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04期(总期04期)

部委决策
 
汪洋要求民营企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据悉,民营企业家迎春座谈会1月19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正确看待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困难挑战和发展前景,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把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任务上来。
  汪洋指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有闯关夺隘的定力和决心。只要发挥好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内在优势,就一定能够抗风险、跨难关、开新篇。
  汪洋强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聚焦主业、练好内功,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努力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扎实做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助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充实工作力量,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推动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扎实做好团结引领民营经济人士的各项工作。
 
去年我国GDP近100万亿
 
  据悉,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GDP规模和人均GDP双双突破重要关口。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具备多个保持"6%"增速的有利条件,其中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最重要支撑。
  宁吉喆介绍,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的大关,实现了新的跨越。
  宁吉喆表示,2019年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宁吉喆说,预计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近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 1万美元以上国家的行列,全球在这个行列的国家人口规模将接近30亿人。"宁吉喆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衡量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不能简单只看经济增长率,而是要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三个数据的组合。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失业率,大幅超过物价上涨率,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理想的组合。
  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速彰显后劲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是投资整体增速的3倍以上。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在工业生产领域,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在服务业领域,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更是表现亮眼,2019年前述三个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都在12%及以上。
  宁吉喆表示,2019年我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发展。
  白景明认为,2019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更多的资金留给了企业和个人,提高了投资和消费后劲。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提质增效不是不扩张。同时,还要维持一定的赤字率,要继续实行减税政策。
  今年经济稳定增长可期
  2019年我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宁吉喆表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还会进一步采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特别是当前中国1.2亿的市场主体发展活跃,也将共同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今年的经济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宁吉喆表示,2020年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保持就业稳定,加大力度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六大因素支持2020年经济实现6%以上增速,包括:巨大的消费市场,"稳投资"系列措施,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和预期,以及逆周期的调节政策持续发力等。其中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韧性的最重要支撑。
 
证监会研究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
 
  1月16日至17日,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2020年重点任务。
  会议认为,当前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实体经济潜能持续释放、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迅速增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都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支撑、注入活力。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宏观经济运行挑战增多,金融风险面临新的考验,做好资本市场工作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要坚持从"两个大局"出发,客观全面辩证积极地看待资本市场发展形势,进一步认清使命职责,把握好改革窗口期,推动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证监会系统要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以贯彻实施新证券法为契机,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有效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防风险强监管为抓手,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加强对杠杆资金和输入性、交叉性风险的监测研判,强化预期引导,积极防范和化解市场运行风险。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遏制增量与化解存量并举,继续稳妥做好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行业机构及各类交易场所等重点风险的防控处置。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压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积极发挥稽查处罚最后防线作用,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是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全力抓好重大改革攻坚。稳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努力办好科创板,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平稳推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推动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持续推动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多方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促进投资端和融资端平衡发展。推动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建设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让监管更有温度、更受欢迎。
  三是以贯彻新证券法为契机,全面加强市场法治建设。认真抓好新证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抓紧制定和修改配套规章制度,优化资本市场治理体系。用好用足相关法律规定,显著提升违法违规成本。推动刑法修改、期货法立法,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和新三板条例。推动建立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
  四是以促进优胜劣汰为目标,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退市标准,进一步畅通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渠道。以提高透明度为目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为重点,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稳妥推进基础性制度改革,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五是以科技监管为支撑,进一步增强监管效能。推进监管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模式。加强对证券期货行业科技的监管,推动提升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区块链等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
  六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发行,推动再融资改革落地。稳妥推动基础设施REITs试点。加大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供给。有序推进私募基金市场风险出清和行业重整。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会议要求,要密切关注当前资本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既要保持定力、稳字当头,又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全面理性客观研判市场运行趋势,引导、推动改善投资者结构,推动上市公司聚焦公司治理、抓实合规底线、强化敬畏"上市"理念,督促行业机构崇尚专业、做精主业、回归本源,全面做好新证券法实施后的制度适应和监管适应。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坚持尊重规律,小心求证;坚持专业精神,涵养务实作风,全力抓好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监管和风险防范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
 
证监会将抓紧制定修改新证券法相关配套规则
 
  据悉,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证券法的施行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证监会将抓紧制定、修改相关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这项工作已经开展,要借证券法修订实施这一契机,对资本市场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完善。
  易会满指出,此次证券法修订,历时六年,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原证券法一共240条,这次共修改166条、删除24条、新增24条,作了较大调整完善,有三项是此次修法的重点,一是对证券发行注册制度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二是显著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三是着重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易会满表示,新证券法的施行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明确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以注册制为龙头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有助于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大力加强投资者保护,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
  对于发行人和上市公司,易会满认为要注意三方面新要求,一是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强调发行人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应当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二是违法违规的责任更重,不但要承担严厉的行政处罚,还要承担欺诈发行、虚假信披等的民事赔偿责任,受到失信惩戒约束,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法人治理的规范更严,要求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必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
  对于证券公司,新证券法加大了对证券业务活动的监管,一方面明确要求证券公司不得允许他人以证券公司的名义直接参与证券的集中交易;另一方面压实了承销商的核查责任。同时,进一步厘清了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适用。另外,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在发行人信披违法时,保荐人、承销证券公司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也要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过错推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对于证券服务机构,易会满表示,新证券法统一对除投资咨询机构以外的服务机构实行事后备案管理,同时加强事后的违法责任追究。其中,对于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的,除最高可处以业务收入十倍罚款外,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行政处罚。
  对于投资者,新证券法在重申风险自担原则以促进理性投资的基础上,一是进一步强化了证券账户实名制;二是完善了有关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法律禁止性规定,为证券交易活动进一步划定法律红线;三是为投资者维权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措施,鼓励投资者充分运用好法律赋予的手段,依法维权。
  对于证券监管机构,易会满指出,新证券法进一步明确了证监会的监管职责定位,丰富了证监会的执法措施手段,对依法行政、廉洁执法提出更高要求。证券法修订通过后,证监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法律学习好、落实好,尤其要把握好证券法施行的开局之年,将2020年作为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年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推进年。
  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协作配合,提高工作合力,对涉嫌构成犯罪的证券违法行为,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支持配合司法机关开展民事损害赔偿诉讼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市场主体的诚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作用。
 
新三板深改基本规则出齐
 
  1月19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实施三件业务规则,包括《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规则(试行)》(简称《公开发行规则》)、《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保荐业务管理细则(试行)》(简称《保荐业务细则》)和《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试行)》(简称《发行承销管理细则》)。至此,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7件基本业务规则已全部发布实施。
  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业务规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新三板市场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业务已正式启动,市场各方可据此着手开展相关业务。目前,全国股转公司正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证监会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推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平稳落地,确保大事办好、好事办好。
  此外,证监会也于19日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等两件新三板改革配套规则。证监会强调,将不断加强新三板公开发行信息披露监管,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证监会层面的两件配套规则规范了三方面内容,包括提出公开发行信息披露的总体要求,明确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相关各方的主体责任;明确公开发行说明书的披露内容和章节设置要求,要求发行人重点披露业务与技术、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信息和募集资金运用等方面信息;规定公开发行申请文件的制作和报送要求,并列明申请文件目录等。
  《公开发行规则》借鉴了注册制理念,针对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业务中的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审议程序、申报受理、发行审查、发行承销、进入精选层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募集资金管理和各方责任作出了系统性规定。与征求意见稿比较,此次发布实施的《公开发行规则》进行了三方面调整完善,一是调整战略配售范围,删除了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可参与战略配售的规定;二是调整战略配售限售要求,对战投所持股份设置差异化限售安排,对发行人高管、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取得的股票限售12个月,对其他投资者参与战略配售取得的股票限售6个月;三是在规则条文中为保证金申购和以其他方式申购预留制度空间。
  《保荐业务细则》立足新三板实际,落实并细化证监会规定的各项保荐职责及原则性要求,压实保荐机构责任。一是按照保荐机构、发行人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的原则,明确了保荐机构履职方式及内容,详细规定了保荐机构、发行人、证券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有关违规行为及适用监管措施类型。二是充分发挥保荐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要求保荐机构通过审阅信披文件、发布风险揭示公告、发表意见、披露专项现场核查报告等形式,让投资者及时了解发行人重大经营变化情况。三是实现保荐制度与主办券商制度有效衔接,降低市场成本。要求为发行人提供保荐服务和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服务的证券公司为同一家机构,或存在控制关系;同时明确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由保荐机构承担全部持续督导职责。
  《发行承销管理细则》充分借鉴境内外资本市场股票发行承销制度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在定价、申购、配售、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针对性的具体安排;建立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定价机制和规范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发行承销过程的全流程监管,通过设置中止发行红线、优化信息披露与投资风险揭示等制度强化投资者保护。
 
中基协推出优质私募基金备案"快速通道"
 
  据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1月17日发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推出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分道制+抽查制"改革试点》,提出自2020年2月7日起,协会对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试行采取"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
  "分道制"是指,为优质私募管理人的产品备案提供"快速通道",其备案时间将缩至1天。即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AMBERS系统)提交私募基金备案申请后,协会将于次日在其官网以公示该私募基金基本情况的方式完成基金备案。
  "抽查制"是指,协会将在该基金备案后抽查其合规情况。若抽查中发现该基金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情形,协会将要求管理人进行整改。
  协会表示,将于2020年2月7日启动私募基金备案"分道制+抽查制"试点。在试行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分道制+抽查制"期间,协会将及时监测评估实施效果,定期测算并更新私募基金管理人适用指标基准和条件,动态调入或调出适用"分道制+抽查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此基础上,拟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发布适用"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指标基准和条件。
  优先筛选约七百家私募管理人
  基于协会已公布的《私募证券/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信用信息报告》所列的"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四大维度指标的动态表现和分值分布,协会将探索形成试行"分道制+抽查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客观指标基准和条件,具体如下:一是将会员信用信息报告指标体系运用于所有已登记管理人;二是先剔除合规类指标存在问题的管理人;三是再以管理人每项指标的六十分位作为指标基准,筛选出非合规性指标中80%的指标在基准线以上的管理人。
  据协会初步测算,按以上条件将筛选出约7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证券类管理人可覆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管规模的57.2%;股权、创投类管理人可覆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管规模的14.6%。
  协会表示,协会启动私募基金备案"分道制+抽查制"试点,是遵循私募基金事后备案工作规律的创新改革举措,行业信用运用机制由量变到质变,有利于激发私募基金管理人强化自身信用的内生动力,构建行业守信激励、失信约束机制,促进行业信义义务落地生根。
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举措将会促进行业合规化发展,机构越规范,就会拥有更多便利。
 
工信部将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
 
  据悉,工信部部长苗圩1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采取四方面政策措施确保制造业平稳增长,其中之一是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增值税和社保费用降低今年要延续到全年并落实到位等。他还表示,有信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另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国产化下线并下调价格、如何推动5G发展等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苗圩都一一回应。
  苗圩表示,今年工信部将采取四方面政策措施确保制造业平稳增长。第一方面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突出抓好营商环境的改善,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去年增值税降低是从4月1日开始的,今年要延续到全年。社保费用降低是从5月1日开始的,今年也要延续到全年。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局部还有一些没有到位的情况,今年要继续落实到位。同时还要持续降低制造业的用电、用气和物流成本。二是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包括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比重,提高对高技术制造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三是研究建立制造业产融合作的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对发展情况好的制造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另外,对经营产品有市场,经营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暂时资金遇到了困难,不随意抽贷、断贷。提前对接贷款到期还有续贷需求的企业,不要因为衔接问题出现资金流的断裂。四是加强执法监督精准性。避免对合法合规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实行“以关代改,以罚代改”的一刀切做法。
  第二方面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三方面是持续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第四方面是深挖内需潜力,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包括完善促进汽车产业改革发展的举措,解决汽车产品准入重复管理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预期管理,保持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
  对于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否会进一步退坡的问题,苗圩表示,今年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原定2020年底之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完全退出,去年退坡的时间节点是6月底,今年正在研究,退坡的政策可能要平缓一些。”他说。
  另外,对于如何看待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国产化下线并下调价格的问题,苗圩表示,虽然短期内会给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可以倒逼国内车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战略转型。
  此外,苗圩还表示,今年工信部将从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5G应用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坚定对外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推动5G发展。
 
