,明确免责情形。
 
上海将免除疫情期间的土地租赁费用
 
  据悉,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推出了《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以下简称《土地利用政策》),以提振企业信心和激发市场活力。
  《土地利用政策》围绕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消除疫情对合同履约的影响、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和发展产业三大主题推出了系列政策。其中提出,强化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从保障重点地区发展、保障产业发展、保障民生需要出发,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进行。对采取定向挂牌出让的地块,取消现场交易环节,直接电子挂牌交易并确认竞得,出让人可根据受让人实际情况延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对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地块,经批准同意可继续交易,现场交易环节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消除疫情对合同履约的影响,《土地利用政策》提出,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受疫情影响,未能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缴付土地价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为违约行为,不计滞纳金和违约金,受让人可以向出让人申请延期缴付或分期缴付,疫情解除后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交地时间相应顺延。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土地出让合同关于开竣工、投达产的履约时间要求根据疫情自动顺延,可在疫情解除后通过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履约时间,也可以在竣工验收时直接按顺延后的履约时间予以核验。
  为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和发展产业,文件提出,企业以租赁方式(含先租后让)从政府或国有企业取得的产业用地,免除疫情期间的土地租赁费用,各区可以根据疫情具体确定免租期。降低产业用地成本,产业用地地价实行底线管理原则,工业用地出让起始价不低于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研发用地出让起始价不低于上海市研发用地基准地价。鼓励企业盘活存量资源投资兴业,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支持利用划拨土地上的存量房产发展各类线上运营的新业态新模式,土地用途和权利人、权利类型暂不变更。
 
山西省出台五项措施支持文旅企业共渡难关
 
  据报道,根据《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2月11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出台五项措施支持文旅企业共渡难关。
  这五项措施分别为:
  及时发放奖励资金,对符合《"引客入晋"旅行社奖励办法(试行)》《新评定的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奖励办法(试行)》《优秀导游奖励办法(试行)》等奖励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尽快完成奖励拨付。
  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
  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做好《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实,切实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文旅企业享受省、市各项支持政策,做好政策衔接、证明出具、受损评估等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文旅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需要出具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的,按照属地化原则,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办理。对因景区关闭、文艺演出取消等造成的游客退团退费、行程调整等投诉举报,要妥善处置。积极协调有关机构,对文旅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用水、用电、用气费用予以减免。
  增强企业复苏能力。引导文旅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消费趋势分析研判,增强疫情后复苏能力。文旅项目单位要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办理、规划施工许可等开复工准备工作;对承建政府投资的,受疫情影响存在临时性困难的,项目建设手续齐备、具备开工和施工条件的,各市要积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计划提前支付企业工程账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景区和酒店等重点企业要巩固之前服务质量提升的效果,借此时机更新产品业态,提升服务质量。
 
甘肃制定专项贷款支持方案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资金需求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制定专项贷款支持方案,采用优惠利率,并由财政贴息,保障甘肃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资金需求。
  目前,甘肃省已经明确享受政策的第一批13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主要包括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的卫生防疫、医药生产、医用器材、医用基础设施、重要生活物资等生产经营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专项贷款将实行专款专用和封闭运行,定向用于重点企业从事与防控疫情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用于一般性资金需求。
  同时,专项贷款将采用优惠利率。甘肃省鼓励各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原则上专项贷款利率不高于合同签订日之前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此外,甘肃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按照重点企业贷款合同约定利率的50%给予贴息,甘肃省要求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可视情况给予适当贴息。
 
安徽省出台8个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措施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月9日出台8个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政策措施。
  这8个政策包括:《关于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的若干措施》、《关于对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医疗卫生人员给予保障和激励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能源供应的若干措施》、《关于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道路物资运输有序通行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按要求提前复工企业 每人每天补贴200元
  《关于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指出,对按省疫防指要求,提前复工复产、纳入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的企业,所在市、县可使用就业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天200元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增产扩产,对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技改新增产能的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在企业签订合同并顺利达产后,按增购设备投资额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直接调度的重点企业,依据增购设备采购合同约定进行补助。
  同时,启动疫情防控二类医疗器械的应急审批程序,实施容缺受理、简化程序、风险评估、附条件审批等措施,提升审批效率。支持符合条件的防控用品出口生产企业作为疫情防控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组织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对相关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
  《若干措施》强调,加大对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稳岗支持力度,将重点企业申请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标准放宽至上年度调查失业率调控目标(5.5%),其中失业保险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企业,裁员率放宽至20%。对按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要求,提前复工复产、纳入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的企业,所在市、县可使用就业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天200元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
  此外,对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由各级政府全额收储。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防控用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
  并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自1月1日起,对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性扣除,全额退还疫情防控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务、邮政快递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等。
  《若干措施》扶持对象包括省内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隔离服、医用及具有防护作用的民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消杀用品、红外测温仪、智能监测检测系统和相关药品等重要防控物资的企业,以及生产上述物资所需的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
 
浙江拟全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据悉,浙江省委省政府2月10日下发《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商业模式,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热点,加快生命科学科研和产业化。
  上述若干意见主要有9个方面30条具体政策举措。内容包括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物资供给、全力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全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全力畅通经济循环、全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
  全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网易等平台公司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网上销售、更好拓展市场。支持商贸企业利用APP、小程序等方式维护和拓展客户,特别是利用电子商务开展日常生活必需品销售,发展"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开展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
  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热点。大力发展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加大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力度。2020年受理的企业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云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免费提供云上办公服务和提速服务等。
  加快生命科学科研和产业化。加大原创新药、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精准诊疗、快速检测等研发攻关,对企业承担省级主动设计的防疫攻关应急研发项目,按"特事特办"原则,立项启动和首期经费支持同步进行,后续经费根据投入和绩效情况给予补助。特别重大的项目按"一事一议"确定。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支持杭州钱塘新区、绍兴滨海新区等创建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推进疑难病症诊治提升工程和中医药传承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医疗应急救援体系。
 
温州设立2亿元稳岗专项资金
 
  据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林仕德2月11日介绍,温州日前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共五方面28条惠企措施,总基调是切实帮扶市场主体、多方结合力求务实、支撑社会面稳定、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林仕德介绍,为重点疫情地区务工人员"留岗留薪"的企业,将通过2亿元的稳岗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受疫情影响的参保企业,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可返还1至3个月不等的社会保险费,月返还标准按2019年12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确定。对因疫情影响,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缓缴社会保险费。对企业以包车形式返工的,按照"你来温州,我出路费"模式,按政府、企业2:1比例共同分担解决返工路费。加大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补助,最高补30万元。
  此外,温州还出台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信贷帮扶的系列举措。如对为抗击疫情而关闭的大型商务楼宇、商场、酒店给予租赁费用30%、不超过50万元的财政补贴。减轻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用能负担,下调收费价格。减轻小微、"三农"融资负担,给予相关银保机构损失补偿,加大融资担保补助等。
  温州特别提出,疫情相关科研项目,按企业研发投入的35%予以补助;对直接从事应急物资生产的技改项目,按照实际投入额的50%予以补助。对因制造疫情防控产品过程中出现的原材料、工资上涨,上涨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产能扩大的,由政府收储、统一兜底。
  林仕德说,据对"28条"惠企措施的初步评估,仅温州市区,就能减轻企业负担近30亿元,全市加起来可能会有近90亿元。
 
江苏银保监局推出企业复工金融服务"十二条"
 
  2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以进一步强化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金融支持,有序推动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通知》从重点保障疫情防控企业金融需求、优先解决生活物资生产领域融资、稳妥有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精准帮扶企业融资纾困、努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改进个人金融服务、扩展保险责任保障范围、及时支付保险赔付资金等十二个方面进行部署。
  其中,在精准帮扶企业融资纾困方面,《通知》要求分类施策,对于2020年3月31日前(视疫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到期的贷款,根据企业受影响程度、复产情况及贷款状况等,合理采取展期、延期、调整还款计划、调整付息方式、无还本续贷等手段,切实减轻受困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可延长贷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
 
江苏省出台50条举措推动本地经济稳定发展
 
  据2月12日举行的江苏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防控新闻宣传组通气会披露,当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在严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帮助受影响较重行业和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市场信心,引导社会预期,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出台了包含12大类50条措施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光辉介绍,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背景下,在严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循环畅通阻限这一主要矛盾和部分行业、企业受到严重影响的现实状况,江苏提出了包括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服务等政策储备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尽快转入循环畅通运行轨道。
  针对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行业企业以及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出口企业、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外资企业和产业链重要环节,以及服务业企业,江苏提出将按照“属地管理、法人负责、有序受控”的原则,在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和措施的基础上,精准有序推动生产经营恢复正常。
  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江苏分类分层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传统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以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企业和个人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和受影响较重的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建立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绿色通道”,降低担保费率等,同时对积极响应的金融机构优先开展政府项目合作。
  在企业复产用工保障方面,江苏将从招工返岗、援企稳岗、社保缴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特别是提出建立返乡务工人员滞留就业应对机制,充足用好本地用工资源,促进用工需求有效对接。
  为加强供应链衔接配套和民生物资供应保障,江苏将重点解决重要物资的运输和配送等问题,提高物流效率和产出效益,也包括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建立省市、口岸间运输优先通行机制,实现生产、生活物资互济互帮,积极帮助协调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加强跨区域协调衔接和运力调配,促进生产企业原材料运得进、产成品运得出。
  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疫情防控期间,江苏将实施临时性电价扶持政策,采取灵活的用电结算方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针对重大项目建设,江苏将加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简化审批程序,对事关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的重大项目,实行急事快办等。
  针对疫情防控相关的药品、疫苗、医疗器械、防护物资等,江苏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加强科研协同攻关。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疫苗和救治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给予定额补助。
  为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江苏将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出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消费业态成长,培养居民健康消费生活习惯。同时,江苏还将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和资金流向监测、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谨防部分领域金融风险叠加传导,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江苏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压紧压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好安全生产这条底线。同时,江苏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秩序,提高审批效能和通关效率,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轻因疫情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责任和损失,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等。
 
深圳南山发布12条企业专项支持政策
 
  据悉,为切实解决企业因疫情面临的实际困难,2月9日,深圳南山区正式发布《南山区携手企业勠力同心共渡难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项支持措施》(下称"《措施》")。《措施》包含12条企业专项支持政策,从"租金减免""金融支撑""保障物资稳定供应""援企稳岗"四大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有精准、有力度、有温度,助企业渡难关。
  据介绍,此措施是南山区深入企业调研,收集辖区2142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反馈的复工及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后出台的,四大方面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
  租金减免方面,区政府、区属国企物业对符合条件的租户企业减免2月及3月租金;发动辖区股份合作公司和社会园区运营机构也积极参与,对参与园区单个最高给予300万元专项支持;实施商业企业租金补贴,对住宿、餐饮、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单个企业补贴最高10万元。
  金融支撑方面,2月至4月,南山对企业实施专项贷款贴息支持,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为辖区企业贷款融资产生的担保业务提供风险分担,最高代偿金额3000万元;鼓励辖区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设置专项信贷额度减免罚息等支持,多渠道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保障物资稳定方面,支持辖区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来增加供给,对生产有关应急防疫物资的企业,单个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专项支持;对保障居民粮油、肉类、蔬菜等民生必需品日常供应的企业给予专项支持,单个企业最高30万元。
  援企稳岗方面,南山提出减轻企业社保支出负担,鼓励企业稳定用工岗位;政府出资免费为辖区企业公益开展线上招聘活动,保障企业用人需求;鼓励辖区有条件的企业携手抗疫献爱心。
 
广东省大力奖励新冠肺炎防护用品企业快速生产
 
  2月5日,广东省工信厅会商省财政厅出台了"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用品(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奖励政策",以支持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急需防护用品(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尽快形成有效产能。
  该政策规定,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纳入疫情防控急需重点调拨物资生产企业范围名单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支持具有转换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快速转成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乳胶手套等生产企业。
  奖励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疫情防控急需重点调拨物资(含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口罩等)生产企业;另一类是具有转换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快速转成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生产企业。产品类别包括口罩、防护服、面罩、护目镜和眼罩、医用手套、医用鞋套、医用帽子、红外测温仪、检测盒等。
  政策对奖励的主要条件、标准和时限进行了具体规定,主要是支持企业买机器扩大生产,企业越早行动恢复生产奖励力度就越大。目前,广东省工信厅已发动地市工信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抓紧传达至辖区内有关企业。
 
云南省出台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
 
  据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的意见》2月12日公开发布。同日,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相关部门就《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贯彻落实作出解读。
  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赵修春介绍,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意见》立足云南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既考虑应对当前疫情的需要,又兼顾稳定全年经济运行的需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稳定经济运行。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做好保供稳价等方面,抓好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着眼全年,紧扣完成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三大目标任务,抓好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等重点工作,以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意见》包括5个部分,共22条措施,目的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从近期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意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放在首位,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重点解决疫情期间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提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10条措施。概括起来有帮助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帮助企业完善合同履行手续,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七个方面。从全年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需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确保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还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为全力抓好22条措施贯彻落实,《意见》中的每项任务均已明确具体的牵头责任部门,目的就是压实各部门的责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意见》发到县一级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尽快得到落实。针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意见》中提出的政策措施,与国家出台的有关支持政策,一并执行。《意见》中提出政策措施,有的明确了时限要求,对未明确时限要求的,执行到2020年12月31日。《意见》发布后,为确保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企业尽快熟悉和掌握,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促进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将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精准对接企业,狠抓政策落实生效。
 