国办发文支持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
 
  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意见》要求,新区建设发展要实体为本,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刀刃向内,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主动对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尊重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
  《意见》就加快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五个方面重点举措。
  一是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
  二是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新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精准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
  三是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优化新区管理运营机制,允许相关省(区、市)按规定赋予新区相应的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展体现新区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四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新区结合实际按程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在确有发展需要、符合条件的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五是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
  《意见》强调,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力度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支持、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协调解决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部门发布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骨干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品牌建设明显加快,重点领域品牌数量增多,区域品牌快速发展,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牌体系。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意见》要求,促进各领域老年用品创新升级。
  --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针对老年人对服装服饰的功能性、便利性、舒适性和时尚性需求,重点在服装材面料、款式结构及辅助装置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老年服装吸湿速干、易护理、拉伸回弹等功能性以及适老结构的设计。增加智能型材料、感光材料、防紫外线材料及高性能纤维在老年服装中的应用,开发具有安全防护、蓄热保暖功能的服装服饰。加强老年人足部健康研究,开发具有防跌倒等功能的老年鞋。
  --发展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针对老年人生活辅助需求,发展生活起居、出行移动、交流通讯、休闲娱乐等老年产品。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具产品以及新型照明、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辅助起身、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发展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助行机器人等各类助行和跌倒防护产品。发展智能助视器、高端助听器、辅助阅读和发声、适老化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手机应用程序等交流通讯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弹拨乐器、心理慰藉和情感陪护机器人等老年休闲娱乐产品。
  --发展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老、入户护理等照护需求,发展辅助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包括二便护理、口腔护理、褥疮防治、辅助如厕、辅助洗浴、辅助用餐、辅助穿脱衣、多功能护理床、智能监护床垫、位姿转变等照护产品,提升尿裤、护理垫、护理湿巾、溃疡康复用品等护理产品适老性能。发展老人搬运、移位、翻身、夜间巡检等机器人产品,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系统,开发环境监控、养老监护设备、防走失室内外定位终端等人工智能辅助产品。
  --发展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针对老年人功能障碍康复和健康管理需求,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认知障碍评估和训练辅具、沟通训练辅具、失禁训练辅具、运动肌力和平衡训练辅具、老年能力评估和日常活动训练等康复辅具产品。发展用药和护理提醒、呼吸辅助器具、睡眠障碍干预、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健康预警设备、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等老年健康管理和促进辅具。
  --发展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针对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老年人日常活动场所的适老化环境改造需求,发展扶手等支撑装置、地面防滑、移动式坡道等住房安全、无障碍环境改造产品。根据老年人支撑需要,开发易于抓握、手感舒适的扶手和抓杆类产品。根据地面防滑处理需要,开发防滑贴、防滑垫等产品。为住房出入口、通道无障碍改造开发便利产品。发展易燃气体和火灾自动监测报警、防灾应急包、绳降机、平层避险装置等老年安全防护产品。
  《意见》要求,夯实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类人才。加快构建标准体系,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推动智能产品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街道(乡镇)和基地。强化知名品牌建设。
  此外,《意见》还要求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一是发挥地方优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二是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完善产业政策,推进行业应用推广。四是优化消费环境,培育规范消费市场。五是发挥协会作用,提高行业服务能力。
政策要闻
 
▲人民法院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经济犯罪
 
  据1月18日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披露,人民法院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经济犯罪。
  会议披露,人民法院将依法严惩制售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犯罪和脱贫攻坚领域腐败犯罪,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提供司法服务。加强对经济金融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金融审判工作,妥善审理网络借贷、非法传销等涉众型案件。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依法严惩各类环境资源犯罪,推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资源法庭建设。
  在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方面,人民法院将依法妥善审理就业、医疗、养老、劳动报酬和婚姻家庭等领域涉民生案件,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促进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
  会议还提出,加强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工作,切实提升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提高涉诉信访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涉诉信访依法规范运行、群众诉求依法理性表达、合法权益依法有效保护。
  人民法院将以集中开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专项执行行动为契机,推进解决执行难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动民事强制执行法起草进程。积极参加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失信联合惩戒,精准实施惩戒,强化善意执行。健全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对自动履行当事人的褒奖力度,更好营造尊重裁判、崇尚诚信的社会风尚。
 
▲证监会设立期货市场巡回审理办公室
 
  据悉,为强化期货市场监管,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证监会日前决定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设立期货市场巡回审理办公室,加强对我国期货市场违法违规案件的行政处罚审理工作。
  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日益丰富,截至目前,上市期货期权品种已达到78个,基本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建立期货市场行政处罚巡回审理工作机制,是证监会创新监管体制、探索全系统"大执法"格局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证监会行政执法与交易所一线监管有机衔接,促进资本市场监管资源科学调配和统筹安排,提升期货市场监管效能。此外,在上海建立期货市场巡回办公室,还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相互促进、共赢发展。
 
▲中国结算发布ETF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
 
  据悉,为有效防控结算风险,提升市场效率,中国结算积极推动沪市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ETF")结算模式调整,并在前期深市ETF结算模式调整的基础上,制定两市统一适用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经履行向中国证监会报告程序,《细则》于1月17日正式发布并实施,原沪深两市ETF业务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本次对沪市ETF结算模式调整主要为:一是取消沪市ETF现行T+0待交收制度。二是将沪市的跨市场ETF非本地组合证券当日申购份额当日未卖出部分、跨市场ETF赎回的非本地组合证券的现金替代部分纳入担保交收。三是参照深市跨市场ETF运行实践并经风险评估,相应取消沪市跨市场ETF的价差保证金要求。调整后沪深两市ETF结算模式将基本统一。
  下一步,中国结算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稳妥推进相关技术系统调整、市场测试、业务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沪市ETF结算模式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三部门推动贫困县在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据悉,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实施《关于在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要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以工代赈在促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挥好以工代赈政策的功能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通知》要求,有关地方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文件精神,围绕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确定适合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要在项目方案编制时测算需用于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规模,并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将施工单位劳务报酬的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作为重要依据。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工程实施、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等工作。
  《通知》强调,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在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会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相关行业部门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定期了解贫困县在整合资金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情况,做好以工代赈政策、成效和经验的宣传引导工作。
 
  ▲13部门发文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
 
  据悉,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推动便利店发展的部署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文件要求,2019年12月31日,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函〔2019〕69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推动便利店发展工作。
  《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织密便民消费网格,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更好地发挥便利店服务民生和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品牌化发展、创新智能化经营、提升连锁化水平等五方面,提出了18项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网点配置规划政策保障、优化“热点”和“盲点”区域布局、多渠道增加门店网点资源、简化证照办理、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药品经营审批手续、开展简化烟草经营审批手续试点、推动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压减规范执法检查、推进便利店品牌化建设、优化商品供给、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推动绿色流通、推动门店数字化改造、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化、集约化水平、创新连锁经营方式、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进一步优化了便利店发展环境,为扩大城市消费、提高便利消费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资改革
 
国资委发文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规范参股投资、加强参股国有股权管理等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划出了“不得为规避主业监管要求,通过参股等方式开展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规定的商业性房地产等禁止类业务”“不得以约定固定分红等‘名为参股合作、实为借贷融资’的名股实债方式开展参股合作”“不得选择与参股投资主体及其各级控股股东领导人员存在特定关系的合作方”等多道红线。
  近年来,中央企业以参股等多种方式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合资合作,对提高国有资本运行和配置效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部分企业参股投资决策不规范、国有股权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此次印发《通知》,旨在规范操作,强化监督,有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为规范参股投资,《通知》要求,严把主业投资方向、严格甄选合作对象、合理确定参股方式、完善审核决策机制。相关要点包括,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坚持聚焦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不得为规避主业监管要求,通过参股等方式开展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规定的商业性房地产等禁止类业务;对存在失信记录或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等违规违法记录的意向合作方,要视严重程度审慎或禁止合作。不得选择与参股投资主体及其各级控股股东领导人员存在特定关系(指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关系,以及共同利益关系等)的合作方;不得以约定固定分红等“名为参股合作、实为借贷融资”的名股实债方式开展参股合作。
  为加强参股国有股权管理,《通知》要求央企依法履行股东权责,避免“只投不管”;注重参股投资回报,对满5年未分红、长期亏损或非持续经营的参股企业股权,要进行价值评估,属于低效无效的要尽快处置;严格财务监管,对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股权投资,要及时退出。不得对参股企业其他股东出资提供垫资;规范产权管理,参股股权取得、转让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国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规范字号等无形资产使用,不得将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提供给参股企业使用。此外,要加强领导人员兼职管理,加强党的建设。
  《通知》还强化监督问责。参股经营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要按照《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并实行终身追责;涉嫌违纪违法的,移送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参股管理,按照本通知要求,抓紧对参股经营投资进行全面梳理检查,认真查找在合作方选择、决策审批、财务管控、领导人员兼职以及与参股企业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制定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切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国资委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1月20日公布《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进行整合修订,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调严守套保原则、禁止投机交易,强化风险管控。
  通知指出,央企金融衍生业务主要包括在境内外从事的商品类衍生业务(以商品为标的资产,包括大宗商品期货、期权等)和货币类衍生业务(以货币或利率为标的资产,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等)。
  通知包括六部分内容,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关键环节,针对货币类、商品类衍生业务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管控。通知强调,央企开展金融衍生业务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以降低实货风险敞口为目的,坚持交易品种应与企业主业相关,坚持交易时间、规模、方向应与实货匹配。
  企业是利用衍生产品的决策者和受益者,必须切实承担责任。此次发布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央企集团董事会、集团管理层及集团职能部门、操作主体的职责。要求央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和业务效果综合评判机制,防止片面追求金融衍生业务单边盈利导致投机行动。
  通知对央企提出了一系列细化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管控的具体要求。例如,要求企业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在线监测;严格执行前中后台分离原则,强调授权审批要求,严防越权违规操作,并增加保证金管控要求,规范资金使用。
  根据通知,国资委要求各央企按季、按年报告相关业务情况,对重要事项要求24小时内专项报告。同时,明确对发生重大损失风险、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的,国资委将在央企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开展责任追究。
 
江苏省将适时开展全省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1月14日,江苏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会议认为,当前江苏国企改革、国资监管须"更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和协调推进"。
  2020年提高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与推进一流企业创建的"一揽子"措施打包而出。
  --今年江苏省将加大商业一类企业混改力度,适时开展全省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调性的战略投资者;
  --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决策事项清单,并以完善外部董事制度为抓手,年内基本实现省属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提高董事会决策效能;
  --加快推动建设市场化经营体制,尤其是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6户企业,今年必须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
  --加快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同时,有序推进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
  --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正向激励力度,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机制,并加大对科技进步的考核加分力度。
  江苏省国资委还提出将在2020年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指出加快构建集"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改革发展统筹有序、系统合力明显增强"等特点于一身的"江苏国资监管大格局"。
 
关键之年国企改革聚焦八大任务 
 
  2020年是国企改革:关键之年。按照部署,将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经济参考报日前发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文章认为,总体来看,实现国企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须着力推动八个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相结合,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决策事项清单。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落实董事会职权,2020年,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将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以高质量决策提升经济效率,处理好党组织"把关定向"与股东权力、董事会决策与经理层经营的关系,实现企业主要领导的组织委派与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有效对接。
  二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所有权的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增值,搞活国有经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有效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深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逐年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竞聘上岗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岗位要求和业绩导向,逐步解决企业高管的来源单一和刚性升迁机制问题。完善工资总额备案制等相关政策,推动建立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进一步落实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政策。
  四是着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采取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促进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无缝对接。建立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打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五是着重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可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应该将国有资本更多投入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投入需要国有企业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关键领域,比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把握好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大趋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国家队作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经贸规则的制定,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七是打造更加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形成兼有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等各方面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形成共赢格局,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带动作用,提供平台,整合资源;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竞争环境、市场需求,通过相互补充发展,向着大中小企业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
  八是着重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继续落实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实行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监管重点转向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和维护资本安全。加大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探索新的运营机制,在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存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
 
国有企业要在深化改革中提高创新力
 
  中国经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都显示出中央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
  经济参考报日前发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文章提出,国有经济五种能力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既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又要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驱动的内涵成长模式,要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制度、评价制度与薪酬制度。在科技创新内容上,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领域的布局力度,着眼集成电路、网络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形成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自主可控、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重大创新成果。
  国有企业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同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设备更新和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建立以产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创新体系,打造以自身产业引领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科研院校中的科技领军人才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做好产学研的结合工作。
  资金投入上,国有企业要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除了增加自身投资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广泛吸收来自资本市场、银行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渠道的科技研发扶持资金,中央企业内部要构建"分层分类"投入的集团研发资金配置体系。同时,要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采用计划引导、组织协调、资金支持等手段,对成果转化进行扶持。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建立合理的创新回报激励机制,采取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方式,调动企业重要技术人员积极性。要促进内部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使创新工作的质量能够在全过程得到保证。
  此外,国有企业要强化标准引领,加快打造中央企业知名品牌,大力提升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努力争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加快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集团、大公司。
要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主体的融通创新,积极通过各种机制、渠道加强与民营企业在研发创新上的合作,主动与民营企业联合,协调运作,充分挖掘各自潜力,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组合达到效用最大化。
 
自主创新
 
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条例表决通过
 
  1月2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该《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包括总则、创新主体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聚焦张江推进承载区建设、人才环境建设、金融环境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环境建设以及附则等共9章、59条内容。
  其中,在创新主体建设环节,《条例》提出,上海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上海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研发资助,落实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支持。
  同时,上海市通过优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专项资金,完善政府财政政策等方式,推动开展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发展。
  《条例》还提出,上海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科技创新考核的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
  《条例》明确,上海市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域。
  在金融环境建设方面,《条例》明确,上海将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完善科技金融生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条例》提出,上海市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要素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活动。
  上海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支持和保障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上海市支持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机构挂牌。鼓励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改制上市、资产评估、财务顾问、法律咨询等服务。
 
节能减排
 
我国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1月1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意见》提出,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
  意见提出,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推进三项主要任务。一是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分步骤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分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二是研发推广绿色环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加强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清运,规范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
  根据意见,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下一步将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健全制度标准、严格执法监督,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考核和问责。
 
工信部印发《2020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
 
  1月17日,工信部印发《2020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计划》明确2020年将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节能监察;依法监督管理,持续做好日常节能监察;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业节能执法要求。
  其中,"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包括:重点高耗能行业能耗专项监察、阶梯电价政策执行专项监察、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专项监察、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2019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
  工信部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编制计划方案,细化措施手段,明确目标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并于2月20日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送2020年专项监察任务(包括监察类别和企业名称。对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的行业应仔细核对企业名单,确保不漏报、不错报,对已停产企业应列明企业名单并注明(不组织实地监察,不申请补助)。梳理前期节能监察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并在申报任务时提交资金使用报告。对于存在结转结余资金的地区,优先使用结转结余资金,不足部分安排使用2020年补助资金。
 