海南省出台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五条措施
 
  2月10日,海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海南省抗疫情 保增收 防返贫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五条措施》),旨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千方百计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成效的影响,积极防范因疫情可能导致大面积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切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十五条措施》具体为:压实各级脱贫攻坚战斗体系责任。2月底前各市县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一次全面普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建立因疫情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或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台账。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逐户研究防返贫措施,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方法强化帮扶手段。
  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觉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各地要利用多种形式,引导贫困群众严格遵守防疫工作要求,掌握防疫知识,自觉提高文明素质,稳定情绪,坚定信心,不信谣、不传谣;不串门、不聚会、不吃野味;不办公期,不聚众娱乐;不办红事,简办丧事。
  迅速组织贫困群众自我恢复农业生产。各市县要采取有效措施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因时因地恢复生产。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有条件的可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叶菜种植等"短平快"项目等。
  指导支持带贫企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农业部门要指导协助各带贫企业、合作社对原有产业帮扶项目中无效益或效益较差的及时进行重新谋划调整,特别是对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影响的养殖项目,由乡镇研究提出调整方案报市县审核后实施。优先安排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贫困群众实施新的产业扶贫项目。
  全力保障生产资料充足供应。各市县要高度重视扶贫产业受疫情影响导致饲料、农药、化肥、种苗等生产资料短缺或供应不足的实际困难,集中组织货源,统筹统购分散发放,帮扶贫困群众及时恢复生产。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建立滞销扶贫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各市县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海南爱心扶贫网"线上销售渠道,定期在专栏发布相关滞销农产品信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大网上推销力度。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近期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发布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公职人员积极购买贫困户农产品。
  积极推动产销对接。省、市县供销部门要协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对接各销售终端,让贫困群众农产品进社区供应点、进便利店、进超市、进市场便捷销售。各市县及省农垦控股集团、省供销联社、海口"菜篮子"集团、三亚农业投资集团等国有企业要及时启动农产品收储和加工等。
  就地就近保障就业。对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各市县要积极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并在农产品采摘、分拣、装卸、运输等环节优先使用本地贫困劳动力。对吸纳贫困户就业较多的企业及合作社,除优先适用《海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八条措施》外,各市县视情给予支持奖补。
  举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就业招聘活动。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在2月15日及2月底组织两场、3月份组织3场网上专场招聘会,平时通过网站、报纸、电视、广播等发布招聘信息等。
  开发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积极开发镇村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岗位,优先选聘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上岗,用工比例不低于60%。防疫扶贫公益岗位就业人员名单报市县人社部门备案。各市县要利用结余的失业保险金,面向贫困户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已经下达但未完成选聘的护林员公益岗位指标,优先向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倾斜。
  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省民政厅要指导市县对因感染疫情、集中或居家隔离、停产停业失去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群众,可直接启动小额临时救助予以"先行救助",待疫情结束后再补齐经办手续。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米、面、油、蔬菜、生活用品等措施及时予以救助。对因患新冠肺炎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扶贫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帮扶贫困户恢复生产、增加收入。已安排的年度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要按时序进度加快实施。安排的恢复生产资金项目优先列入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和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并加快实施。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已发放贷款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户个人和扶贫企业、合作社,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各保险机构要设立受疫情影响贫困户专门理赔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报案受理服务等。
  推行"不见面"帮扶。各级帮扶责任人除防疫需求外,尽可能不要进村入户,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了解掌握贫困群众疫情防控情况及家庭实际困难,迅速向脱贫攻坚大队、中队反映相关问题。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制作相应课程,及时向贫困群众宣传新型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专业知识和开展心理疏导。
  强化督导检查。省委、省政府督查室要通过"网上督查室"等手段,对省直各部门、各市县"抗疫情 保增收 防返贫"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门督导等。
 
IMF总裁与世行行长提醒低收入经济体警惕债务问题
 
  2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低收入经济体应警惕债务问题,在遏制债务脆弱性和促进投资之间取得平衡。
  格奥尔基耶娃当天在华盛顿由IMF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经济体在近几年面临债务问题,当债务过高时,利息成本会影响医疗、教育和民众实际需求方面的投资,对经济发展不利。
  IMF同日发布的一项文件显示,由于出口石油的低收入经济体逐渐复苏,低收入经济体债务增长速度自2017年以来有所放缓,但非石油出口低收入经济体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上升。此外,不断上升的利息负担还限制了这些经济体采取逆周期财政政策的空间。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当前我们身处一个更容易受到冲击的世界,在债务等问题上保持透明符合各方利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责任帮助低收入经济体,确保其公共债务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马尔帕斯认为,不透明的债务会加剧不平等,并导致解决紧急需求的资金不足。他建议,各方政府签订投资合同时投资条款应当公开透明。
 
美联储报告说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合适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月7日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去年三次降息后,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是合适的,能够支持美国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强劲增长且通胀率位于“对称性的2%目标”附近。
  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温和速度增长,增速略低于2019年上半年和2018年。尽管消费者支出温和增长,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反映出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和全球增长疲弱。
  美联储表示,美国经济前景的下行风险似乎在2019年下半年有所减弱,主要是由于贸易政策领域的冲突有所减少,海外经济增长出现企稳迹象且金融状况有所缓解。
  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美国就业增长保持稳定,尽管全年就业增长速度比2018年略低,但仍然高于劳动力队伍扩张的速度。通胀水平保持稳定,一直处于2%以下。美国金融体系也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更有弹性,但美国企业债务水平仍在上升。
  美联储还在报告中对美国经济前景作出评估,2020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测中值为2%,2021年为1.9%。此外,2020年美国失业率预测中值为3.5%,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预测中值为1.9%。
  美联储表示,去年美联储分别在7月、9月和10月的会议上降息,累计下调利率75个基点,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是合适的。至于未来利率作何调整,美联储将继续监测后续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2020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1.6%,2021年为1.9%。
 
美联储主席重申当前货币政策合适
 
  据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2月11日在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合适的,但会针对重大变化做出应对。随着美国短期融资市场流动性紧缺问题逐步缓解,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回购操作并减缓国债购买的步伐。
  鲍威尔当天重申,只要最新信息与美联储经济前景预测保持一致,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仍是合适的。倘若事态出现重大变化,导致经济前景需要重估,美联储会采取应对措施。
  鲍威尔说,当前美国经济扩张步入第11个年头,创下历史纪录。就业市场延续了之前的良好表现,岗位增速仍然高于劳动力队伍扩张的水平,工资水平也保持上升。此外,通胀水平保持稳定,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将接近2%。
  他表示,自去年9月美国短期融资市场出现"钱荒"后,美联储采取了购买美国国债和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行动稳定了市场。流动性预计将在今年年中达到适当水平,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回购操作,并减缓购买国债的速度。
  鲍威尔说,尽管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但仍然面临长期挑战,例如劳动参与率依然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一直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寻找提高劳动参与率和生产率的方法仍是美国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鲍威尔当天还说,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限制了美联储应对经济下行的能力,美国应把联邦预算置于可持续轨道上,以便为政策制定者留有一定政策空间,在未来出现衰退时稳定经济。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
    
  据悉,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4日晚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发表了就职以来的第三次国情咨文。"经济成就"成为演讲中的最高频词汇。
  特朗普在演讲时抨击往届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失败,盛赞美国经济在过去3年取得的成就,称本届政府推行的放松管制和减税措施,以及与贸易伙伴签署的"公平互惠"的贸易协议重振了美国经济。
  其中,特朗普强调,他在2016年11月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创造了7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前两届政府任期内损失6万家工厂之后,美国在他的领导下又增加了12000家新工厂,还有数以千计的工厂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特朗普还说,自他当选以来美国股市的市值增加了70%,消费者信心创下了新高,减税法案功不可没。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整场演讲中的一些细节揭示了美国政坛两党关系的紧张对立。在演讲前,特朗普拒绝同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握手,而后者则在特朗普讲话结束后立即撕毁手中的讲稿副本。
  此外,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正与中国协调,密切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
 
美国发布新财年预算提案
 
  2月10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从2020年10月1日开启的联邦政府2021财年预算提案。提案计划进一步增加国防和NASA开支、延长减税政策,并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削减社会保障支出。有关专家指出,这份4.8万亿美元的预算提议大概率遭到美国国会反对。
  提案计划在2021财年增加美国国防预算0.3%,至7405亿美元,其中包括180亿美元的"太空资金"用来创建太空军。这基本符合美国财政部去年夏天与国会民主党达成的两年预算上限协议,当时将国防预算上限定为7410亿美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将增加12%,重点用于实现特朗普提议的美国登月和火星载人飞行计划;美国国家核安全局预算增加19%。
  同时,提案要求增加20亿美元用于美墨边境墙的兴建和边境安全,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财年预算为497亿美元,较2020财年该部门所获多出16亿美元。预算假设2017年实施的1.5万亿美元减税计划截止日期会从2025年延长至2035年,并重提1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第一女儿"伊万卡还希望在未来十年内为带薪育儿假拨款210亿美元。
  不过,有增必有减。白宫建议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2021财年预算削减26%,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预算削减15%,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预算削减9%,对外援助预算削减21%,美国商务部的预算削减37%,但主要由于人口普查届时已经完成。总体来说,提案有意将明年美国国内的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削减5%,降至5900亿美元。
  这份提案还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削减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共4.4万亿美元。其中包括:通过针对老年人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处方药价格调降共节省1350亿美元;通过增加针对低收入家庭的联邦医疗救助Medicaid和领取食品券的工作要求,共节省2920亿美元;削减残障福利保障700亿美元。这代表,这些社会福利类的政府强制性支出将在十年内共节省2万亿美元。
  此外,白宫还计划在未来十年通过修改联邦政府雇员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来节省890亿美元,通过改革邮政服务来节省910亿美元,通过修改学生贷款法律节省1700亿美元等。新浪财经援引分析指出,虽然2021财年预算没有削减Medicare、Medicaid和美国社会保障(Social Socurity)福利支出,但未来十年规划中对社会安全网的缩减将遭到美国国会民主党的强烈反对。
  提案预计,这些建议将在未来十年内削减美国联邦赤字4.6万亿美元。预计2020自然年9月30日结束的美国2020财年联邦预算赤字为1.1万亿美元,或占GDP的4.9%;尽管到2021财年联邦预算赤字预计降至9660亿美元,仍较2017年特朗普政府首份预算提案中的数字翻倍。白宫还乐观预计2030年联邦预算赤字降至GDP的0.7%,到2035年彻底"消灭"年度联邦预算赤字。
  观察人士还发现,白宫预算提案对美国经济的预期,要远乐观于经济学家、华尔街分析师,甚至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提案认为2020年四季度美国GDP年率为增长3.1%,接下来几年均以3%的速度增长,直到2030年前才有所降温。提案还认为2020年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均值为2%,未来十年的增长速度低于此前预期,有助于降低美国政府债务的利息支付成本。
  相比之下,主流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是,美国2020年GDP增长1.8%,2021年接近1.9%,均不足2%。IMF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从2019年的2.3%放缓至2020年的2%,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1.7%;对2020年的预测比去年10月低了0.1个百分点,反映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效用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这版预算将在十年内令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增加5.6万亿美元之巨,其中还不包括利息支出,令2030年时的联邦债务总额超过30万亿美元,约占GDP的84.6%。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曾预计,如果不改变现有政策,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将从2020年的24万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36万亿美元,公众持有的债务将从18万亿美元增加到31万亿美元。
  由于外界普遍预期这份预算提案不会在国会获得通过,提案发布后,美元指数、现货黄金、美债等大类资产变动不大。
 
鲍威尔忧虑美国财政状况
 
  据报道,美国的赤字危机继续在膨胀,在当前财年,联邦政府已经累积了每月近1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美国财政部2月12日披露,2020财年前四个月的赤字为3892亿美元,较上个财年同时期的赤字额增加了25%,而且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赤字额的40%。
  在过去的12个月里面,美国政府已经超支了1.16万亿美元。所有的赤字把美国债务规模扩大到了23.3兆美元。
  相比之下,收入实际上在上升,1月份收入为1.18万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万亿美元。
  无论如何,支出的速度加增了亏空,今年前四个月支出为1.57万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42万亿美元。支出增速达到9.6%。
  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经济的增长会弥补2017年与国会达成的减税政策的带来的损失。2018年的GDP增长为2.9%,因为债务和赤字问题,2019年的经济增速放缓至2.3%。
  自从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为了快速兑现对选民许下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承诺,美国总统先是宣布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范围的减税,由此减少了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然后又宣布要拿出2万亿美元搞基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大幅增加了美军等烧钱大户的预算,这一减一增之下,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必然就会居高不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月12日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时,重申了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但对联邦政府财政状况表示担忧。
  鲍威尔表示,目前美国经济持续扩张,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工资同比增长,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加。但同时,美国债务水平不断上升,联邦政府财政状况令人担忧。
  他认为,联邦预算的最大问题是医疗支出,这笔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远高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数据显示,本财年联邦预算赤字或超过1万亿美元。
  鲍威尔说,当前国债占GDP之比迅速上升。这意味着,未来利息成本将成为更大财政负担。根据彼得·彼得森基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随着美国债务水平不断提高和利率上升,美国政府的净利息成本到2030年将从今年的3820亿美元增至8190亿美元。
  这是鲍威尔连续第二天对美国政府财务状况表示担忧。在2月11日出席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时,鲍威尔呼吁国会削减联邦预算赤字。
 
拉加德说欧洲央行正应对结构性挑战
 
  据悉,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月11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表示,欧洲央行正着手应对数字化、气候变化以及欧元系统结构缺陷三大结构性挑战。
  当天,拉加德在欧洲议会陈述欧洲央行2018年年度报告。欧洲议会在针对该报告的决议草案中指出,数字化、气候变化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体制架构影响欧洲央行的运行环境。
  关于数字化,拉加德指出,欧洲央行正在评估技术发展给支付服务和金融稳定创造的潜力和带来的影响,并在积极创新。
  关于气候变化,拉加德说,欧洲央行正在拓展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确保将气候变化影响更好地反映在欧洲央行的经济分析、建模和预测方法中。同时,欧洲央行正在监测由气候变化以及向"碳中和"过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测试欧元区银行业承受气候相关风险的能力。
  欧洲央行1月份启动货币政策战略评估,计划年底前完成。拉加德强调,欧洲央行将评估数字化快速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威胁、全球化以及金融结构演变如何进一步改变货币政策运行环境。
  谈及欧元系统结构缺陷,拉加德说,近年来欧元区的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基本要素仍然缺失或不完整。
  她指出,欧洲央行将继续主张并推动建设更完备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包括建设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联盟、真正的资本市场联盟和中央稳定机制。
  拉加德说,更富弹性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将提高欧元区的抗风险能力,也将支撑欧洲的全球影响力,包括使欧元在世界范围内更具吸引力。
 