京津冀诞生首部区域协同立法
 
  1月18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至此,同一文本三家相继通过,京津冀诞生首部区域协同立法。
  此前,同一条例的河北版、北京版分别于1月11日、17日在两省市人代会上通过,今年5月1日起同步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协同统一对有关污染防治作出全面规定的区域性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认为,这为全国省级层面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制度范本。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立法如何护航协同发展成为三省市人大工作聚焦的重点。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倡议下,京津冀协同立法开启帷幕。近六年来,三地人大常委会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了联席会议、协商沟通、立法规划协同等一系列协同立法机制,并确定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协同立法的突破口。
  协同出题目,立法做文章。2019年,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成为京津冀重点协同立法项目,三地积极探索协同起草、同步审议,最大程度推进立法内容和文本协同。
  "求同存异是关键。"据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介绍,立法过程中三省市坚持互利共赢,先后召开11次会议,反复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经过共同努力,最终在条例题目、框架结构、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出台时间等方面达成一致,京津冀协同立法取得重大成果。
  据了解,条例中专章就京津冀联防联控联治作出规定,明确三地将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科研合作等方式开展联合防治。
  条例还就三地共建信息共享、抽检抽查、登记管理等机制作出详细规定。通过建立京津冀排放超标车辆信息平台,将执行标准、排放检测、违法情况等信息共享,可实现对排放超标车辆协同监管;建立新车抽检抽查机制后,三地可协同对新车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源头防控;通过建立登记管理系统,可以摸清铲车、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底数,加强监督管理。
  "条例将三省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执法部门破解监管难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省生态环境厅机动车处副处长戴喜明表示。
 
德国推出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战略
 
  据悉,德国政府日前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国家生态经济战略,将在整合以往生态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和其他跨学科尖端科技,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可循环和创新的德国经济。
  据介绍,这一战略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食品和农业部牵头负责。政府未来的研究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生态知识和利用生态系统,发掘可持续发展的新潜力。生态经济也被联邦政府确定为2020年科学年主题。
  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说:"气候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在保存生存基础的同时保持经济强劲,生态经济正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我们希望借助这一战略,在所有经济领域加强利用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扶持所有关注环境、气候和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创新项目。"
  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部长尤利娅·克勒克纳说:"生态经济中蕴藏未来,尤其是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农民作为生态原材料的重要生产者,在这一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我们不得不大量进口化石燃料时,草地、耕地和林地蕴藏的可再生能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劳动用工
 
日本职场过劳问题未得改善
 
    英国《金融时报》1月21日报道,去年10月12日中午,日本准备迎接“海贝思”(Hagibis)的到来,这是几十年来袭击该国的最强台风。公共交通已经停运,商业航班也停飞了,出现洪水、山体滑坡和狂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手机上不断传来刺耳的疏散命令。
  随着危险攀升,社交媒体记录下一些员工的抱怨,他们被雇主逼着冒着极端天气去上班。被指出的许多企业——咖啡店、房地产经纪、寿司店等——并非必不可少的服务企业。
  但这些控诉是真实的。在这次台风前两周,日本政府就过劳危机发布了《预防过劳死等对策白皮书》。过劳是日本最声名狼藉的职场问题之一,白皮书显示,消除这一问题的进展是缓慢的。
  劳工组织表示,台风引发的这股愤怒情绪证明了日本职场遭受的一种更深切的痛苦——各种明言或暗示的期待,支持着一种长时间工作和睡眠不足的职场文化。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日本劳动者的睡眠时间少于其他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劳动者,平均为每24小时睡442分钟,而美国为528分钟。
  公司给员工发邮件提醒他们要“带上睡袋和更多零食”,因为他们有可能被台风困在公司,这些邮件背后的理念和期望,是围绕过劳的众多问题之一。其他问题包括从公司禁止员工在洗手间长时间小睡,到2018年有19名二十多岁的劳动者成为过劳死(karoshi)的受害者。过劳死是指工作压力导致的健康不佳或自杀。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的一份调查发现,四十多岁的日本人中,约有一半的人每晚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一年前的一项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缺乏睡眠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令日本经济每年损失1380亿美元。
  日本睡眠学会(JSSR)的神经病学家神山润(Jun Kohyama)表示,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睡眠不足的危害,这个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去年经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日本人平均睡眠时间比2014年少了21分钟,尽管据神山润表示,日本人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上升。他说:“日本人也许比以前更重视睡眠,但人们往往会钦佩那些即使睡眠不足,仍能专心工作和坚持奋斗的人。我担心的是情况根本没有改变。”
  在神山润作出上述论述的一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通过了其标志性的“工作方式改革”法案,以解决日本职场长期存在的过劳等问题。
  在这一法律变革的背景下,一些公司推出了数项引人注目的举措。例如,位于大阪的科技公司YRGLM允许员工在休息日拒绝工作电话和电子邮件。这场改革也为石川优美(Yumi Ishikawa)发起的#KuToo运动推波助澜,该运动反对要求女性员工穿高跟鞋的公司政策。
  但这些都是例外,过劳仍然是常态。安倍的这项法案有几个关键方面尚未得到执行,而劳工团体和劳动事务律师对于日本职场文化的根本性变革即将到来深表怀疑。
  上述质疑在去年10月1日得到了回应,日本政府在当天就过劳和过劳死问题发布了白皮书,要求从媒体到建筑等各行各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死亡。该报告显示,2018年日本各地劳工部门共确认158例过劳死,为10年来最低,但日本政府警告称,这一数字仍然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许多过劳死是由于长时间工作和工作量过大造成的。据这份白皮书,在每月的最后一周——一般是公司最忙的时期——约有6.9%的日本劳动者工作时长超过60小时;此外,工作相关问题在日本总体自杀率中的所占份额持续上升。
  这一问题是如此严重,以至厚生劳动省推出了“过劳死警戒线”的概念。这一警戒线指的是过度劳累的程度,超过警戒线的人,处于罹患致命疾病的巨大风险中,如心脏病发作或脑出血等。警戒线的门槛被定为2到6个月时间内每月加班时间超过80个小时。
  2018年7月,当广岛、冈山和爱媛县遭受暴雨袭击时,大约2768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因在灾后辛劳工作,被认为存在过劳死的危险。行业组织联盟“建筑和木材工人国际”(Building and Wood Workers’International)已要求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组织者允许对奥运会筹备建筑工人进行检查,以确保这些建筑工作不会促使数百人超过“过劳死警戒线”。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过劳死和职场改革的主要影响之一是引发了全国对睡眠不足及其相关的习俗、习惯和不良影响的强烈关注。例如,在线零售商亚马逊日本(Amazon.co.jp)的“睡眠”主题下列出了4000多本日文出版物,其中82本是关于睡眠不足,121本是关于睡眠质量。
  日本市面上有成千上万种针对睡眠不足、更直接见效的商品,尤其是那些专门帮助这个国家的过劳群体好好睡上几分钟午觉的产品。这类产品形形色色,有高科技办公桌枕头,还有可以在办公桌下立起来的微型遮光帐篷,适合那些需要躺平了睡觉的人。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睡眠与昼夜节律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西野精治(Seiji Nishino)表示,睡眠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他说:“要保证足够的睡眠非常困难,所以我感兴趣的选项是如何改善睡眠质量。”不过他同时强调,再大的质量改善也无法完全取代对睡眠量的需求。西野精治著有一本关于睡眠的日文畅销书。
  他还表示:“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现在关于睡眠的信息非常不准确,可人们还是相信关于睡眠的一些观点。举个例子,个体睡眠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当我们在讨论睡眠需求时,需要将个体与大众分开。”
  西野精治说,在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以后,人们才在睡眠质量上取得了真正的科学进展。通过智能手表等设备对大量人群的睡眠方式进行追踪,从中采集的大数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关于睡眠质量可以被忽略的观点。目前并不缺乏帮助人们睡眠的推荐技术或方案,但这些基本上都尚未得到睡眠科学家的进一步开发。
  在日本企业界,一些企业利用其关于白天小睡的企业政策来传递更大的讯息:它们认真致力于改善工作场所条件。IT服务公司NextBeat发言人百谷伶奈(Reina Hyakuya)介绍了公司新推出的一项规则,每位员工可以在工作日的任何时间点小睡一次,为时30分钟。该公司推出了两个“战略性”睡眠室和五把“战术性”小睡椅。
  她介绍道,该公司已安装了专业设备,让睡眠室隔绝外部的声音,房间里设有沙发以及香薰等。此外,员工不得在睡眠室里使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她表示:“使用战略睡眠室最多的是技术部门。”
  其他公司和组织也开展了类似计划。日本媒体还聚焦一条新闻,据称福冈县明善高中(Meizen)校长在听完睡眠专家的讲座后,建议学生们午饭后小睡15分钟,令该校成绩得到了提高。
  但是神山润表示,提供午睡设施或准许大家集体午休可能并未解决核心问题。他说:“如果你白天非常想打盹,那就意味着你晚上睡眠不足。对于公司来说,提倡午休不是件坏事,但同时应允许员工早下班。如果白天午休,却加班到深夜,这没有任何意义。”
 
专家论坛
 
科学把握2020年宏观经济走势 
 
    新年伊始,回望过去,眺望未来。2019年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实现了“六稳”,宏观经济指标均符合预期政策目标。2020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依然,短期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大。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背景下,供给端和需求端均有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比较而言,供求两端“双收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自然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下降,需要实施更加明确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要坚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功能,强化其结构性效应,提质增效,有效提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水平,保障稳增长所要求的流动性,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保持持续健康增长
  经济日报日前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 刘伟文章表示,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另一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变宏观调控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推进“六稳”工作,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增长;同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依然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就宏观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看,我们预计,全年GDP增速处于预期区间,有望达到6.2%左右,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9年中国GDP总量有望接近100万亿元,占2019年全球GDP比重16%以上;人均GDP水平将超过1万美元,达到或接近全球平均水平;CPI涨幅全年平均预计在3%左右,虽然受到猪肉价格上涨冲击,但总体保持在预期政策目标水平上;调查失业率预计5.2%左右,实现了预期政策目标5.5%以下的要求。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贸易正增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2%,进口负增长0.1%,贸易顺差扩大,相比同期全球贸易增速的大幅回落,中国稳外贸成效显着;外商直接投资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6.5%,尽管一些低端产业从中国搬迁到东南亚等地,但外资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投资规模扩大;在外贸、外资增长平稳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外汇储备开始回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与GDP增长基本同步;经济结构转变取得明显进展,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同比增长6.3%和4.6%,高于工业总体盈利水平;“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特别是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总之,2019年中国经济在国内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增长势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达到了预期值,“六稳”的要求全面落实,在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保持领先优势,为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行压力不减
  文章分析,尽管2019年宏观经济指标均在政策目标区域之内,但动态地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上升,2019年按季度看,增速是持续下降的。总体上全年同比增长预计为6.2%,虽然与全球相比增速领先,但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表明总体上中国经济仍处在下行周期。从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变化周期特点看,自2009年第一季度名义GDP增速反弹达到高点后持续回落,到2015年第三季度达到底部,2015年底触底反弹至2017年第一季度达到顶点,尔后又开始持续回落。按这种3至4年下行周期测算,我们认为,2018年至2019年是经济下行的加速期,2020年至2021年则可能是本轮周期的触底反弹期。
  从需求端来看,一是市场化去库存和政策性去库存叠加带来了明显的紧缩效应;二是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周期态势明显;三是民间投资收益预期下滑、增速放缓;四是国有企业去杠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暴露等导致经济主体偿债能力仍未明显扭转,金融周期底部运行特点明显;五是居民消费增速持续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前三季度实际同比增长仅为6.4%,有所回落;六是在逆全球化和国际冲突作用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提升,国际贸易增速回落,世界经济低迷程度加剧,增速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如何解决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从供给端来看,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数红利逐渐降低。低经济基数下显示的阶段性高速增长,伴随基数的扩张会逐渐减弱。特别是人均GDP水平突破一定水平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会进入持续下降期,如日本上世纪70年代后、韩国上世纪90年代后,人均GDP突破1.1万国际元后都出现了速度的放缓。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二是工业化红利持续递减。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进一步下滑与第三产业快速提升,表明传统工业化加速的结构增长效应已基本终结,工业制造业企业利润紧缩,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中国制造业PMI值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表明工业生产活动扩张的内生动能整体较弱;由于受创新力提升迟缓及不确定性限制,新动能转换相对不快,升级性的结构调整步伐放缓,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战略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下滑;并且由于各类对新动能产业支持政策的到期,政策红利减弱,一些成长中的新产业和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加之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传导效应逐渐显现,对高技术产业新动能转换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会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影响。三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使中国经济增长传统动能之一的全球化红利加速下滑。四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流动性人口的负增长和储蓄率的持续下滑,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传统动能之一的人口红利已进入加速递减期,中国人口峰值事实上已经或即将出现,2018年新生儿减少200万,老年人口则大幅增长。五是要素成本红利开始全面减少,尤其是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约束更为严格,依靠要素投入量扩大拉动经济高速增长既无可能更无竞争优势。
  判断自然走势
  文章指出,总体上看,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因此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同时面临国内“三期叠加”,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交错,全球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化受阻,不确定性加剧。因此从2020年经济增长看,中国经济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从供给端都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2020年供给和需求的自然走势呈现“双紧缩”态势。需要根据影响供给和需求的不利和有利因素的比较,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就总供给而言,扩张性因素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一是发展性因素的改善,包括技术进步、外资投资增加、能源成本可能下降等。二是制度性红利的反弹会对冲部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的作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回升;持续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企业库存周期触底反弹,企业市场活力上升,产业结构呈现良性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的2217个改革方案,仅2019年便出台285个改革方案,完成46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61个改革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更加凸显;市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创新指数大幅提高。三是应对外部冲击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关键技术、科技研发、重要设备等方面的战略政策启动会带来新的结构性拉动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计算机、机械设备、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已见成效,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高水平。但总体上看,如前所述总供给方面的不利因素更显着,总供给呈现收缩状态。
  就总需求而言,积极因素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一是部分领域投资需求的增加,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改善,国有企业投资上升,民营企业投资预期改善。国有企业在经历了去库存、去杠杆周期后,在本轮逆周期调节中开始“后发”,投资能力回升,同时对民营企业具有带动作用。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红利将进一步显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减少相对贫困人口阶段,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深化,内需市场扩张的基础进一步充实,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中产阶层消费潜力将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其基础便在于发展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上升。三是全球经济政策同步宽松将给2020年带来全球政策红利。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启了新一轮降息周期,与2019年年初相比,全球各国央行大都下调了政策性利率水平,全球经济恶化状况有望得以缓解。但是综合前述总需求方面的不利因素,2020年总需求大概率收缩。
  综合研判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总供给、总需求“双收缩”的条件下,2020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自然走势(不包含政策作用)下GDP增速可能低于6%,相应的CPI的自然走势较2019年也会有所下降,可能降至2%以下。
  坚持稳中求进
  文章认为,基于上述判断,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需要继续坚持贯彻稳中求进。
  “稳”首先是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根据经济增长的客观性阶段性规律和自然走势,一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防止出现高通胀。泡沫式增长必然严重牺牲经济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必须严格防止“经济过热”。二要在经济增长上保障就业目标的实现,防止经济衰退。三要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保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因此2020年稳增长,GDP增速应在5.5%至6%之间为宜。通过政策调控使实际增长速度略高于自然走势。
  这就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力促稳增长。在需求管理上,笔者认为,总体上应采取扩张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必须继续坚持,同时强调提质增效,突出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应。此外,还要加大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必须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提高企业先进生产设备减税抵扣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力度,调动企业扩大生产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完善结构性减税,重点扶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财政支出项目重点进一步向民生项目倾斜。
  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在财政政策强调结构性效应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应更加注重总量效应,不宜过度偏向结构性操作。就总量货币供应而言,M2不宜设定过低,应为预防通缩风险和各类金融指标内生性收缩预留政策调节空间。同时继续通过降准、定向降准、MLF等工具实施精准“滴灌”,尤其是向制造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倾斜,切实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和贷款意愿。
  “进”则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深化。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提高生产者竞争力。与需求管理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而是影响生产者,包括企业(微观)、产业(中观)、国民经济体系(宏观)。因此,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快完善要素市场,深化产业组织变革,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总之,在巩固前一时期“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的同时,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制度创新,重要的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从营商环境看,一是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价格方面要进一步放开,鼓励公平竞争。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是生产者效率,只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才能真正见效。三是强化法治之力,减少人为干预,以稳定市场预期。从消费环境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稳定消费者信心;二是要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三是完善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除在需求和供给两端采取相应政策和改革举措外,还必须高度关注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点,尤其要关注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际金融风险等。
  总之,在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就是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上,在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在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上,在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上等各方面必须协调统一,进而达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的目的。
 