俄政府提出2020-2022年预算修正案
 
    据悉,为了更好地落实俄总统普京不久前提出的国家发展规划,俄政府2月13日提出了2020-2022年联邦政府预算修正案。
  根据这份修正案,俄政府财政收入2020年将比修正前增加2140亿卢布(约合34亿美元),2021年将增加6450亿卢布(约合102亿美元),2022年将增加755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新增财政收入将主要来自油气收入、税收收入等。
  公告说,根据修正后的财政预算案,2020年俄财政收入将为20.6万亿卢布(约合3270亿美元),财政支出将为19.7万亿卢布(约合3127亿美元);2021年俄财政收入将为21.9万亿卢布(约合3476亿美元),财政支出将为21.2万亿卢布(约合3365亿美元);2022年俄财政收入将为22.8万亿卢布(约合3619亿美元),财政支出将为22.4万亿卢布(约合3556亿美元)。
  公告指出,修正后的财政预算案将增加在国家大型战略项目、多子家庭补贴、居民保健、教育等领域的投入。2020-2022年俄联邦财政支出中用于这些领域的拨款将为2万多亿卢布(约合310多亿美元)。
  普京1月15日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俄罗斯将努力改善经济结构,鼓励投资和科技研发,提升经济效益,为民众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根据俄法律规定,俄罗斯政府提出的这份2020-2022年联邦政府预算修正案还需经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审议通过,并在俄总统签字后正式生效。
 
俄罗斯2019年经济增长1.3%
 
  据悉,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12日主持召开俄经济问题会议时表示,2019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3%。
  普京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推动社会发展、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居民收入、解决人口问题的有力保障,这正是俄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普京表示,当前,俄经济除应继续保证财政系统稳定外,主要任务是增加投资项目,使每年投资增长率达到5%至7%,以推动俄经济增长。
  据统计,俄罗斯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2.3%,增幅显著高于前三个季度。
 
英国计划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后对欧盟商品实施边境管制
 
  据报道,英国高级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2月10日在边境交货组织活动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英国计划在今年12月31日脱欧过渡期结束后,在边境对欧盟商品实施进口管制。
  英国承诺在11个月的过渡期实施欧盟规则。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与欧盟谈判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以管理其与欧盟未来的关系。
  "英国将不处于单一市场外和关税同盟,因此我们必须为不可避免的海关程序和监管检查做好准备,"戈夫说。
  政府表示,英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将受到平等对待,英国和欧盟的贸易商必须提交海关声明,并接受货物检查。
  戈夫表示,在英国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为缓解货物流动而制定的计划将不会重新推出,因为企业将有时间为这些变化做准备。
  政府表示,实施边境控制的好处之一是确保征收正确的关税和消费税,并保持边境安全。
 
香港必要时将延长或加码经济纾困措施因应疫情
 
  据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2月9日在网志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香港经济雪上加霜,特区政府将审视早前应对经济下行推出的多轮纾困措施,必要时将延长相关措施的有效期或者加大力度。
  张建表示,已经受外围环境影响和本地社会动荡拖累的香港经济,年初以来再次受到打击,经营环境短期难见好转,部分行业低迷,未来可能出现结业潮和失业率上升等情况。
  张建宗表示,特区政府明白疫情对企业及广大市民带来的巨大影响,将尽快成立金额超过100亿港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并制订援助方案,将密切关注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与相关业界保持沟通,提供合适的协助。
  特区政府2019年共推出四轮纾困措施,以缓解中小企业和普通市民的经济压力,涉及金额共计超过250亿港元。今年1月,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再公布10项涉及民生的新政策,以大力提升对基层和弱势社群的支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赴港旅客人数锐减,饮食、零售、消费及旅游相关等行业受到重创。香港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基层从业人员收入大减,近日更有企业要求员工放无薪假期、减薪甚至裁员。
  另外,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日在网志中表示,特区政府再过两个多星期就要发表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特区政府正在评估疫情对香港经济的最新影响,并审视不同措施的有效性。
  陈茂波说,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今天的香港旅游及零售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率更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很有可能高于"非典"疫情对当时香港经济的影响。就业市场压力将增大,即将在月中公布的失业率可能会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3.3%。
  陈茂波表示,维护企业及员工的资金周转至关重要,很高兴看到已有银行主动推出措施,为从事零售、餐饮、运输及旅游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可就物业按揭贷款申请暂时还息不还本的安排。陈茂波还呼吁香港业主为生意受困的租户提供较大幅度的减租安排。
  陈茂波表示,金融市场方面,过去两星期香港的债券、货币、外汇和衍生工具市场未见异动。股票市场虽有波动,但仍平稳有序运作,反映了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保持信心,特区政府将继续紧密监察市场变化。
 
澳门推出多项措施恢复经济提振内需
 
  2月13日,澳门特区政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在会议上表示,这次疫情对澳门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特区政府除了确保居民的健康为首要任务外,同时也会及时研判经济形势及变化,寻求对策,主动应对。目的就是为澳门"稳经济,保就业"。
  因此澳门采取多项举措应对疫情对经济民生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调整所得补充税,对2019年度所得补充税税款,作上限为30万澳门元扣减,涵盖包括中小企在内的商业企业,惠及2970间企业;调整职业税,退回70%已缴纳的上年度职业税税款,退税金额上限为2万澳门元,惠及17万本地雇员;提高2020年度职业税的可课税收益的固定扣减,由目前的25%提高至30%,惠及18万本地雇员;豁免本年向澳门居民住宅所征收的全部房屋税,惠及18万家庭和住户;同时,减免商业场所25%的房屋税,惠及2.5万个商业场所;豁免酒店、酒吧、健身室及卡拉OK等旅游服务场所5%的六个月消费税,惠及854间场所;退回全部营业车辆的牌照税;豁免或退还于2020年度各行政部门及实体征收的行政准照费用及印花税,总共超过100项;将向澳门永久性居民临时性多发放一次600澳门元的医疗券,补贴澳门居民住宅3个月的全部水电费等。
  此外,澳门特区政府还将向澳门居民发放3000元的电子消费券,限定在3个月内在餐饮、零售、百货等行业消费,这3000澳门元的电子消费券等同于现金用于消费。李伟农补充表示,推出消费券是希望提振内需,市场有足够的消费才能提升企业能力。消费券将以一种特制形式发放,每位居民人手一张,每人每日消费上限300澳门元,即该消费券最少要用10次,涉及预算约22亿澳门元。
 
投资分析点评
 
▲宁德时代确认"牵手"特斯拉
 
  2月3日,宁德时代(300750)发布公告,确认了特斯拉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的合作事宜。公告称,公司已与特斯拉签署协议,向其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目前该协议尚需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签署。
  业界表示,两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巨头的牵手,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对于特斯拉而言,充足的电池供应将进一步提升其国产化率,降低成本。二者的合作,将产生双赢效应。
  公告称,自今年7月起,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供货期持续到2022年6月30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协议并未规定具体的采购量及金额,不具有强制约束。特斯拉将根据自身的需求以订单形式向宁德时代进行采购。
  此前,宁德时代已进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现代汽车、捷豹路虎、沃尔沃、标致雪铁龙、丰田等的供应体系,与超23家国内外汽车企业建立了良性供应关系,是目前中国年出货量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特斯拉共交付36.7万辆,同比增长49.8%,其中Model3交付30.1万辆,同比增长106.2%,库存周转天数11天,创四年新低,需求增长强劲。
  今年1月7日,特斯拉实现首批国产Model 3的规模交付,一周内,特斯拉又高调宣布对国产版Model 3的售价进行下调。此外,特斯拉的新一代主力车型Model Y已于今年1月开始量产,预计年中实现小批量交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特斯拉的国产速度将使得其生产规模大幅增长。
  相关分析显示,预计特斯拉2020和2021年销量将分别达到56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和46%,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42GWh和63GWh,同比分别增长43%和51%。
  目前,特斯拉的电动供应商主要有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电池主要由LG化学提供。渤海证券称, 2020年LG化学每月能为特斯拉提供3000万颗电芯,可以满足装配8500辆车的需求。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周3000辆,因此动力电池供应依旧存在一定缺口。
  虽然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的协议中并未涉及具体的订单量,但双方的牵手,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特斯拉在电池供应面临的缺口,而也将进一步为特斯拉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其国产化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积极寻找电池合作伙伴,特斯拉自身在电池方面做了诸多探索。2014年,特斯拉与松下合作了电池业务,有分析称,近期特斯拉股价的大涨主要得益于其与松下合资的电池业务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
  2019年,特斯拉还先后收购了Maxwell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电池制造商海霸(Hibar Systems),加强了新型电池研发。
 
▲特斯拉建首条电池试点产线
 
  据消息人士2月12日披露,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建造一条电池生产线试点,并自行设计了电池生产设备。这将是该电动汽车制造商首次生产自己的电池。该生产线上生产的电池将是特斯拉的第一批自产电池。
    此前特斯拉一直在布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它收购了有电池技术的超级电容器制造商麦克斯韦尔,去年10月还特斯拉低调收购了加拿大电池制造商Hibar。
  华创证券指出,特斯拉在去年12月曾公布一项有关电池的新专利,通过使用多种电解质添加剂来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若这项技术投入使用,电池使用寿命有望延长至160万公里。
    "特斯拉不会筹资资本,将专注于增加电池生产能力和降低电池成本。"马斯克在今年1月29日再次重申这一观点。
    2019年全球共销售163万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占比超过20%。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长江电力增持申能股份至5%
 
  2月5日晚间,申能股份发布公告称,长江电力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升至5%,构成首次举牌。这是进入庚子鼠年资本市场的首例举牌。
  公告显示,长江电力于2月5日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74.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151%。长江电力此次增持申能股份的均价为5.08元/股,经计算,长江电力增持申能股份74.3万股股份斥资3774.44万元。
  此次增持前,长江电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持有申能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2.4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增持完成后,长江电力累计持有申能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2.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长江电力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申能股份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拟继续增持申能股份不低于100万股。
  申能股份由原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改制设立,系全国电力能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已投资建成的电力项目广泛分布于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作为上海市能源项目开发主体,公司提供电力、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勘探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燃料贸易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等多种服务。
  据悉,自2019年以来,长江电力频繁举牌上市公司。2019年11月25日,长江电力完成对桂冠电力的首次举牌--通过大宗交易一次买入公司1.61%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93%。
  在此半个月前,长江电力还刚刚举牌了上海电力。除此之外,长江电力还增持了川投能源、国投电力、广州发展等。
  目前,长江电力在境内、境外拥有湖北能源、广州发展、三峡水利、川投能源、国投电力、上海电力、桂冠电力等公司的股份均达到或超过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
  除举牌上市公司外,2019年底以来,长江电力的并购动作也在加速。
  2019年10月,长江电力宣布,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长电国际竞标购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Sempra Energy在秘鲁配电等资产,交易基础收购价格为35.9亿美元,采用现金支付。
  12月30日,长江电力公告,已与大唐云南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收购大唐云南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金中公司)23%股权,收购价格为48.97亿元。
 
▲辽宁成大拟"易主"
 
  据悉,辽宁成大(600739)2月9日晚间公告,新华联控股拟将所持有的辽宁成大7927.28万股(5.18%)转让给韶关高腾,转让价格为16.9元/股,总价款共计13.4亿元。
  据了解,辽宁国资公司持有辽宁成大11.11%股份,为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本次交易后,韶关高腾持股比例将达到12.46%,超过辽宁国资公司,成为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
  辽宁成大业务分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业务。辽宁成大医药医疗板块分为生物制药、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其中生物制药业务由子公司成大生物负责开展,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工作;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分长期投资业务和基金业务,长期投资为参股广发证券、中华保险两家公司;供应链服务(贸易)业务由成大国际、成大贸易和成大钢铁3家子公司开展,主要从事纺织品出口及大宗商品贸易;能源开发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新疆宝明负责开展,专门从事油页岩开采、页岩油生产和销售。
  韶关高腾成立于2018年9月10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以自有资金进行项目投资,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即粤民投。粤民投成立于2016年9月8日,是由广东省政府指导推动、广东省内多家大型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投资公司。粤民投首期创立股东共16家,包括贤丰控股、华美集团、美的控股等,他们分别代表着广东省乃至国内民营经济的龙头行业,覆盖了传统优势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粤民投官网显示,该公司是国内各省已设立的地方民营投资平台当中,资本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民企组成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据了解,韶关高腾最早是在2019年7月买入16万股辽宁成大,但是当月即全部卖出,之后又先后在2019年10月、11月陆续买入,直到辽宁成大在今年1月1日披露韶关高腾举牌。此后,韶关高腾继续增持,在本次协议转让导致的权益变动之前,韶关高腾持有辽宁成大1.1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28%。韶关高腾称,本次受让上市公司股份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的认同、及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从而进行的一项投资行为,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累计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不低于100万股。
  新华联控股曾在2018年举牌辽宁成大。2018年3月30日,新华联控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辽宁成大362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7%。该笔增持完成后,新华联控股合计持有辽宁成大5%股份。之后,新华联控股又进一步增持辽宁成大。辽宁成大2019年三季报显示,新华联控股系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数量为7927.28万股,持股比例为5.18%。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联控股2018年4月2日签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新华联控股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辽宁成大不低于1000万股。2018年10月18日,新华联控股增持辽宁成大278.73万股。然而,在新华联控股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内,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加上资金紧张,新华联控股难以在近期完成原定增持计划。为此,辽宁成大在2019年4月3日披露了新华联控股计划期限延期12个月增持的消息。
  截至目前,新华联控股尚有721.27万股增持计划未履行。为了履行增持计划,同时应对、解决自身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新华联控股称,将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变现部分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据介绍,本次交易完成后,新华联控股的流动性将获得进一步改善,完全有能力履行前述增持计划。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后,新华联控股仍然会通过切实安排和计划履行前述增持事项。
  据了解,在本次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将要易主之前,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已经发生变更。辽宁成大1月20日晚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特华投资与广西鑫益信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特华投资所持有的辽宁成大1.23亿股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广西鑫益信。
  根据辽宁成大彼时的公告,股份转让是因为广西鑫益信与特华投资存在债权债务事项,特华投资拟将其持有的辽宁成大股份转让给广西鑫益信以纾解债务负担、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这次股份协议转让前,特华投资持有辽宁成大1.2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06%,其中质押股份数量为1.23亿股,占其持股比例100%,质押权人为广西鑫益信。本次股份转让后,特华投资不再持有辽宁成大股份,广西鑫益信持有辽宁成大股份1.23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8.06%,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广西鑫益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辽宁成大1.51亿股,占辽宁成大总股本的9.86%。至此,辽宁成大的第二大股东已变更。
 