中小企业
 
清理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具有三重倒逼作用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要求坚决有力一抓到底。
  对此,和讯网发表财经评论人谭浩俊文章表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因为,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也与农民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账款的问题,就极有可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也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并不单纯是账款问题。拖欠账款问题的背后,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正是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存在,才导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被大量拖欠账款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也是倒逼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纠正和改进这些方面的问题。
  文章称,倒逼政府与国企带头讲信用、守信用,无疑是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推动全社会信用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如果政府和国企的信用不能率先增强,显然对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增强和信用工作的展开是有非常不利的作用的。因为,政府和国企掌握的社会资源最多,能够调度和运用的社会资源也最多。也就是说,政府与国企坚守信用的条件最好。譬如信贷资金,政府投资公司和国企获得的机会和数量都要远大于民企。一些效益并不好,风险防范能力并不强的企业,也都获得了大量信贷资金的支持。
  不仅如此,政府部门和国企在其他方面的资源获得,也要远容易于民企和中小企业,如土地资源、政策资源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和国企就完全有条件守住信用底线。问题的关键在于,正是因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掌握着太多的资源。因此,也就在与民企和中小企业合作中,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所以,拖欠更多的不是能力所致,而是意识和行为所致。只有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倒逼政府部门和国企履行还款责任,才有可能使民企和中小企业的账款得到追偿,才不会引发民企和中小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指出,倒逼政府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是清理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又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知道,政府部门出现的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透支财力、透支能力造成的,是把不该花的钱花掉了,把暂时不需要做的事提前做了,不该豪华的工程做成了豪华工程,把本可以节省的利息变成了一个个的新本金,从而导致政府债务越来越大,偿还能力越来越低。
  对政府偿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账款提出严厉要求,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倒逼政府在安排政府工程、城市建设项目、公共设施时,能够量力而行,能够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而是严重透支财力、严重透支未来发展能力。因为,只有妥善处理好清欠与建设的关系,才能解决好偿还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否则,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就无法正常运转,甚至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就会把项目建设、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考虑得更加周全和完善,而不会再去建设很多拍脑袋项目、拍脑袋工作。否则,一旦过多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就有可能会受到处罚和处理。
  倒逼建立更加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同样是清理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国企和民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真正平等的关系。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享受的政策资源、市场资源、资金资源、政策资源等要多得多。继而在市场竞争中,国企也要比民企和中小企业有优势得多。特别在同等条件下,获得优势的肯定是国企。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也是公平经济、平等经济,所有的市场主体,应当都能享受平等的市场资源配置权,而不是此强彼弱、此高彼低、此多彼少。否则,就无法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就会受到冲击。而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主体关系不规范、地位不平等的结果。所以,清理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也能倒逼国企旗下身段、民企和中小企业提升地位,从而使两者的市场地位更加平衡、竞争关系更加平等。
  总之,清理拖欠民企和中小企业§账款,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抓好了,所能产生的作用,远大于清欠本身,远大于减轻民企和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
 
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作用正当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新动能成长,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此,和讯网发表财经评论人谭浩俊文章表示,更好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作为制造业稳增长措施,毫无疑问,抓住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抓住了未来制造业能否真正转型升级、能否高质量发展、能否成为经济最重要基础的关键,更抓住了地方在发展经济中理念能否有效转变、思路能否有效调整的重心。
  事实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能够创造世界经济奇迹,能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制造业扮演了基本盘的角色。而制造业能够成为经济的基本盘,与无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努力,与无数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投资者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国有企业大规模改革以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角、企业的主角、发展的主角、经济增长的主角。没有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制造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文章分析,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自然不需要过多的阐述和描述。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和投资、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有这样一组数据,已经足以说明民营企业的重要。而中小企业,就更是不需要用更多的阐述和描述了。在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成以上,就已经足够。
  关键在于,尽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不可低估,尽管都在强调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得到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能够被地方摆到工作的议事日程,而是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在地方的眼中,大企业、大项目才是他们的支持目标,才是政策、资源、资金等支持的重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仅得不到照顾,反而会在所谓的大企业、大项目面前,利益受损、权利难以维护。原因就在于,地方的行为,很多情况下被政绩所绑架。
  确实,一个所谓的大企业、大项目,能够给地方带来很大的形象效益,能够让地方政府很有面子。但是,现实生活中,大企业、大项目并没有那么的多,不可能在各地都在争大企业、大项目中让每个地方都能争抢到大企业、大项目,让每个地方都很有面子。恰恰是,争的地方越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的概率就越小,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越大。特别是一些原本资源比较少、资金实力不足的地区,如果也去争抢这样的大企业、大项目,不仅条件不具备,而且会伤及到其他市场主体,让其他市场主体的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地方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
  反过来,如果地方能够放下身段、脚踏实地、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地方发展,把眼光更多的放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身上,给予民营和中小企业更多关心与关怀,把政策、资源、资金等用到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服务上,不仅可以有效调动民营与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创造积极性、创业积极性,而且能够通过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关心,有效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提升企业对地方营商环境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地方投资。特别对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极有可能主动地来到这些地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更好地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带来的不只是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投资、制造业贡献,还有营商环境的改善,还有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发展理念。一个只重视大企业、大项目,而置民营和中小企业利益不顾的地区,营商环境不可能好,企业也不可能放心地到这些里来投资。只有一视同仁,甚至对民营和中小企业更好一点,营商环境才会被广泛认可,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来投资。
  文章最后说,制造业投资,需要时间来积累;制造业投资,更需要营商环境来保障。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更需要地方更多呵护与帮助。因此,要更好地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就必须让地方政府转变发展理念,确立市场意识,建立市场公平,给民营和中小企业平等待遇。
 
经贸态势
 
美国国会批准美墨加协定
 
据悉,继美国国会众议院上月投票通过修订后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简称美墨加协定)后,国会参议院1月16日也投票通过这一自由贸易协定。
  当天,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以89票赞成、1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修订后的美墨加协定。协定将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
  2018年9月,美墨加三国就更新北美自贸协定达成一致,新协定更名为美墨加协定;同年11月,三国正式签署协定文本,并分别送交本国立法机构批准。
  不过,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对协定中的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条款表示不满,要求对协定进行修订。去年12月10日,美墨加三国在墨西哥城签署美墨加协定修订版;12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修订后的美墨加协定,为协定最终生效扫除了主要障碍。墨西哥已通过修订后的美墨加协定,接下来协定待加拿大批准。
特朗普上任以来,多次威胁终止北美自贸协定,批评该协定造成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要求重新谈判。尽管特朗普政府宣扬美墨加协定对美国农民和企业是极大利好,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更加严格的汽车原产地规则将损害美国汽车业,对三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香港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据报道,1月17日起,中国香港与澳大利亚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生效。
  这是本届特区政府签订并付诸实行的第四份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事宜等多个范畴。
  在货物贸易方面,所有中国香港原产货物可在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即时通过简易的申请程序,以零关税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在服务贸易方面,澳大利亚对约140个服务行业作出具体承诺,涵盖中国香港具传统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如专业服务(包括仲裁、调停和调解服务)、商业服务、运输服务、金融服务及电讯服务。协定让中国香港的服务提供者享有市场准入,及在类似的情况下,其所获待遇不会逊于当地服务提供者。
  投资方面,自由贸易协定让中国香港投资者以更优惠条件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多个行业投资前需接受审查的投资金额将有所提高。两地投资者也将受惠于新投资协定下有关投资待遇和保障的现代化条文。
  中国香港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其他优惠措施包括更便利的商务旅游安排,以及便利双方参与彼此政府采购市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竞争的条文。
 
投资视点
 
黑龙江省出台15条措施支持民企发展
 
  据悉,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从"打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支持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具体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这15条措施包括: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进工业产品许可准入改革,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便利化,深化药品许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加大针对民营企业收费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民营科技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民营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质量管理提档升级,提供优质计量测试技术服务。
  15条具体措施的出台,立足黑龙江省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体现了创新性、含金量和操作性。如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药品许可等准入准出条件的优化,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办事便利;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民营科技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将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针对民营企业收费行为监管,将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负担;通过提升民营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提供优质计量测试服务等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民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宁夏正式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据悉,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日前,宁夏正式启动了全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根据近日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宁夏将利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区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2023年以后,通过补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区覆盖,以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推进确权登记法治化,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产权保障。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介绍,宁夏将具体开展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河流湖泊等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及湿地、草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确权登记,森林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工作。
  此外,宁夏还将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实现登记信息统一管理、实时共享,并实现自然资源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国土调查等信息实时关联。
 
中西部地区首个省级层面国际合作园区规划出炉
 
  据悉,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发展规划(2020-2023年)》。这是中西部地区首个省级层面出台针对国际合作园区的发展规划。
  去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系列文件,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若干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际合作园区,在科技人才集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园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将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打造成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强化创新驱动的新载体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典范,四川省研究制定《规划》。
  《规划》提出,将在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创建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建好已有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突出南向、深化西向、提升东向、扩大北向的开放合作战略部署,力争到2023年底新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4家。届时,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数量将达20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较2019年增长2倍。
  为实现这一目标,四川省将在探索开放创新路径、高标准集聚高端产业项目等方面重点突破。创新路径方面,将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从产业单项落户延伸到孵化器、服务中心、科创中心等全面合作,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院士(专家)产业园;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合作、技术合作,增加双方合作的粘度,形成双方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和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包括来自合作国家(地区)的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积极尝试园区市场化运作,探索建立灵活高效运作的园区开发公司,并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园区开发公司的整体上市。
 
苏州自贸片区出台"金融16条"促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1月16日出台《关于推进苏州自贸片区金融开放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出16项支持措施(简称"金融16条"),促进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
  根据"金融16条",苏州自贸片区将推进金融机构功能性总部和创新业态精准式集聚,提升金融产业能级和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推动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便利化、自由化等创新试点;完善创新资本生态系统,设立规模2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和规模1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等。
  为强化金融在对外开放中的先行作用,苏州自贸片区明确,对新引进的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总部及其持牌专业法人子公司,给予总额最高6600万元开办补贴、办公用房补贴及人才引进奖励。
  苏州自贸片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介绍,根据"金融16条",苏州自贸片区将力争用3年时间,新增法人金融机构3家,新增金融机构功能性总部30家,基金管理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推动300个高质量科创项目落地,推动新增中小企业融资超300亿元。
  未来3年,该区还将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落户的优质服务业企业,将获得最高2200万元"启动"支持;新增贡献达标的现有服务业企业,将获得最高每年1000万元"拓展"支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企业,将获得最高200万元"升级"支持。
  苏州自贸片区于2019年9月挂牌。
 
2019年中国仍是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据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月20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吸收外资达1400亿美元,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报告显示,2019年,虽然全球宏观经济表现疲弱,同时贸易争端等因素使投资政策充满不确定性,但全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仍保持稳定,较2018年的1.41万亿美元仅下降1%,至1.39万亿美元。
  其中,2019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资仍处于历史低位,下降6%,为6430亿美元;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资保持稳定,约为6950亿美元。美国吸收外资2510亿美元,仍是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小幅增长。但是,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对部分经济体进一步转向保护主义政策的担忧可能抑制全球投资预期。
 
2020:全球经济六大风险点,三变与三不变
 
    FT中文网撰稿人陈建奇、张原1月21日联合发表文章指出,2019年既是金融危机十周年新的开端,也是2010年代的结尾,在这个重要时点盘点全球风险问题,显然需要从金融危机以来的中期视角展开。截至目前,全球减速分化的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未见显著改观,这不仅体现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而且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内部也出现分化调整,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不但未能延续金融危机以来抱团取暖共度难关的方式,而且还诉诸提高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全球发展前景备受担忧。
  如何深入评估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既是促进全球宏观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国际经济环境演变趋势的重要视角。虽然金融危机至今不乏新的事件及热点难点问题,新的风险挑战难以回避,但全球既有的风险挑战也仍然存在。
  全球经济延续金融危机以来三个不变的风险挑战
  回顾金融危机期间,世界主要国家面临着经济减速甚至衰退的压力,超常规刺激措施成为G20等全球多边治理机制共同倡导的政策重点,世界主要国家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力度空前。然而,超常规意味着突破常态,甚至偏离基本的理论规律,这种政策往往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或者后果。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突破常规的政策并不少见,虽然业界及其他部门都表达过对潜在问题的关切,也警示相关理论应该重点关注危机应对举措的非常规特征,尽管有些国家采取措施力促相关政策回归常态,但仍然有不少非常规政策仍在延续。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经济难以回避金融危机以来超常规措施所滋生的内在风险问题。
  风险一:世界主要央行资产高位运行问题未见改变,金融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所滋生的泡沫化等潜在风险突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减速成为突破常规的最具亮点的政策主张,利率为零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宽松的底线,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利率降至零之后还继续通过大量购买债券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注入货币,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还推出了负利率的政策实践,结果是全球市场流动性大幅扩张,截至目前,全球四大央行资产跃升至金融危机之前的两倍以上,表明危机至今全球主要央行投入的货币总额已经超过危机之前所有时间投入的货币总额。如此大规模货币投入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至今理论界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推测。尽管美联储计划通过缩表等方式促进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但美国经济放缓预期促使美联储重启宽松进程,在全球经济仍然面临减速分化背景下,央行宽松政策逆转未能出现,央行资产高位运行状态未能得到纠正,由此产生的挑战并非简单的泡沫化风险,而是突破常规理论之外的潜在风险可能并不被人熟知,由此产生的挑战难以低估。
  风险二:全球减速分化态势未见显著改变,技术革命迟滞风险不容忽视。2008年金融危机被称为百年一遇,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提并论,引发世界各国对于全球经济未来增长动力的担忧。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每次危机大多伴随着技术革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危机预示传统经济模式面临挑战,倒逼资源大规模重新配置,推动要素资源大规模介入创新领域,技术革命往往更容易出现。但截至目前,新的技术仍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带来的潜在影响日益突出。危机之后3D打印等新的技术形态尚未形成颠覆性创新模式,区块链等新技术仍处于发酵孕育阶段。新技术革命未能如期出现,全球未能重新回到危机之前稳步增长的景气现象,世界主要国家持续减速分化,不平衡问题的加剧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等阻碍开放合作举措的落地,促使世界各国创新合作动力不强,资源跨境流动配置通道不畅,促使技术革命迟滞风险加大,全球新的增长态势不明问题突出。
  风险三:高杠杆问题未见显著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债务高企风险突出。全球采取非常规刺激措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结果是世界主要国家债务大幅度攀升,全球债务规模在危机以来不断创出新的记录,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超过23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欧洲债务危机之后的债务困境仍未见显著缓解。世界主权债务及私人部门债务高位运行是危机以来的常态。如此高的债务预示微观主体还本付息压力的大幅飙升,在全球形势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债务问题的风险显然难以回避。虽然债务负担究竟多大才会爆发危机的问题仍然没有理论的标准,但债务高企一方面会造成微观主体偿本付息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促使微观主体融资渠道面临挑战,预示政府或者企业通过资本扩张渠道推动发展的空间在缩窄,世界主要经济体债务风险较高的风险问题难以低估。
  全球经济面临三个新的风险挑战
  如果要厘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那就是由危机之初世界都面临减速压力转为当前的分化调整问题。危机之初世界各国经济减速,全球抱团取火、同舟共济,世界主要国家通过G20等治理机制倡导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模式,这种方式在危机的极端情形下得到多方认可,也有效避免了出现类似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局面。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全球出现了分化的局面,这与危机期间多数国家大幅减速的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国际环境和形势变化促使世界各国不再抱团,而且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及逆全球化等现象,全球经济面临的新风险挑战难以回避。
  风险四:新技术形态范式改变,去中心化引发技术压抑风险。尽管新技术革命尚未出现,但新的技术范式已经凸显,线上对线下的替代现象日益增强,互联网或者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增长点,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越来越重要,解决信任问题的区块链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不仅触及技术领域的变革,更是触及社会治理等模式的变化。特别是区块链催生的去中心化及分布式问题越发突出,这种新模式有助于互联网增信,但比特币数字货币等创新也带来了社会关于货币主权等国家主权的担忧,即绕开集中化监管带来的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担忧不断升温,诱发世界主要国家对数字货币等持谨慎态度,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缺乏数字货币支撑的区块链可能面临着应用去中心化与货币中心化管理的矛盾,技术突破可能因此受到压抑,这种新的形势增大新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
  风险五:中美经贸合作关系调整,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亟待重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深化同世界联系的同时也提升了影响全球的能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积极承接全球产业分工,通过制造业及大宗商品等链条影响全球经济,与此同时,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及科技进步等渠道继续引领全球,中美经贸呈现镜像关系的重要特征,有些评论提出了G2的观点,这些都预示中美成为当代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中美构成构成了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金融危机以来中美都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成为促进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中美关系已经逐步由危机以来的合作转为摩擦或者竞争,这不仅影响中美两国经济,最终还将影响全球经济,尽管所谓的中美脱钩并不容易,但中美经贸合作的波折已经改变了稳定合作的状态,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亟待重塑的问题日益突出。
  风险六:传统治理机制改变,引发全球治理碎片化风险。针对全球经济问题,美欧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不仅没有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理机制,反而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当下的局面。英国脱欧预示欧盟这个全球一体化样板遭受挑战,全球化波折的挑战难以低估。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多边合作机制不仅无法有效应对,而且其运行机制还遭受美国的阻扰。美国阻扰WTO上诉法官的任命让世界贸易组织名存实亡,特朗普上台之后还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世界教科文组织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等,美国的退群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开放合作机制的担忧。在此背景下,各地区希望通过区域治理机制创新深化合作,东盟十国在倡导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中国倡导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日本携手其他国家推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些机制尽管有助于深化区域的合作,但也带来了巨大麻烦,那就是区域治理机制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多种多样的区域治理机制可能造成混乱,这不仅无助于开放合作的深化,还可能引发全球治理碎片化风险。
 
联合国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或增长2.5%
 
  据悉,联合国1月16日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或增长2.5%,东亚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
  报告显示,受贸易争端影响,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2.3%,为10年来最低水平。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达到2.5%,但如果贸易局势紧张、金融动荡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可能"脱轨"。
  报告指出,鉴于政策持续的不确定性、疲弱的商业信心和不断减弱的财政刺激措施,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将从2019年的2.2%放缓至1.7%;由于私人消费稳步增长,2020年欧盟经济增速将从2019年的1.4%小幅攀升至1.6%。
  报告强调,尽管存在诸多阻力,东亚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2019年东亚地区经济增速为5.2%,预计2020年将继续保持在5.2%这一较为适中的水平。
  报告警告,经济持续低迷可能严重拖累可持续发展进程,而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以及不断加深的气候危机,也让很多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兼主管经济发展的助理秘书长埃利奥特·哈里斯当天在报告发布记者会上说:"政策制定者不应只关注促进经济增长,还应致力于增强社会各方面的福祉。"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是联合国关于全球经济趋势预期的旗舰出版物。该报告每年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以及五个联合国区域委员会共同撰写。
 
IMF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1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达沃斯发布报告,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
  继去年10月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4%之后,IMF20日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再次将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3%。报告同时将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4%。
  报告预测,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将稳定在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为4.4%和4.6%。
  报告指出,制造业活动和全球贸易触底反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态势,中美经贸磋商出现利好消息,以及对英国“无协议脱欧”的担心减弱等积极现象提振市场情绪。然而,经济下行风险依然突出,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社会动荡、经贸摩擦等风险。
  报告建议,考虑到现有的货币和财政空间,在国家层面加强多边合作和实施更平衡的政策组合,对于提振经济和预防下行风险至关重要。而增强金融韧性、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提高包容性仍然是首要的目标。
  IMF通常每年在春季会议和秋季年会期间分别发布上、下半年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并在年中和次年年初分别对两份报告进行更新。
 
德国去年年均通胀率降至三年新低
 
  据悉,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年均通货膨胀率降至1.4%,低于2018年的1.9%和2017年的1.8%。
  数据显示,德国2019年12月份通胀率为1.5%,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影响,当月通胀率为1.8%。当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2.1%,其中肉类和肉制品价格显著上涨。
  欧洲央行设定的欧元区通胀率目标是略低于2%。但2019年以来,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通胀率仅在4月份达到2%。通胀率持续低于目标水平,将影响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进而阻碍经济增长。为对抗通货紧缩风险、刺激欧元区经济复苏,欧洲央行持续放宽货币政策,但德国最新通胀率数据显示,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仍未能有效提升通胀率。
  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此前预测,2020年德国年均通胀率将升至1.6%。
 
韩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1.25%不变
 
  1月17日,韩国央行在2020年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1.25%不变,这是该央行连续三个月利率政策保持不变。
  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认为,当前韩国经济的低迷状态已有所缓解,具体表现在服务业投资增长、消费增速回升、就业持续改善。
  展望未来,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认为,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风险因素在于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委员们同时表示,未来该央行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以确保该国经济稳定复苏。
2019年,韩国央行先后两次将关键政策利率下调至1.25%。去年11月,该央行将2019年和2020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2.0%和2.3%,这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南非央行降低基准利率
 
  据悉,南非储备银行(央行)1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以刺激经济增长。
  南非央行同时将2019年南非经济增速从0.5%下调至0.4%,将2020年和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1.4%和1.7%下调至1.2%和1.6%。
  南非工会大会当天发表声明说,此次降息将有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帮助小企业扩张,促进经济发展。
  南非统计局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矿业下滑等因素影响,2019年第三季度南非经济萎缩0.6%。
 
投资分析点评
 
▲FCA宣布将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
 
  据悉,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简称"FCA")1月17日宣布,正在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商讨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以在中国开发和制造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并涉足车联网业务。
  富士康表示,此次合作将汇集双方在汽车设计、机构工程和生产制造以及移动软件技术领域的能力,共同投入于不断成长的电动汽车市场。结合FCA最具创新力和成功的汽车制造商实力和自身在移动科技和软件方面的积累,为汽车驾驶提供独特的体验。双方初步计划是在中国大陆生产,供当地市场使用,未来可能用于出口。
  富士康是一家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并涉足汽车零组件、云运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其最为广知的业务就是为苹果公司iPhone提供组装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富士康业务过于依赖苹果供应链。富士康需要寻找转型升级的方向,包括加大对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方面的投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5G等方面的业务。
  事实上,富士康此前在汽车零部件和出行相关领域已有不少投资布局,包括投资滴滴出行、小鹏汽车和拜腾汽车。2015年,富士康与腾讯、和谐汽车联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创新合作。其中,富士康负责电动汽车的设计与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汽车项目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搭建;而腾讯负责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不过,2016年这一造车项目终止。
  2019年11月,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透露,电动汽车、数字医疗、机器人是富士康三大目标。公司严重依赖代工电子制造,这三个关键领域将作为未来的增长动力。
  业内人士指出,富士康在消费电子产业中积累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和总装能力,可以延伸到电动汽车产业。更多的零部件实现标准和模块化生产后,富士康或发展成为电动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
  FCA与法国PSA集团此前宣布将合并,新成立的FCA-PSA集团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根据FCA最近公布的五年计划,到2022年,菲克将投资90亿欧元,为至少30个全球车型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动化版本,包括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业内人士指出,FCA此番与富士康合作,或帮助FCA找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立足点。但双方的合作面临一定的风险。富士康此前并没有电动汽车的生产经验,而FCA在电动汽车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双方此时入局难以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同时,富士康与FCA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技术更为成熟的特斯拉、奔驰、宝马等大牌车企纷纷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并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格力电器进入"无实控人"时代
 