管理视点
 
一流的判断力,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的?
 
    据悉,“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刊发伦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莱克曼爵士的文章指出,判断力,这种将个人素质和相关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形成观点并做出决定的能力,是《判断力:成功领导者如何做出重大决定》 (Judgment: How Winning Leaders Make Great Calls)一书作者诺埃尔·蒂希(Noel Tichy)和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提出的“模范领导力的核心”。
  在缺乏明确相关数据、没有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领导者要做出好的选择,只能依靠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能够形成观点、解读各种迹象。我们所需要的是,做出好的判断。
  文章说,具备优秀判断力的领导者往往擅长倾听和阅读——能够听出其他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能够察觉别人看不见的规律。
  这些人拥有广泛的经验和人脉,能够发现其他人忽略的共通之处——即使他们自己缺乏某方面知识,也能找到具备相应能力的人,依靠其判断行事。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偏误,不让这些因素影响判断。他们擅长寻找多个选项。他们始终脚踏实地,在做选择时不会忽略其可行性。
  练习、技巧和人脉,共同构成了领导者的决策力。文章将介绍优秀决策力的六大基本要素——学习、信赖、经验、超脱、选项、实施——并提供具体建议。
  一流的判断力,是如何一步步养成的?
  学习:用心倾听、批判阅读
  要具备出色的判断力,你要学会真正理解自己掌握的信息。这一点听起来平平无奇,但麻烦总在细节方面——如何学习。许多领导者匆忙做出判断,结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他们下意识地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了过滤,或者没能充分审慎地看待自己听到、读到的信息。
  具备优秀判断力的人,会对不合逻辑的信息保持怀疑态度。假如没有一位名叫斯坦尼斯拉夫·彼得洛夫(Stanislav Petrov)的苏联军官在1983年做出的判断,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了。
  苏联解体后人们才得知这件事:1983年的某一天,在苏联导弹追踪中心值勤的彼得洛夫收到报告,称苏联卫星侦测到来自美国的导弹袭击。彼得洛夫认为卫星给出高达100%的可能性太过异常,于是发出指示不要上报此事,而是报告了系统故障。
  “当时所有数据都显示导弹要来了,”2013年,他这样告诉BBC俄罗斯频道,“假如我向上级汇报,势必没有人能够质疑。”后来事实证明,是卫星将云层反射的阳光误判为导弹引擎。
  如何提升:主动倾听,主动留意没有付诸言语的信息和肢体语言,是一种值得锻炼的宝贵能力。要提升这种能力,有许多建议可供参考。注意自己的信息筛选,以及可能阻碍别人表达不同观点的防卫性和侵略性。如果你听得无聊,失去了耐心,那就提几个问题,确认结论。
  如果你手头的书面简报太多,看不过来,那就重点看讨论问题的部分,不要看其中对展示内容的总结,因为会议上你就会看到正式展示(董事会总是有一大堆提前复印的展示材料)。寻找口头报告和书面材料有差异的地方。仔细思考基础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提供方可能在寻求哪些利益。
  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听取争论双方的意见并拿到相关数据——特别是要了解你平时不太赞同的那一方的观点。最后,确保自己使用的数据检验标准和替代指标足够可靠,寻找检验指标中的差异并尝试理解。
  信赖:追求多样性,不要追求认同
  领导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领导者要做决策的时候,不必单打独斗,还可以仰仗其他人的技能和经验。向谁寻求建议、要在何种程度上听取建议,对于决策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这样想的。他意识到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欠缺(马云33岁才拥有第一台电脑),所以聘请了雅虎的吴炯担任首席技术官。他说,“一流的公司需要一流的技术。吴炯来了,我就能睡好觉了。”像这样寻找具备组织和个人才能及经验的专业人士填补自己不足的大企业家不只有马云一个人。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聘请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如何提升:培养可靠信息源,也就是会说你应该听的话、而不是只说你想听的话的人。寻找这样可靠“顾问”时,不要用成果衡量其判断力。将判断力作为评估和晋升的明确指标。英国最高司法任命机构主席乌沙·普拉沙(Usha Prashar)指出,必须探讨候选人做事的方式,而非已有的成就。
  麦肯锡的鲍达民(Dominic Barton)告诉我,他重视的是没有说出来的因素:对方是否没有提到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真正的”困难、挫折或失败?一位CEO说,他会问对方在信息不足或者获得的建议相互冲突时怎么办。不要因为某位候选人的评测结果“与众不同”而对他产生反感。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可以向你提出你需要的挑战。
  经验:参考过往经验,但要有丰富的经验
  除了数据和相关的实证,领导者还要运用经验来做出决策。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前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准备。如果领导者以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会知道应当在哪些地方投入精力和资源。
  如何提升:首先,评估自己依靠经验做决定的成效。回顾自己的重要判断,确认其中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确认自己是否从中获得了有用的经验,类比得出的结论是否恰当。将正确和错误的部分都记录下来。这一步很难,而且你会很想改写历史,所以找教练或同事来分享你的结论会很有帮助,因为别人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你还可以尝试找一位聪明的朋友,让他保持客观中立给出评论。
  其次,年轻领导者要特别注意,努力在广泛的领域积累经验。争取国外或财务、销售和制造等关键职能部门的职位。加入收购团队完成一个重要项目。CEO则可以让有潜力的管理者历任多种职位,这是对高潜力人才的重要支持,所以CEO要协助管理者进行职业规划。这样做不只是帮助年轻管理者,还对公司乃至你自己有利,因为这样也可以拓宽你的视野。
  超脱:辨别偏误,质疑偏误
  利用自己和他人具备的各种知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偏见。热情追求目标和价值,是一项优秀的领导才能,可以鼓励追随者更加努力,但也会影响领导者处理信息、总结经验和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
  因此,在智力和情感两个层面保持超脱的能力,是优秀判断力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种能力很难掌握。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定锚效应、确认偏误、风险规避或过度风险偏好等认知偏误,对人的决策选择产生着普遍的影响。
  如何提升:理解、明确和接受不同观点。鼓励员工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以其他人的立场看待事物,进而创设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异议的环境。举例来说,让员工扮演竞争者,员工就可以自由尝试不愿向上司提出的创意。
  领导力发展项目,可以让员工接触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人,听取不同视角的观点,从而质疑自己原有的预设。最后,具备优秀判断力的人会确定有相应流程可以让自己时刻留意认知偏误。
  选项:质疑原有的解决方案
  领导者做决策时,大家往往希望其能够在众人各自主张的两个或以上选项中选择一个。不过,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只满足于已有选项。
  事后再看,许多糟糕的判断都必然失于草率,因为根本没有想到真正重要的选项(以及发生意外后果的风险)。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本可以提供新选项的人们不愿承担风险。因此,全面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领导者练习判断力的重要步骤。
  CEO不必自己想出所有的选项,但要设法消除令管理团队有所保留的担忧和认知偏误,保证团队能够积极提出所有的可能性。倘若所有可能的选项都能放到桌面上来讨论,做出正确判断的可能性就会提升很多。
  如何提升:催促员工对不够详细的信息加以补充说明,如果觉得重要信息有所丢失,就要立刻指出。质疑他们对支持自己主张的指标的衡量方式。如果时机非常重要,要确定其正当性。将新颖解决方案涉及的风险(如压力和过度自信)纳入考虑,寻找机会通过试点项目降低这些风险。
  积极利用建模、三角校正和人工智能方法。参考所罗门王(我问大家“你觉得谁具有优秀的判断力”,很多人会想到所罗门王)的方法,在做最终决策时弄清楚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过度鼓吹某个特定结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如果某一个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成功或失败,会对其本人(以及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向你信赖的人寻求建议。
  如果没有可以信赖的咨询对象,或者时间来不及了,那就想象一下你信赖的人会怎么做。明确相关法规和道德伦理议题,这些可以帮助你筛选可行的选项。最后一点,不要回避激进的选项。讨论这样的选项,可以启发你和其他人想到其他值得考虑且不那么激进的方案,而且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开口。
  实施: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即使你在理论上做出的选择全都是正确的,倘若无法解决如何实施、由谁实施的问题,也还是会失败。1880年,法国外交官、创业者费迪南·雷赛布(Ferdinand de Lesseps)说服投资者出资开凿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
  雷赛布当时刚刚主持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工作,投资者和从政者错误地以为在沙漠开凿运河和在丛林地区开凿运河都差不多,因此并未仔细审查他的计划。后来事实证明,他选择的方法完全不合适,最终巴拿马运河由美国政府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修建完成。
  拥有杰出判断力的领导者,在确定行动流程时预测风险,并找到能够应对风险的相关人士,而且不一定是提出方案的人——提出方案的人可能囿于某一种具体方案,反而无法顺利实行,比如雷赛布。从更普遍的角度来讲,拥有才华、创意和想象力的人,不一定有实际执行的能力——所以小型科技公司往往难以将创意变现,经常被创新能力较低但组织更完善的行业巨头收购。
  如何提升:评估提案时,要确保提案者具备完全匹配的经验。若提案者以自己之前的工作作为证明,就要求他们解释之前的工作与现在的状况有何联系。让提案者进行事前预防式讨论,寻找可能导致方案失败的因素,质疑他们的预设。RWE现在将这种讨论加进了项目评估流程。
  领导者要具备很多能力,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优秀的判断力。有野心而没有判断力的人会把钱花光,有感召力却没有判断力的人会带着追随者走向错误的方向,有热情但没有判断力的人会冲向错误的道路,有动力而没有判断力的人会很早就出发,然而做的事情不对。
  运气和超出自己掌握的因素,也许会决定你最终是否成功,但好的判断力会让你拿到一大把好牌。
 