  1月17日晚间,格力电器(000651)就此前市场质疑的公司混改后新晋股东一致行动人关系,控制权认定等问题,回复了监管层问询。
  格力电器2019年12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下称"珠海明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后者以46.17元/股的价格受让前者持有的格力电器15%股份,合计转让价格为416.62亿元。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珠海明骏有权提名三位董事,但是该数量不足以使其控制董事会,同时珠海明骏与其他股东之间也不存在一致行动、表决权委托以及股份代持等安排,加上分散的股权结构,格力电器自此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
  受市场关注的是,2019年9月,董明珠与17位格力电器现任高管共同成立了股权投资公司格臻投资,其中董明珠本人持股比例为95.2%,该公司也被视为格力电器管理层的实体公司。
  在股份转让协议签署前,格臻投资与珠海高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珠海高瓴")等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前者将以认缴出资和受让份额的方式入股珠海明骏,总计持股约11%。另外,格臻投资还将在珠海明骏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珠海贤盈,以及珠海贤盈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珠海毓秀中分别占股41%。而格臻投资还会在珠海明骏的最终决策机构--珠海毓秀董事会中占据一个董事席位。此外,各方还将在未来推进给予格力电器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总额不超过4%的格力电器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
  对此,深交所对格力电器下发问询,要求说明董明珠、其他17名董监高、珠海明骏、珠海贤盈、珠海毓秀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并合并计算其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格力电器权益的比例。
  17日晚间回复中格力电器表示,格臻投资参股珠海毓秀并持有后者41%的股权,且格臻投资拥有珠海毓秀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三分之一的表决权,可以对珠海毓秀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以上,格臻投资和珠海毓秀之间存在一致行动人情形。
  珠海毓秀控制珠海贤盈、而珠海贤盈控制珠海明骏,就这三个主体而言,其所能够支配的格力电器表决权均为珠海明骏持有格力电器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在该表决权的行使上,这三个主体的行为具有同一性。格臻投资若与珠海毓秀、珠海贤盈、珠海明骏其中任一主体而构成一致行动,则其与另外两个主体也构成一致行动;反之亦然。
  根据《珠海格臻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董明珠作为格臻投资的普通合伙人,对格臻投资的认缴出资比例为95.48%,负责执行格臻投资的合伙事务,能够控制格臻投资。据此,董明珠间接通过格臻投资,与珠海明骏、珠海贤盈和珠海毓秀之间存在一致行动人的情形,董明珠与珠海明骏、珠海贤盈和珠海毓秀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格力电器权益的比例因此合并计算。
  不过格力电器表示,尽管如此,基于各方所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方出具的声明,董明珠、格臻投资与珠海明骏、珠海贤盈、珠海毓秀在客观上不存在一致行动的协议或安排,也没有未来结成一致行动关系的具体计划。
  珠海毓秀形成了珠海高瓴、HH Mansion、Pearl Brilliance和格臻投资"三足鼎立"的决策机制。董明珠和格臻投资既不能单独决定、也不能单独否决珠海明骏、珠海贤盈、珠海毓秀的前述决策。格臻投资、董明珠等各方均出具相关说明确认,不会签订一致行动协议。
  本次交易前,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而在本次交易后,珠海明骏持有格力电器15%的股权,公司称将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对此,深交所要求格力电器逐项对照交易前后的变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历史出席率及15%股份对股东大会表决事项是否可构成重大影响、15%股份能否决定公司董事会过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说明公司对有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发生实质变化的原因和依据。
  格力电器在17日晚间回复中称,本次交易前后,上市公司均不存在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同时均不存在可以实际支配股份表决权超过30%的投资者。本次交易完成后,珠海明骏与董明珠不能通过其合计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的表决权决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
  首先,从珠海明骏与董明珠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的影响来看,珠海明骏与董明珠依其合计可实际支配的表决权并不能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且上市公司采取累积投票制选举其董事,相对于非累积投票制,进一步增加了持股数量较小的股东将其提名或者支持的人士选举为上市公司的董事的机会。
  其次,根据珠海高瓴、HH Mansion、Pearl Brilliance和格臻投资于2019年12月2日签署的《合作协议》,如果珠海明骏依据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有权提名三名以上(含三名)董事候选人的,则珠海明骏应提名三名董事候选人。截至本回复出具日,上市公司一共有9名董事,珠海明骏拟提名的人数仅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全部人数的1/3,亦未超过上市公司全部非独立董事的一半。综上,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小米消费金融获准筹建
 
  1月20日晚间,重庆农商行公告称,该行与小米通讯技术公司(简称小米通讯)等相关方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简称小米消金)已获银保监会批准。
  该公告还确认了小米消金的股权结构,注册资本为15亿元。其中,小米通讯出资7.5亿元,持股50%;重庆农商行出资4.5亿元,持股比例30%。
  重庆农商行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该行于2019年10月16日与小米通讯、重庆金山控股集团、重庆大顺电器集团、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签署《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出资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其中,小米通讯为小米集团旗下公司。
  具体来看,小米消金的计划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具体应以银保监部门审核批准为准。
  此前1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同意小米通讯在重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而早在2019年11月,重庆银保监局就已批复同意重庆农商行参股设立小米消金。这将是第二家落地重庆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此前重庆百货重庆银行等共同发起设立的马上消费金融已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高速增长,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2019年,消费金融市场里阿里、腾讯、百度、微博、平安先后入局。在小米消费金融之前,平安消费金融、光大消费金融已分别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获银保监会批筹。
 
  ▲中信保诚资管获批开业
 
  据报道,外资保险资管队伍又添新兵。筹备一年有余,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保诚资管)近日获批开业。
  中信保诚资管由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信保诚人寿)发起设立。银保监会批复文件显示,中信保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中信保诚人寿出资比例为100%。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同意筹建中信保诚资管,批复文件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而中信保诚资管实际注册资本增加至5亿元,说明中信保诚人寿或将加大对保险资管领域的布局。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保险资管队伍在逐步扩容。截至目前,三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已“集结完毕”,包括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保诚资管。同时,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于2019年获批筹建,或将成为第四家外资保险公司。
 
▲5家能源央企集中换帅
 
  1月17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5家能源央企集中换帅。
  具体为,此前担任神华集团董事长的张玉卓被任命为中国石化董事长,而中国石化原董事长戴厚良则转任中国石油"掌门人";江西原副省长毛伟明接任国家电网董事长,国家电网原董事长寇伟则履新大唐集团总经理;中国华能副总经理叶向东转任华电集团总经理,填补了该职位长达14个月的空缺。
  1月17日下午,中国石化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张玉卓同志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天津市委常委、委员职务;免去戴厚良同志的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张玉卓是山东寿光人,1962年出生的他可谓专家型掌舵人。公开资料显示,张玉卓早年从事煤炭研究,37岁时被任命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于2002年进入中国最大的煤炭央企神华集团,历任神华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2018年张玉卓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1月17日下午,中国石油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戴厚良任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免去王宜林的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1985年,戴厚良从江苏化工学院(现常州大学)有机化工专业毕业后,在扬子石化工作近二十年时间。2017年11月,戴厚良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2018年7月,戴厚良被任命为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外界对戴厚良的评价为专家型领导,作为国内芳烃成套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戴厚良曾主持完成扬子石化芳烃联合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亲自参与自主PX吸附分离技术研发项目的研讨、攻关。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戴厚良代表"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组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开发自主芳烃成套技术是几代石化人的梦想,也是几千名参与项目攻关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1月17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毛伟明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江西省委常委、委员和副省长职务;免去寇伟的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另有任用。据了解,国家电网自成立以来,连续四任董事长均来自电力系统。而新上任的毛伟明则并非来自电力系统。
  1月17日上午,大唐集团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寇伟任大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1961年出生的寇伟,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热能动力专业,后获华中科技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长期在云南电力系统工作,2016年7月起担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2018年12月,寇伟被任命为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
  1月17日上午,华电集团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叶向东任华电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职务。
  据了解,2018年10月,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年满60周岁退休,由原总经理温枢刚接任,总经理职位自此一直空缺。
 
▲人保集团总裁白涛调任国投集团董事长
 
  1月19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集团)宣布,国投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由中国人保集团原总裁白涛担任。
  19日下午,国投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白涛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目前,国投集团官网"管理团队"一栏中,已有白涛任职董事长、党组书记的信息。
  白涛于1963年出生,曾在工商银行、国寿集团、中投公司及中央汇金有过任职经历,2018年6月调至中国人保,在人保集团担任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并兼任人保投控董事长、人保资本董事长。更早前,他曾担任过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内部审计局局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中央汇金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5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企业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是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
  国投注册资本338亿元,截至2019年末,资产总额6323亿元,员工约5万人。国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投资导向、结构调整和资本经营的独特作用。
 
▲中铁建发展集团在京成立
 
  1月18日,中国铁建又一全资子公司--中铁建发展集团在京揭牌成立。集团未来将致力于统筹中国铁建系统内外资源,特别是具有前瞻性新兴产业,打造中央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研究平台、投资平台和孵化基地。
  中铁建发展集团注册资本金20亿元,集收并购、投融资、股权合作、技术培育、企业孵化、产业研究于一体,经营范围包括新型轨道交通、建筑工业化、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境、矿山治理、土壤修复、垃圾处理、城市管廊、海绵城市、智慧交通等其他新兴业务的技术转让、开发,以及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开发、智慧停车、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模块化建筑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安装等。
  成立后,中铁建发展集团将结合中国铁建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好自身研究平台、投资平台、孵化平台作用,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创造更多价值。
 
管理视点
 
周其仁:别悲观 企业界不需要“过于明确的乐观”
 
    北京日报近日刊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的文章指出,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市场当中站稳脚跟,需要有一套体制、一套企业制度、一套治理结构来为企业服务,而我们的市场环境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成本结构的变化。之前我们很穷,穷是不好的,但是穷有一个优点,穷就代表着成本很低,人工成本低,土地成本也低。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企业可以享受到低成本的优势。现如今虽然经济高度增长,但人工、土地、税收、社保方方面面的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个成本高速成长的时代当中,企业还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有利的产品,这对于企业的管理与治理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
  第二,内容之变带动框架之变。即使做同样的产品,如果企业的框架不对,也会功亏一篑。在处理历史形成因素的同时留下面向未来发展的空间。我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家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极其善于跟方方面面合作,善于协调。要有一个长远目标,有一个信念,步步推进,最后取得成功。改革当中的企业家不只要判断市场,还要懂社会、懂人情、懂政治、懂政策。还要有极大的耐心,不能要求所有事情一步就做到位。
  中国是一个辽阔的国家,地方与地方之间竞争非常激烈,都在招商引资,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这对于形成中国大批量制造能力,把中国能跟国际接轨的力量从沿海往内地推进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个副作用,每个地方只能协调自己当地的资源,无法从整个行业、整个市场角度来配置资源,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产能过剩。
  例如一家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基地,那么公司的战线就会拉长,精锐部队就会稀释,继续研发新技术从而向上突破的力量就变弱了。所以在形势看上去很好的时候,能够看到深层次的问题,主动放弃,把资金拿回来做研发,这个是非常正确的一个选择。
  减量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就是跟过去的发展轨迹告别。因为形势变了,你不告别,新的形势就会把你淹没。主动告别必然伴随着痛苦和矛盾,但是事后证明这是很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小企业也要创新。现在大企业有两条路走,一是自己做研发,第二是关注收购小企业的研发。所以现在叫连续创业,成功一项之后可以卖掉,再继续创业。中小企业到底走哪一条路,可以从这个过程中选择。我不认为中小企业马上可以变成科研企业、科技企业,这也不符合实际。
  目前的情况下,要思考如何把我们的制造能力跟全球新研发的东西进行组合。外国一些很有意思的点子,可以跟我们中小企业结合。有一些中国的投资者很厉害,投钱给美国的一些早期研发当中,向上游投资,专利刚拿下来,再研发一段时间就可以批量生产这些产品。然后再引回到制造业配套能力非常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新时代的国际集合的模板。
  不一定做高尖端的东西,把品质做好就可以。中国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要把低价竞争策略变成提升品质策略。同仁堂(27.990, 0.76, 2.79%)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真材实料。我们不要低估中国的消费者,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好的话,消费者还是愿意出钱买的。
  怎么想将来,怎么干现在的事
  经济学家曾预言,未来总是会有不确定性。那你怎么能判断一定是越来越不好呢?就像这三十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是一天比一天好,当然也可能有些人就喜欢看负面信息。一般积极、正面的东西难以广泛传播,不太好的事情反而被人们传来传去,可能大家都有看负面消息的偏好,当然我不否认我们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大家喜欢把一个问题讲到它不可能解决,最后就真的不能解决。我觉得中国企业家的世界观不应该这样。
  我也不认为美国是“不明确的乐观主义”,我最近去美国,看到美国人并没有总是把金融危机或者把赚钱项目挂在嘴边,而是心无旁骛地讲他在做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东西决定未来。将来中国的走势会如何发展?取决于中国人怎么想将来,怎么干现在的事。经济学家并不能预测未来,我从来不预测未来。
  未来取决于现在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会导致不同的未来。经济不是天体活动,可以预测轨道的走向;经济是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决定了经济的未来。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对未来完全丧失信心,那么我们的经济很难杀出重围,总要有一个希望。
  我们的制造业不是不行
  我了解过一个项目,关于盲人的。人之所以能看到东西,归根结底是大脑接收到了信号的刺激,所以很多盲人不是大脑无法接受讯息,而是眼睛受损以后讯息不能传入,通过其他渠道将讯息传入,还是可以成像的。有了这个思想之后,他们就埋头研究了十来年,现在产品已经做出来了,专利也已经申请完毕了。在人的舌头下面放一个小的接收器,连接外部的摄像头,就可以在脑内成影,可以模模糊糊看见外面。现在有些盲人学校已经在使用这个产品,很多盲人第一次看到了节目和演出。现在这家公司准备量产这款产品,产地就选在珠三角。珠江三角洲有数量最多最优秀的技术工人,有可以在工艺和部件这个层次上进行创新的人。
  所以,我们的制造业不是不行,不要那么悲观。其实企业界的朋友不需要“过于明确的乐观”,哪怕是“明确的乐观”,就可以推动实现一些事情。这样一起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图景就会不同。
 
信息化建设
 
工信部2020年将重点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
 
  据悉,工信部部长苗圩1月2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商用开局良好。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超过1377万部,国产5G手机芯片投入商用,诸多领域5G应用取得积极成效。
  苗圩表示,2020年在国际电联R16标准正式确立之后,国家要重点加快独立组网的网络建设,只有独立组网的方式才能更进一步显现出5G的性能。另外,大力探索面向行业的5G网络架构,切实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5G超高速率可以满足部分高端消费群体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大型网络游戏的需求,也可以解决一些城市热点地区网络拥塞的现象。但是更大的‘蓝海’还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苗圩说,2020年将深化5G应用发展,培育海量垂直行业应用,特别是利用5G技术更好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未来,我们将尊重市场规律,推动5G应用渐进式发展。同时坚定对外开放合作,与全球产业界共同推动5G产业发展。”苗圩说。事实上,从3G、4G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应用发展需要经历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5G应用涉及很多新兴的领域,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培育过程中可以采取‘沿途下蛋’的策略,使5G应用不断落地。”苗圩表示。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5G备受关注。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5G商用,5G网络建设和应用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去年是5G建网的初期,各运营商都加大了网络投资。”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说,我国通过共建共享等举措,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
  2019年,5G手机在国内市场加快推广。一方面,华为、vivo等诸多国产品牌发力5G;另一方面,厂商侧重不同角度,推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5G智能手机和应用。以vivo为例,将拍照、游戏等应用深入到芯片设计前端,更好掌握产品研发节奏,为用户带来差异化体验。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超过1377万部。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等消费领域5G应用取得积极成效。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出炉
 
  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并在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加强重大工程设施建设方面明确具体措施。
  《规划》要求,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推动实现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新业态多元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规划》还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推进农业区块链大规模组网、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等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开展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健全5G引领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六部门宣布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1月17日,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的通知。通知宣布,将石家庄、秦皇岛、廊坊、太原、赤峰、抚顺、营口、珲春、牡丹江、黑河、徐州、南通、连云港、温州、绍兴、舟山、芜湖、安庆、泉州、九江、吉安、赣州、济南、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洛阳、商丘、南阳、宜昌、襄阳、黄石、衡阳、岳阳、汕头、佛山、北海、钦州、崇左、泸州、遵义、安顺、德宏、红河、拉萨、西宁、海东、银川、乌鲁木齐等50个城市(地区)和海南全岛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通知说,述城市和地区可按照《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海关总署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18〕486号)要求,开展网购保税进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业务。
  通知说,相关城市和地区应切实承担本地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共同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情况请及时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
 
马来西亚有望今年三季度推出5G商用服务
 
  据悉,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月19日在"马来西亚5G展示计划"启动仪式上表示,自去年4月举办5G技术展以来,马来西亚部署5G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有望按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5G商用服务。
  他表示,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已经推出5G服务,不但使现有应用的使用更为顺畅,还可加速实现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在经济层面,5G技术可促进创新性增长,融合农业、教育、医疗、制造、智能交通和旅游等领域,给产业、社会和个人带来新的机遇。
  马哈蒂尔介绍,此次5G展示计划一共确定了100个具体项目,其中超过70个项目已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等地区上线。
  去年4月,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部主办马来西亚5G技术展,展出5G通信和应用技术,华为等中国企业参展。
 
越南最大电信公司推出5G服务
 
  据报道,越南最大电信公司Viettel1月17日宣布,今年,其将绕过中国的华为(Huawei)、使用自己开发的技术推出商用5G,此举突显出两国间的紧张关系。
  由越南国防部运营的国有集团Viettel将从6月开始部署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并在一年后完成全国部署。
  此前,该公司通过内部生产的连接设备进行了首次视频通话试验。Viettel表示,其研发部门Viettel High Technology用了6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了视频通话所需的硬件和软件。
  很少有公司成功开发出商用5G技术。Viettel表示,该公司将成为继爱立信(Ericsson)、诺基亚(Nokia)、华为(Huawei)、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中兴(ZTE)之后的第6家。Viettel在包括柬埔寨、海地和秘鲁在内的11个国家拥有超过1.1亿客户。
    华盛顿方面一直以国家安全为由,游说各国不要与华为合作。
  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堪培拉校区名誉教授卡尔·塞耶(Carl Thayer)表示:“5G技术是新的前沿技术,Viettel想要跟上这一趋势,并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发新技术。在安全方面,越南有自己的担忧,因为已经发生了黑客攻击,而且也有来自美国的压力。”
  随着越南政府试图提升本国的工业龙头企业,Viettel也开始推广5G技术。以韩国的三星为首,越南许多最大的制造商和出口商都是外国企业。
  “5G是数字社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Viettel首席执行官Le Dang Du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所有国家都在竞相部署5G技术,以展示它们的技术进步。这就是为什么Viettel认为5G是该集团最具战略意义的项目。”
  越南最大私营公司Vingroup最初发家于度假村和房地产,但近年来也通过制造汽车、电动摩托车和手机,进军重工业和科技领域。
 