信息化建设
 
商务部就电子商务信息公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为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提高交易透明度,规范电子商务信息公示活动,
  2月12日,商务部公布《电子商务信息公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文件提出,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公示有关信息或信息的链接标识。如有更利于保护消费者、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关于信息公示的约定,应当遵守。
  此外,鼓励电子商务经营者公示绿色包装的应用信息以及第三方信用评价的信息,支持电子商务经营者对企业责任、平台责任、公益事业等内容的公示。
 
工信部许可中国广电等三家公司共同使用5G系统室内频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同意三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共同使用3300-3400MHz频段频率用于5G室内覆盖。
  工信部表示,5G室内频率使用许可的发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5G系统部署和商用进程。将公众移动通信频率资源同时许可给多家企业共同使用在我国尚属首次,是工信部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创新举措。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解读说,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明确共建网络,新许可意味着广电也将共享室内基站。共享模式会降低5G建设成本,加快建设速度。
 
上海发布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若干意见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人民政府2月1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科学集约的"城市大脑"基本建成,全量汇聚的数据中枢运行高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优化,网络安全坚韧可靠,制度供给更加有效;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为辐射长三角城市群、打造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引领。
  《意见》要求,全面赋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打造数字新产业创新策源高地。在智慧政府建设中先试先用,支持区块链数据溯源、V2X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率先规模化落地。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通信、高端芯片设计制造、核心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指出,重点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规划布局新型智慧城区,加快城市智能化更新,聚焦"3+5+X"重点区域,强化智慧产城融合,推进新城高品质建设。加快推动南大、吴淞、高桥、吴泾、桃浦等整体转型区域布局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建设智能产业新载体。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打造"未来之城"示范城区和国家级新型智慧城市先导区。
  同时要求,推动网络连接增速。推动5G先导、4G优化,打造"双千兆宽带城市"。率先部署北斗时空网络,深化IPv6应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功能集成、建设集约。推动智能计算增效。建立高性能计算设施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算力和算法中心。优化边缘计算节点规划布局,建设边缘计算节点资源池,实现算力的云边端统筹供给。
 
企业信息员园地
 
举案释法:员工不随企业搬迁,能否按旷工对待?
  【案   例】今年,一家化工公司在异地建了新厂房和职工宿舍。今年10月份,公司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员工一律随迁到新厂工作。但有部分员工认为新厂路程太远,要求公司给予相应补偿,否则就不到岗。
  时近年底,正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公司没有回应员工要求,却要求所有职工必须在3天内到岗,否则一律按照旷工处理。
  这家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
  【解   答】
  企业搬迁如果迁往远郊甚至外省,都会对员工的工作生活产生不便,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
  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下,企业只能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
  如果员工同意随迁,则视为达成对原劳动合同变更的协议;如果员工不同意随迁,按照法律规定,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因此,很多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稳定职工队伍,通常会采取开通原厂址与新厂址之间的通勤班车、向员工支付相应的交通补贴、在新厂区为员工提供宿舍等多种措施,以缓解给员工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劳动合同得以顺利变更和继续履行。
  本案中,该化工企业外迁后,并没有立即采取以上措施,更没有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仅仅是通过发通知的方式要求所有员工限期到岗,否则按照旷工处理。这种要求是无效的。如果企业真的按这种方法处理,甚至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则会构成违法。
  【依   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