企业信息员园地
 
构建长三角中小港口群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江苏盐城滨海港为例
 
    特约通讯员 董志敏 陆群 王协忠
  长三角港口群承载了长三角区域乃至其辐射的我国内陆腹地区域对外物流门户枢纽作用。近年来,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大港为龙头的长三角港口群发展比较迅速,规模不断扩张,但离长三角中小港口群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求仍有差距。确立以上海港为核心的长三角港口群在东北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构建长三角港口群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刻不容缓。
  一、长三角港口群建设提速为中小港口的融合发展带来机遇。
  (一) 有利于港口群的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长三角港口群是以上海港为核心的港口群,涵盖长三角区域内苏、浙、沪两省一市,海岸线长3500公里,占全国的21%,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是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018年货物吞吐量共完成43.63亿吨,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2.69%。长三角港群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各港口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港口重复建设,浪费了有限的深水岸线资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长三角港群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战略契机,借此加强各地政府、航运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进一步优化港口分工合作体系,有利于长三角港群进行更有效的资源整合与重组,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增强长三角港口的发展活力和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二) 有利于港口群的功能演进和转型升级。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 集聚复合的功能已涉及资金、商品、生产、贸易、技术、信息等多种功能要素,重点发展航运金融、海上保险、航运咨询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为上海港同长三角各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开拓更广阔的空间。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形成合力,将加快整个长三角港口群功能演进和转型升级,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三) 有利于港口群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在港群一体化发展中,一方面,因上海港具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该地区中小港面对上海港的强大竞争将处于劣势,面临"虹吸"与"溢出" 双重效应,货源流失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上海港将逐步从传统腹地型港口向综合服务型港口转变,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其发展重点在于拓展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等航运产业链上游产业,部分传统港口货运功能将向周边转移,"溢出效应"将日益显现,为长三角中小港口的发展带来机遇。
  二、滨海港口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 江苏沿海建设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深水良港。滨海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境内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处江苏东部沿海最凸出岸段,地理坐标为北纬34°18′,东经120°16′37″,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10多家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教授,经过20多年的勘测研究后一致认为:滨海港是江苏沿海建设10—15万吨级码头条件最好、投资最省的深水良港。滨海港的建设现状:目前,宝武(宝钢)、金光、国家电投、中海油、中石油、大唐、华电和中交一航院7家央企、1家世界500强民营企业齐聚滨海港。三港开发建设面积约18平方公里,建成和在建项目总投资822.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50.5亿元。滨海港已建成10万吨级码头泊位7个,已经运营的泊位5个,设计通过能力每年达到了1400万吨。去年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近800万吨。重大产业项目取得全面突破。44.6公里长的海岸线见证高质量发展投资高地的形成与崛起。2019年11月18日,盐城港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及总体规划修订专家咨询会在南京举行,国内航道建设、水运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知名专家学者和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共同参加,对滨海港区总体规划修订和20万吨航道建设进行技术层面研讨和深入分析,初步确定了航道及总体规划方案。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第四个增长极。盐城滨海的规划分为两个圈,一个是盐城市区往东合并大丰,向海边发展;二个是围绕滨海圈,打通大型海上通道。为什么需要建设滨海港: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淮河,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了对淮河干流建若干船闸,形成一个千公里河川式水库,将淮河打造成为继长江、珠江之后中国第三个出海黄金通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滨海港的位置曾今是苏北最重要的河道,淮河的入海口,作为重要的入海口,却因为黄河夺淮,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沉积此处,所以导致滨海港的天然位置完全丧失,但黄河北上后,滨海港又重新得到的喘息的机会,外加淡水通道的船只如需就近出海,只有通过运河南下,绕道长江出海,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滨海港的建设与开发也提上了日程。
  1.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宝武集团2000万吨“绿色、智慧、精品”钢铁生产基地正式落户。
  2.中海油500万吨LNG项目完成陆域基础工程总量60%,中石油1000万吨LNG、中石油150万吨LPG正式签约;2000万吨LNG储运基地项目初步列入国家布点规划。
  3.国家电投2018年江苏公司资产总额262亿元,电力装机容量333.91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39.38%,管理产业横跨火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港口、配售电、综合能源等类型。
  4.大唐滨海位于滨海港港界水域东南侧,涉海面积48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项目总装机容量300兆瓦,设计安装50台3兆瓦、46台3.3兆瓦发电机组。20千伏系统设备电网受电一次成功,取得了风电场220千伏系统设备受电一次成功、陆上集控中心受电一次成功、海底电缆受电一次成功、海上升压站受电一次成功、受电工作第一次指挥操作正确的“五个一”好成绩,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5. 水陆空运输能力陆续跟进。目前,通用机场也进入规划,且航空专家已开始研讨选址与建设问题;铁路方面去年12月开通的青盐铁路已打通北上通道,连接上海与南京的铁路也将在近2年开通,到时加快所有资源的流通,港口已开始陆续开通使用。(备注:通用机场并不是民航机场,民用机场主要承担旅客和货物运输。通用机场则开展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空中测绘、气象探测、防林护林、喷洒农药等作业飞行,以及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空中表演、私人飞行、短途运输、航空运动等民生功能。)
  (三)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国家综合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供煤、供电、供气、供热、供冷、供水“六供”一体综合能源体系初步形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发展新优势。滨海港的未来:
  1.滨海港是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利用滨海港区深水靠岸的优势,以大项目带动港口建设,以能源产业布局为依托,建设10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支持滨海港区发展能源、石化等临港产业,促进港口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将“滨海港区规划为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近期主要为能源产业服务,以煤炭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远期逐步发展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
  2.按照《规划》,滨海港开发将坚持“能源产业起步,重化工产业做强”的产业定位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招引大项目、建设大港口、集聚大产业。
  3.滨海港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经济走廊。滨海港位于环渤海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之间的中心地带,北接环渤海经济圈(距秦皇岛港420海里、距锦州港460海里、距青岛港145海里),南邻长三角经济圈(距上海港335海里、距宁波港370海里),地处两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沿海经济带与沿陇海线经济带的交汇点。
  (四) 淮河流域的出海门户。我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滨海港区域入海。国家已规划实施淮河入海水道2期工程,滨海港将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门户,辐射带动安徽、河南等内陆省份的广大地区。滨海港紧依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的入海口,与盐城、淮安两市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三者形成“正三角形”,盐淮经济带是滨海港的直接腹地,远期可辐射整个淮河流域;沿海高速和沿海铁路建成通车,使沿江经济带和陇兰经济带成为滨海港的间接腹地。
  (五) 面向东北亚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战略支点。滨海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距日本长崎港420海里,距韩国木浦港360海里),是江苏沿海距日韩最近的港口。国家发改委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要求江苏沿海开发“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因此滨海港必将成为江苏沿海“面向东北亚”最显要的战略支点。        
  (六) 江海河集疏运时空距离有望大大缩短。今年12月16日,盐城盐城高铁将全线贯通,为滨海港的江海河集疏运体系奠定基础。海洋铁路开通,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与南通、上海等重要经济节点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滨海港已真正融入了上海1.5小时都市圈。                
  (七) 货物种类呈专业化态势。目前滨海港为LNG接卸港,LNG经由管道向储罐及岸边装卸。港口已建成10万吨级石化码头、万吨级液化品码头和重件码头,年吞吐量在200万吨左右,接卸货物除LNG为主以外,还有少量液化品、钢板、石材、荒料等。2019 年LNG接卸量首次突破700 万吨,数量位居全国已投产21 座LNG接收站前列。            
  (八) 临港产业是华东地区LNG能源供应基地之一。滨海港临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以LNG、液化品物流产业为主,石化、石材产业为辅,是华东地区LNG能源供应基地。2019年国务院同意滨海港对外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并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共6910米岸线,15个泊位。
  (九) 国家级一类口岸滨海港开发范围划定。2019年1月5日,市内外颇为关注的盐城市国家级一类口岸滨海港工业园区开发范围已经划定。根据日前盐城市委、市政府印发的《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开发建设范围为:东至黄海、南至淮河入海水道、西至G228、北至灌河(包括灌东盐场在陈家港镇区区域),主要包括灌东盐场、新滩盐场、响水工业经济区、滨海沿海工业园、滨海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经济区和陈家港镇、滨海港镇相关区域。
  近期市滨海港工业园区启动区规划开发建设范围为:新滩、灌东盐场和滨海港口功能区20平方公里、港城功能区10平方公里。其他区域为响水、滨海县重点开发区域。
  目前,滨海港工业园区内若干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由国家电投集团和协鑫(集团)公司合作建设两台100万千瓦火电机组已实现投产,总投资144亿元的中海油江苏滨海LNG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正在注册成立的金光高档纸业,在此建设700万吨白卡纸和45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2000万吨级“绿色、智慧、精品”钢铁生产基地落户滨海港工业园区。
  三、滨海港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的基础与问题      
  (一) 融合基础
  1、优势资源互补性强。基于经济、环保等因素,海运船舶正向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20-30万吨级油船已相当普遍,甚至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吃水深度达30米以上,对港口及航道的深水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深水航道资源来看,上海港目前缺乏20米以上的超深水航道,外高桥港区航道为12.5米,洋山港区航道为16.5 米。因此滨海港建设10-1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适应上海港各港区产能向北翼延伸的需求。目前,上海港港口产能已趋于极限,上海港各港区均已超负荷运营,吞吐量均已超过其设计能力。上海港的腹地是长三角和长江沿线,未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仍有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服务需求,而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吞吐量更注重通过航运服务业形成航运业话语权,因此新增的港口产能将有机会延伸到上海以外、江苏沿海“面向东北亚”最显要的其他港区。                      
  3、具有港口错位发展的储运业务条件。国际航运中心以集装箱装卸中转量的规模作为衡量的主要指标。长三角港口群中,大型港口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因此与集装箱业务相比, LNG、液化品、石油、矿砂等大宗商品运输业务更有可能向其他港口扩散,这与滨海港的资源条件、主营业务及现有港口基础设施相吻合;给滨海港承接有关业务转移带来机遇。
  4、江苏省沿海建设深水大港得天独厚的优势。滨海港是江苏沿海迅速崛起的经济增长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性发展的进一步重视,类似滨海拥有亿吨深水大港的优势特征的这些地区逐步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江苏沿海建设深水大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初步显现:
  其一,建港条件优:深水贴岸,-15 米深线距岸 3.95 公里,在江苏沿海建设 10-15 万吨级港口条件最好、投资最省,海岸稳定,适合建港,海床平坦,建港海域 3500 平方公里无暗礁和辐射沙洲。
  其二,作业条件好:滨海港采用掩护挖入式方案,由于防波挡沙堤掩护,港内风沙小,每年可作业天数高达 336 天。此外,滨海港还有岸线利用率高、维护成本低、港口功能全和发展空间大等特点。
  其三,滨海港是淮河流域上游淮安、蚌埠、淮南、信阳、十堰等城市通过淮河入海最直接通道的门户,适合30万吨航道建设配套淮河黄金水道建设。
  5、国家通过央企的大体量投资实现其战略构想。目前,国电投、中海油、华电、大唐、中石油、中交集团、宝武钢铁都是巨无霸的央企,纷纷入驻滨海港区。印尼金光集团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纸浆造纸企业,其雄伟发展规划是建设全球最大的生活用纸、工业用纸、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国家将其工业用纸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布局在滨海港,宝武钢铁借南京梅山钢铁搬迁的机会,建设2000万吨现代精品钢基地,形成和湛江、防城港基地一样宝武钢铁最具规模的支撑基地。同时实现宝武钢铁向精品钢转型升级。
  6、新兴临港型城市必将支撑港口发展。金光集团会带动近5万人左右入驻滨海、宝武钢铁更有5-7万人的规模进入滨海港,一个超过10万人驻守的企业群落户滨海,带动的配套产业和外来其他流动性人口陆续进入,势必带动所驻地的第三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加上滨海县现有128万人口,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交汇处必将产生一个新兴临港型城市---中国滨海市。                          
  (二) 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008年4月,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核准;2014年10月,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开港试航;2017年9月,滨海港一类独立开放口岸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启动开发,起步较晚,码头、泊位仍在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航道资源尚未开发利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港口年吞吐量仅在百万吨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背靠滨海县县一级政府,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滨海港在当前的长三角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2、面临周边港口巨大的竞争压力。滨海港与大丰港同属于盐城市,是盐城市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沿海国家级新区,有充足陆域和海岸线可用。滨海港与周边港口如何协调好关系,形成合力,是滨海港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周边海港与与滨海港的承运货物也存在同构性问题,如大丰港、太仓港、舟山港都在开展LNG、石油、液化品运输业务。如不能做精、做大、做强自身特色,滨海港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
  3、区域协调机制困难重重。国家级一类口岸滨海港工业园区(主要包括灌东盐场、新滩盐场、响水工业经济区、滨海沿海工业园、滨海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经济区和陈家港镇、滨海港镇相关区域)。港区、园区、开发区、港镇和盐场之间被行政区划分割,长期以来的行政壁垒,已成为协调、合作最大的制约因素。                    
  四、滨海港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 明确滨海港作为专业港的发展定位
  以滨海港为代表的中小港,就潜力和发展趋势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相比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要实现在港群分工中"质"的提升非常困难。综观各中小港口在腹地范围、港城经济、集疏运系统、航线开设密度、经营规模等因素方面均很难接近大型综合性港口水平。                                  
  因此,滨海港要正视自身离岸型深水港的现实条件,结合长三角港航一体化的最新形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必须在近期将港口功能定位为专业港、支线港、产业港,以做大做强LNG液化品储运加工产业链为一条主线,建立以液化品、大宗商品储运为主的物流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未来逐步拓展液化品期货交易、交割功能,实现由区域性LNG中转仓储港向国家级LNG物流专业港、化工产业港转型升级。  
  (二)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港口群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在此之前,长三角南翼的浙江宁波港、舟山港在2005 年就开启了一体化进程,目前已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有效规避了内部竞争。而长江北翼港口发展则相对滞后,还未出现能与之相婢美的组合港,上海航运中心南北"两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滨海港应借鉴长三角南翼的港口群发展经验,积极参与长江北翼沿海港口群建设,与周边港口资源整合、紧密联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功能布局及以资产、资源为联接纽带产业链体系,共同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体两翼”中的“北翼”。                      
  (三) 主动对接大型港口的江海联运中转业务
  积极谋划、主动对接长三角超大型港口、大型港口的MG、液化品中转业务,拓展进出口液化品的分拨交割业务,在滨海港完成内河船、江船的转运。为此,滨海港应加快盐城运河、滨海港至长江的内河三级航道、内河港区等江海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江一海一河集疏运体系;积极对接上海港等开通中转定期班轮,搭建滨海港大宗商品液化品江海联运服务平台,加快成为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江—河—海”运中转基地。
  (四) 加快航运物流和口岸通关联动协调
  优化近洋、远洋航线布局,促进与长三角干线港的有效衔接,增开与国内、国际港口往来新航线,加强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共同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依托滨海港一类口岸,主动对接上海港、上海海关和上海自贸区,争取实施“滨海港——上海港”一体化的口岸通关,将滨海港作为上海港有关服务功能的延伸。落实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通关要求,提升腹地通关效率。
  (五) 建立港口群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      
  务实推进港航合作与资产重组,探索以发起式方式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港航集团,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集团母子公司体制和资本运营机制,集团母公司由各港口出资金设立,鼓励各子公司以相互投资、持股等方式,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建立以资本为联接纽带的港航集团化资本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升一体化运营水平。积极引导并利用市场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港航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港口建设和经营,开展新码头、泊位建设,加快滨海港转型发展。    
  (六) 拓展现代航运产业链服务功能。利用港航集团金融、贸易产业相对集聚,要素齐全的优势,大力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包括航运交易与信息、航运金融与保险、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研究与咨询、航运教育与培训等,与区域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同时,应充分利用多式联运体系优势,大力拓展大宗散货和集装箱供应链服务,重点打造外轮供应服务、特色航运交易、船舶融资租赁、海事衍生服务等全面发展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围绕国内和近洋运输市场拓展相关航运服务产业,包括建立沿海航运交易市场、国内海事仲裁基地等。
  五、中小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因势利导,全面合作,加快构建多赢模式,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已成为沪江浙皖四地中小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的议题。                  
  (一) 思想融合一体化。统一一市三省中小港口群管理部门与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需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发展走在前面的中小港口群这些红花,没有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这片绿叶作衬托,显不出诱人光彩,并且这个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换的。因此要主动将先进地区作为参照系,找准自己位置,明确主攻方向,在不改变现行行政构架的基础上,消除制约要素合理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做好"共享、共有",努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互促互进、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二是优势与劣势的关系。一市三省中小港口群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由于劣势的影响,优势的潜在效能难以发挥。目前,三省中小港口群的比较优势正在蓄势待发,一旦高新技术项目与江苏的较强制造业基础、浙江的网络优势和安徽的科技潜力中小港口群相结合,潜在优势便会转变为现实优势,缩小三省中小港口群与上海之间的差距。三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长三角中小港口群一体化的目标定位是实现“一极三区一高”(即把长三角中小港口群建设成为全国中小港口群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中小港口群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小港口群引领区,中小港口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中小港口群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这就是全局。每个地区这个局部都要围绕这一大局,彻底冲破行政区域的“藩篱”,形成在地域上中小港口群联合发展的一体化,凡事涉及中小港口群区域合作的事情,定政策、搭平台、抓项目等都要考虑兄弟区域中小港口群的关切与需求,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轨、合作上同拍,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二) 规划融合一体化。坚持中小港口群发展规划的整体性,自觉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相对接。联合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即“1+N”(“1”代表长三角整体规划;“N”代表各大类中小港口群子规划),推进在不同省市行政区域内“一张蓝图管全域”。纵向衔接,横向融合。认真审视本区域中小港口发展现有规划与长三角一体化总体规划是否吻合、合理调整到位,“无缝接轨”。在实施方案中,以“一极三区一高”作为坐标,以构建现代港口群产业体系为载体,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为着力点,以城市群品位升格来提高开放港口开发层次,按照深化、细化要求,抓好分层次、分区域、分专项规划的编制,把规划中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落实落地,做到长三角地区中小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小港口群发展与科创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坚持规划的合理性,与区域自身实际相衔接。根据“错位发展、互利互补”的原则,依托原有优势进行港群产业定位,尽量避免因产业布局雷同而导致相同产业与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调整既有布局,对非重点项目应予转移,各地临港开发区应与中小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前呼后应,整合区域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支撑。
  (三) 港航融合一体化。港航企业要立足自身资源,错位竞争,差别发展。从自身优势出发,明确港航融合发展方向,努力使长三角区域之间形成错位。对发展中难免遇到的港航融合发展同构问题,依靠市场竞争之手,推动资源要素流动与配置趋向合理。港口工业园区产业要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差异,实现区域产业协调。走“引进来——输出去——引进来”这一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重视引进国外先进产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比重,由扩大规模转向开发内涵,由制造走向智造、质造。立足港航支柱企业,拉长链度,集聚发展。有实力的港航企业集团,应按照资本运作的方式,积极吸收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并纳入到自身体系中。还要依据现有产业基础,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构筑承接国际、国内资本和港航产业转移的平台,主动迎接辐射,强化港航企业集团集聚功能,扩大溢出效应。立足港航产业功能重构,突出创新,高质高效发展。围绕核心技术和核心工艺,加快构建科技、产业、市场、人才等合作机制,打造开放式港航企业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共同体,集聚国内外各类创新研发资源,走聚合式创新之路,充分利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港航产业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和转移,努力实现顶尖技术自主自控,以求拥有更多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真正体现自主创新。立足现有港航企业,运作资本,滚动发展。以现有规模骨干企业为基础,促进长三角区域中小港口企业联合购并和重组,组建一个跨区域一体化运作的大型港航企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主体,南北"两翼"中小港口群为子公,在一体化内部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协调能力,将扩张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共同扩大中小港口群发展空间。
  (四)市场融合一体化。联手建立沿海港航自由贸易区。面对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可考虑以原有保税区为基础,积极向上争取规划建设自由贸易区或样板区。沿海市、县应从区域“一盘棋”出发,切实负起各自责任。目前没有保税区的地区,可通过合作和协调,扩展港区物流市场,进入保税区范围。联手扩大产品出口。注重以外引外,依托外贸产品吸引外商投资相关产品。在外商云集的国际商贸城联合设立办事处,以利与外商多接触、多洽谈。企业之间相互帮助引荐口岸公司和客户,扩大贸易渠道,有进出口自营权的港航企业方便相关企业"搭车",搞好进出口贸易;有需求和条件的企业积极申办进出口自营权。同时注意不断扩大外经合作,促进与外商的交往日益增多,由此带动外贸、外资工作。联手缔结内贸联盟。加强长三角上下游港航企业的紧密合作,在同等价格、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区域内产品。发挥专业批发和调剂市场作用,以打造诚信为纽带,积极吸纳相关企业成为他们的成员或客户。建立产业联盟,联合召开交易会、订货会、展览会,以共同"造势"赢得"财势"。
  (五)示范区融合一体化。中央巳经明确,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体化并不是一样化,更不是均等化,而是通过有效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组合,实现更高层级、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科学发展。示范区一体化,不仅是自身高效发展的需要,更是以示范区样板作用带动长三角区域整体高效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实践与探索。建立与示范区发展相适应的决策与开发的体制与机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集合自身实际,可建立示范区管委会+公司制的开发体制。管委会由三个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管委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权威决策、有力统领下,共商共治开发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具体事项。同时,由沪江浙的三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 政府财政共同出资,组建开发公司,负责示范区启动区域开发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统一、科学、高效的开发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设立示范区科技产业基金,优先用于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示范区专项资金拨改投使用力度。围绕示范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设立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支持资金,通过政府的引导资金,吸收PE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市场资金参与,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基因,形成若干个主要产业为支撑的基业,让更多基金投资的项目种子开花结果。变革社会领域一体化制度。积极探索可行的区域成本共投、利益共享的财税分配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对环保、人才、设施、资金、市场、企业需求的割裂状态,三地政府可就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市场监督互认、公共信用信息应用、土地收益共享等领域的相关事项,通过签订专项协议的方式,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做出创新性、前瞻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三地人大协同加强一体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的立法与监督,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推进机制,提升开发的内生动力,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试验区、新标杆,成为生产高效、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有生机、企业有生长的生态绿色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备注: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LNG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
  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即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超过3,600磅/平方英寸)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